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消失的各国银行之——德华银行

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北京分行旧址位于东交民巷德国贝克尔建筑事务所设计,德国施密特公司承建。

1917年和1945年因战争两次关闭。

1946年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北平分局占据。

解放后,曾一度为北京医院附属建筑(东交民巷七号院内,北京医院后勤办公楼)。1966文革期间年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拆除(现旧址为东交民巷派出所)。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西南角(已拆除)

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使馆街,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随后,大批的外资银行进驻古老的中国皇城。

1905年,德华银行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并于1910年升级为分行。

1907年,德华银行位于东交民巷“使馆街”东段路北的新址落成。

与大多数在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采用古典主义风格不同,德华银行采用了巴洛克风格,结合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形制。它与德华银行在天津济南的分行同出于德国著名的倍高洋行设计之手。立面的山墙和转角处的塔楼代表了德式建筑的经典风格。西侧立面的二层是券柱式,南立面的二层则是由发券的大窗组成。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轻快、生动活泼的感觉。

1917年,德华银行北京分行关闭,经理也被囚禁。一战后复业,直到1945年10月17日最终关闭。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西南角)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正门(南门)

从1889年成立到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前的28年时间里,德华银行共在中国大陆七座城市开设了代理处及分行,分别是1890年在上海,1890年在天津,1897年在汉口,1898年在青岛,1904年在济南,1905年在北京,1911年在广州

德华银行在华的势力在1914年前后达到了一个顶峰,它与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并称为五国银行团。参与了多宗在华的巨额借款、重大投资事宜。尽管如此,德华银行却总是被汇丰银行压制一头,以德华银行在上海的总行为例,在那里的25家德国洋行只有9家转投到与德华银行合作,但仍有16家开起来仍与汇丰保持着联系。

汇丰的老板曾说道:“我们不会感到遗憾,我们只有感激和骄傲”。这句话不啻为对德华银行的一种讽刺。

随着一战的爆发,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德华银行暂时结束了在华的营业活动。其在青岛的房产和投资被日本接收。其他地方的分支机构由中国政府接管。战后,德华银行重返中国,各地分支机构纷纷复业。但已经是今非昔比,业务也是一落千丈。

1924年中德之间签订了“解决德华银行事务”的换文,“中国交换德华银行在北京和汉口的不动产”。恢复德华银行在战前的地位,“连同其各种借款合同内发行银行之职务”。德华银行兑换券的发行额大量减少,到1927年,已经不足5万两。

二战期间,由于德日同盟的缘故,德华银行又与日本的银行进行合作,一度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

抗战胜利后,德华银行各地的分支机构均由南京政府的银行接管。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远景明信片(东南向)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后,各地成立分局,当时的北京邮政储金分局成立较晚,邮政储金业务一直由北平邮务管理局管理,直至抗战结束。而如果找寻真正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北平分局的最早地址,则要去东交民巷。

1946年2月11日,邮政储金汇业局北平分局开业,地址就是在东交民巷前德华银行旧址

同年,北平邮政管理局在市内开办储金的局所有:北平储汇分局(东交民巷前德华银行旧址)、北平管理局、前门大街支局、西四牌楼支局、东长安街支局、打磨厂支局、西郊支局、甘石桥支局、煤渣胡同支局、崇文门支局、东单支局等。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南侧近景

东交民巷德华银行西南角和德国兵营远景

(未完待续)

Hash:d6ec7a36a9d008ad810515ee80b242031bf5ea84

声明:此文由 东交民巷(DONGJMX)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