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运河知多少?“最美运河地标”是何处?
10月19日上午,2019年“宣德堂文化大讲堂”第13场活动《流动的遗产——南京历代运河的故事》在建邺书房举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讲述了南京历代开挖的运河,以及南京与大运河的关系。卢老师认为,南京地区发轫自先秦的密集运河系统,通过长江、太湖等水系与大运河连接,既共生共荣,又患难与共;既若即若离,又水乳交融。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在南京高淳境内开凿胥河,至清代光绪八年(1882)左宗棠组织开凿朱家山河,南京历史上开凿的运河至少有26条,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运河已经堙没,难寻其踪;三分之二的运河至今仍在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大运河办的指导下,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组织开展了“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2019年6月,经推荐、推送,综合网络热度、专家评议和部门评议排名,最终评定出江苏最美运河地标(共40处),其中,南京入选的有“胥河高淳段”、“溧水胭脂河(含天生桥套闸)”两处。
一、南京第一运河——胥河
我国的运河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506 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阖闾在江南开凿胥河,是中国和世界上有史记载的最早的运河之一,也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比南京第一城越城(前472)还要早34年。
关于胥河是人工运河的记载,出自北宋元祐四年(1089)著名水利专家、宜兴人单锷的《吴中水利书》:“(钱)公辅以为伍堰者,自春秋时,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之谋伐楚,始创此河,以为漕运,春冬载二百石舟而东,则通太湖,西则入长江,自后相传,未始有废。”
胥河堪称“战争之河”。
船队行驶在经过东坝镇的胥河。
胥河,地处太湖之西,横贯高淳区境内,西通固城湖,东连荆溪河,在高淳县固城镇与定埠镇之间。全长 30.6 公里。连通水阳江水系与太湖水系。
二、六朝建康城的生命线——破岗渎
破岗渎(破冈渎),一名破墩渎,又名柏冈、破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和镇江市的句容市境内,沟通秦淮河与太湖水系。它是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与三吴地区(吴、吴兴、会稽,今苏州、湖州和绍兴)水上交通的生命线,也是都城建康的政治命脉和经济动脉。
关于破岗渎,见于晋朝陈寿《三国志·吴主孙权传》赤乌八年(245)八月条:“使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破岗渎开凿于孙吴时期。在孙权开凿破岗渎之前,三吴地区的物资,特别是会稽郡的物资,都是用船经过江南运河运抵京口(今镇江),然后离开京口进入长江,逆流数百里运到建业。由于六朝时期长江的入海口在京口一带,长江风大浪急,小船进入长江常常要冒船毁人亡的风险,同时,水运绕道京口,路途遥远。所以,破岗渎的开凿,沟通了秦淮河与太湖流域。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为避太子萧纲名讳,将破岗渎改名为破墩渎,予以废弃,同时,为了满足都城建康(今南京)对大量物资的需求,开凿上容渎取代破岗渎。
破岗渎的起点。右为溧水河(江宁区西北村),左为句容河(从秦淮河大桥塔楼上向南拍摄)
破岗渎工程之浩大,水利设施之先进,是南京历史上任何一条运河所无法比拟的。
三、六朝建康城内河道——运渎等
(一)经济动脉和政治命脉——运渎
顾名思义,是运输物资的水上通道。它是吴大帝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后,在建业城里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道。运渎位于六朝建康宫城的西部,北接潮沟西支,南连秦淮河,是向皇宫中的仓城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运渎河道地面上现基本无存,但是河道走向仍有踪迹可寻。
(二)穿越南京城分水岭(古称龙脉)之河——潮沟
又名城北堑、城北沟,它北通玄武湖,将江潮引入南京城,故名潮沟。潮沟西接运渎,南连珍珠河,东连青溪,将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秦淮河水系和长江沿江水系的金川河连为一体。
(三)诗歌之河——青溪(清溪)
又名东渠,俗呼为长河。因其迂回曲折,连绵十余里,故有“九曲青溪”之名。它最初是一条天然河流,孙吴定都建业后,对其进行拓宽、疏浚和改造,使其成为一条人工与自然双重性质的河流。
青溪发源于钟山,西接潮沟,在今明故宫和前湖一带汇集成燕雀湖,然后顺着地势先向西流(南博西边有清溪路),到竺桥西北的太平桥转向南流,经五老、寿星、常府诸桥到达内桥之西,经昇平桥转而向东,又经四象桥、淮清桥注入秦淮河。
太平南路四象桥(青溪中桥)下的青溪。
自杨吴筑城掘濠,青溪南流水道湮塞;明朝时期又填湖建宫城,使青溪源流中断,今仅剩下昇平桥至淮清桥一段。
(四)娱乐之河——城北渠(珍珠河)
珍珠桥南珍珠河。
因沟通宫城与城北的潮沟,故名。它是吴后主孙皓在位时期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相传陈后主在宫内泛舟遇雨,水生浮沤,宫人指曰:“满河珍珠也。”因而命名珍珠河。
四、杨吴南唐护城河——杨吴城濠
五代十国时期,南京(时称江宁)先后是我国南方的两个重要地区性政权——杨吴(902—937)的西都和南唐(937—976)的国都。杨吴城濠,包括南京城内秦淮河的北支、东支和南京城外通济门至水西门段的外秦淮河。始凿于杨吴权臣徐知诰(后来的南唐开国皇帝)任昇州刺史时期,故名。
五、明朝初年的国家工程——胭脂河
明初南京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为满足都城的物质生活需求和军事防御需要,开挖胭脂河。
胭脂河位于南京东南溧水区西部,沟通石臼湖和秦淮河两个流域,为古代著名的切岭运河之一。河道北起一干河的沙河口,穿过石臼湖与秦淮河的分水岭胭脂岗,向南至洪蓝埠,由毛家河经仓口镇流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
胭脂河,1966 年正式定名为“天生桥河”,1978 年改称洪昌河,后来又恢复天生桥河一名。
上新河,又名上河、新河,位于江东门外。明初开。跨河有四座桥,即马头桥、崇安桥、拖板桥、螺师桥。上新河是明清时期从上江(长江中上游)向南京运输物质的主要水道。自明代开凿上新河后,一直到清朝,上新河都是明清运输木材和竹、木、油、麻等物质的主要水道。
上新河的开通,带动了沿江经济的发展,上新河的木材市场天下闻名,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集市——上新河镇(大约位于奥体中心一带)。清朝末年,随着南京开埠,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上新河镇逐渐衰落无闻。
上新河的繁华,屡屡被文人墨客写入文学作品中。生活在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散曲家、济川卫指挥使陈铎(1442—1507),写有《火烧上新河唱店》,说明当时上新河一带已成为六院官妓觅衣食的好去处。
明朝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将上新河写进了“三言”之一的《警世通言》第33卷《乔彦杰一妾破家》中。
清末文人吴友如编写的《点石斋画报》以介绍社会新闻、世界风物、市民生活为主,其中收录了发生在上新河木材失窃的故事,题名《水贼难擒》,颇为有趣。
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上新河与萝卜响的传说。
此外,卢老师还讲了秦淮河、秦淮新河等等。
清代以前有26条,当代有11条。
综上,南京虽然不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南京与大运河既共生共荣,又患难与共;既若即若离,又水乳交融。南京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大运河的长年滋养,大运河的辉煌荣光更有南京的无私奉献。
听众与卢老师交流。
部分听众与卢海鸣合影。
现场摄影:万红琳
Hash:59d9735c97f9d687fc815fad4056289611497a99
声明:此文由 老杨说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