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革命老区到“全国生态特色旅游热土” 新中国成立70年清涧县蜕变路

来源: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壮壮 文/图)清涧是闻名遐迩的“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特色鲜明、原生态黄土地梁峁起伏,红色革命遗迹遍布全境,红枣林漫山遍野,黄河秦晋峡谷气势磅礴,民间艺术独具魅力,“路遥文化”誉满三秦,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建国70年来,清涧县实施“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将红色元素、路遥故里驿站文化旅游带、黄土高原地质民俗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姿态,谱写了一首精彩绝伦的文化旅游助力贫困县蜕变进行曲。

贫困县区沐浴春风

清涧县位于榆林市最南端,是黄河、无定河交汇之地,是传统农业县、陕北革命老区县、国家吕梁扶贫片区贫困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涧道情,曲调优美,唱腔婉转,一曲《翻身道情》唱响大江南北。

过去,这里文明灿烂、人文厚重,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秧歌伞头直抒胸臆,回回秧歌原始神秘,插梆子气势雄浑,武场子刚健有力,转九曲。捏面花、唱民歌,清涧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第一枪”,枣林则沟会议旧址、徐家沟、高家硷留下了毛泽东等革命领袖转战陕北的足迹。建国70年以来,清涧县有走出“四位省委书记”、钟林毓秀的袁家沟革命旧址,有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黄河太极圣境,有鬼斧神工、山魂水韵的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有“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的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有无定河汇入黄河处等一批旅游景点

近年来,清涧县实施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共建理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环境综合整治热潮,环境大整治场面随处可见,县域主路口建设、山路改造、民房改造等项目强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为建设“生态特色旅游县”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形成“一个中心、两带两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服务的提升、环境面貌的改善,为清涧县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更助推着县域美丽经济攀升。”清涧县文化和旅游党组局副书记白建平说。

生态特色旅游掀热潮

70多年前,“红色文化”之旗在这里飘扬。

70多年后,“红色生态”之路在这里绽放。

70年来,清涧县立足红色“基因”,不断耕种“红色生态特色山水”,传承“红色精神”,不仅打造出“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区”,也完成了“红色旅游”向“红色经济”的蝶变,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真正的“红利”。

从曾经的鲜为人知到如今游客纷至沓来,建国70年来,浓缩了这颗“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种子在清涧县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

如今红色旅游的热潮仍在继续,走在清涧县的红色旅游胜地“北国风光景区”,白墙灰瓦的古民居与狭长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红色历史与县域70年水乳交融的发展。而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到达清涧,正值这一带大雪风飞,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在高家洼塬上观察地形时被风雪莽莽的北国风光震撼,吟成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一阙词章震古烁今,誉满华夏。既承载着陕北革命老区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也是红色旅游在这里蓬勃发展的最真实写照。

对此,来自外地的游客李先生深有感触:“没想到清涧还有这样一个集红色传承、革命教育、诗词研讨、艺术创作、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整个陕北都独树一帜,非常有特点。”

事实上,倾心于清涧“红色文化”的游客,仅仅只是清涧红色旅游“热销”市场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位于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与路遥故居毗邻相望。县委县政府从2009年8月份开始筹划修建路遥纪念馆,2010年12月建成,2011年12月3日正式开馆。场馆总占地面积5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集中展示了路遥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各类文学作品,使人直观地领略到路遥一生的创作成就,感受到作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是一处弘扬路遥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的人文教育基地,目前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

近几年,乘着乡村旅游这列快车,清涧县以文化旅游为抓手,大胆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清涧县从先前单一的“红色文化观光”向“红色文化体验、民俗文化教育、生态度假养生”转型,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经典景区的功能和品位。

“跟改革开放那时候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年74岁的村民惠世强感慨颇多。

助力“脱贫攻坚”谱新篇

70年以来,清涧县正以自身独特的红色文化和生态特色,走在老区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之上。70年发展,谱写了一出革命老区文化大发展的新篇章。70年奋斗,也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致富奔小康的不竭动力。

现年69岁,家住清涧县马家沟村的老红军马凤杨是这段文化发展进程的见证者,70年来,他亲历了清涧县红色文化的进化史,也亲眼目睹了传统文化“重生”的故事。“我当年跟着红军参加过战斗,现在无论走在清涧县的哪个角落,看见清涧县的那些革命遗址、古建筑都还保留着,心里就特别感动,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厚重的红色韵味。”

从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到竭力培育文化教育基因,从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到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70年来,清涧县始终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视为老区发展的根基,大胆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着力促进文化旅游投资消费,举全县之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清涧的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切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清涧脱贫攻坚的新业态,已让全县5000多户,将近13000余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在清涧县发展的时间轴上,一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变图正在徐徐展开。清涧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旅游开发、旅游建设、旅游经营、旅游受益中来,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搭上文化旅游助力脱贫致富的快车。

Hash:9313cdeb89909d160a7c733e4d065fd4cf899861

声明:此文由 阳光报驻榆林记者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