从海门口遗址探寻傣族先民
2008年挖掘现场
海门口遗址6次考古挖掘共出土文物约4000件,有木器、石器、陶器、铜器、骨角牙器、动物骨骼、农作物等,遗迹有房屋、火堆、木桩柱和横木、灰白色石块、人骨坑、柱洞等,基本可断定为青铜器时代遗址。
纹饰陶片
出土的木器,在深土层、中土层、浅土层均有分布,主要是生产和生活工具。出土的石器,主要在深土层,以石锥最多,石斧的形体较大,为长条形和梯形;石锛有大有小;石箭镞也不少,与澜沧江上游其它遗址出土的石器风格差不多。出土的陶器,在深土层、中土层、浅土层均有分布,深土层清理出的泥质和夹砂磨光黑陶、镂空圈足器为云南高原早期遗址中第一次发现;中土层清理出的彩绘陶在云南高原的遗址中也是第一次发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土层的纹饰陶发达,以戳印、刻划纹饰为主,多以组合纹饰构成三角、条带、方格等图形,制作精美;而浅土层的陶器制作粗糙、陶胎普遍偏厚。出土的铜器,主要分布在中土层,以锡青铜为主,还有铅青铜,从地层关系表明是云贵高原已知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骨角牙器、动物骨骼、农作物在各土层中均有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深土层和中土层有大量碳化粳稻,浅土层开始出现稻粟共存、粟多于稻的现象。
双耳红彩陶罐
出土的遗迹中,房屋、火堆、木桩柱和横木、灰白色石块多集中在中土层,人骨坑、柱洞多在深土层。遗址内清理出房屋木桩柱和横木4000多根,木桩柱均被打入泥土中,木桩柱分布密集区面积达200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遗址内还出现了有别于‘干栏式’的‘半地穴式’建筑,但数量非常少,且都在浅土层。
出土的干栏式建筑木桩柱
从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文物及遗迹看,末期与前期似乎不太一样。首先是出土的陶器,年代更久远的中土层陶器制作精美,而年代更近的浅土层陶器却制作粗糙。其次是出土的谷物,年代更久远的深土层和中土层为粳稻,而年代更近的浅土层为稻粟共存、粟还多于稻。再次就是房屋遗迹,年代更久远的深土层和中土层都是大规模的‘干栏式’建筑,年代更近的浅土层却是‘半地穴式’建筑。
海门口遗址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
唯一的解释就是,创造海门口文明的主力人群已经迁离,后期迁入海门口的人群与之前迁离的人群完全不一样。陶器工艺从精美到粗糙,说明后期迁入海门口的人群比之前的人群要落后很多;谷物从稻变成粟,说明后期迁入海门口的人群是粟作民族、迁离的人群是稻作民族;从‘干栏式’建筑到‘半地穴式’建筑,说明后迁入的人群还处在巢穴居住状态、迁离的人群已是地面建筑居住状态。通过以上几点的变化,基本可以断定海门口文明被野蛮人群入侵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野蛮人群入侵海门口文明?
从粟作民族这点线索可以得到答案。云南高原出土的很多史前遗址,都是稻作民族创造的,没有一个是粟作民族创作的;而海门口周边,只有北面的吐蕃高原有粟作民族,基本可以断定入侵海门口的人群来自吐蕃高原。
海门口遗址测定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500年;也就是说,公元前500年左右,海门口已经被吐蕃高原来的野蛮人群占领;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东土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录已经很成熟,在随后的史籍中应该可以找到这群野蛮人的相关记录。成书于公元前104年的《史记》对这个区域的民族情况有记载:“其(滇国)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以此看来,入侵海门口的野蛮人群就是名为‘巂’、‘昆明’的游牧部族,这些野蛮人群不仅入侵海门口文明,还游牧于云南高原中部大片土地。
根据史书一环套一环地往下理,在云南高原中部地区游牧的野蛮人群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这些民族至今都还保持着粟作农业,近代很多地方都还存在‘半地穴式’建筑。
嶲、昆明等野蛮部族沿山势从吐蕃高原进入云南高原中部
创造海门口文明的人群又是什么人?
从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文物及遗址看,创造海门口文明的人群一定是稻作民族、一定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但在云南高原地区,只要年代超过3000年的史前遗址几乎都满足这两个条件,公元前500年左右及以后,云南高原中部地区开始逐渐被更加落后的文化所取代,但云南高原东部及西部依然保持较为先进的文明状态,云南高原东部出现了滇国文明,云南高原西部出现了哀牢国文明,这些都是云南高原史前文明的延续。
海门口文明被野蛮人群入侵后,云南高原西部的澜沧江中游、怒江中游紧接着就出现哀牢国,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哀牢国和海门口人有什么关联,但位于澜沧江东岸支流黑惠江上游的海门口文明,与澜沧江中游、怒江中游的哀牢国明显属于同一种文明,黑惠江注入澜沧江的地方也很靠近哀牢国中心地带。创造海门口文明的人群如果能存活下来,只能沿黑惠江南下避开野蛮人群。
根据史籍记载一步步往下理,云南高原西部的哀牢人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傣泰民族,傣泰民族至今都保持着稻作民族的特征,房屋建筑也基本保持着‘干栏式’结构,与3000多年前的海门口人如出一辙。
傣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式样
Hash:2cc50873704def5130b0e81823435dcf16478b57
声明:此文由 傣族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