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乳山最高12℃!,周末到乳山这些古村落打卡吧!

这轮雨雪之后乳山的气温开始逐渐回升!

未来几天最高温升至12℃!

快来晒太阳

↓↓

春暖花开的日子也不远啦~

窝了一个冬天的你,

难道不想走进大自然吗?

那就到乳山这些古村落去走走吧!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村

南司马庄村位于乳山寨镇西北方向。据了解,明天启元年(1621年),于象泽、于象谓由北司马庄南迁立村,取名南司马庄。

南司马庄村民的住房依山势而建,70%的都是百年以上的传统老房。老房胶东传统民居特色浓郁,多是以平整巨大的石头为地基、墙体是大块青砖、屋顶是大块青瓦、屋檐下雕刻着精致瓦当。令人好奇的是,村中老住宅多为胡同连结,南北相通,形状相似,整齐如一。

南司马庄村人杰地灵,据《乳山图志》记载,司马庄后人从元朝开始,中进士者至少有八人,举人、贡生等多到无法统计。其中还有在清朝一门父子叔侄四进士,更是传为美谈。而清初闯关东开始之后,于氏后人的足迹踏遍了东三省,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女士的祖籍就是司马庄村。

建筑难寻其踪,但南司马庄还留存有一棵“怀抱子”造型的古银杏树。据《威海古树名木》记载,南司马庄银杏树母树树龄400年,子树树龄250年。

高26米的银杏树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离地面约2.8米处的主干向东西各水平长出一侧枝,一棵子银杏树是从老银杏树的基部生长出来。老树如同伸出两只胳膊要搂抱子树一样,村民称之为“怀抱子”。

诸往镇东尚山村

东尚山村位于诸往镇的西北部,是建于北宋末年的古老村落,村子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一眼望去全是青砖青瓦的民房,四周被一溪河水环绕,进村的是一条宽不过1米的青石小径,村内以卵石铺的小道,环境清幽,与淳朴的农村民风民俗组成独特色的田园生活画卷,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村落空间塑造强调顺应自然、因山就势、保土理水、因材施工、培植养气、珍惜土地、水脉等原则,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与活力。巧用地势分散布局,组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以经济文化基础、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为依据,按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划分:宅地与耕地、道路与水系、空间尺度与组合等的有机关系。

东尚山村被称为乳山市的“西北高原”。西北高原上孕育着囤山、南硼、垛玉顶等多座山头,乳山河的发源地便在垛玉顶之上。垛玉顶,山上积雪时,像垛起一块一块的玉,为此而得名。现在人们往往写成垛鱼顶,解释成山上石头堆积在那里,像垛起的鱼。由于生态环境一直保护的比较好,乳山河的发源地尚山河直到今天仍可直接饮用,更是野山鸡、野兔及各类鸟类的天堂。同时也是大量野生的中药材的生长佳地,如紫草党参、丹参、黄岑、黄芪等,还有大量野生的薰衣草百合菊花黄花菜,及板栗樱桃、软枣、怪枣、覆盆子、山草莓等,并在此开设林场,种植双花、杜仲、人参等。东尚山村年降水量为800mm以上,是长江以北唯一的湿润气候区。被电影山菊花》剧组选为外景拍摄地。

徐家镇东峒岭村

东峒岭村位于乳山市徐家镇境内,坐落在通天岭之南、堕崮山之北的冲积平原上,建村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威海市乡村记忆工程普查中,被列为传统文化村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就在东峒岭村东南和西峒岭村东北发现了古文化遗址。在古文化遗址上采集到的遗物有红烧土和陶器残片,收集的标本有鼎足、鼎口沿、罐口沿等,属于龙山文化遗址。这也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在峒岭村。

原先的峒岭村是个大村,明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十三日,一场洪水将峒岭村冲成东西两部分,中间形成一条河,后来河东称东峒岭,河西称西峒岭。两村之间流淌着的峒岭河,就是那时形成的。

峒岭村的人99%姓姜,相传俺们姜姓是西周姜太公吕尚的后裔,姜氏先祖曾居住在村北的通天岭上,近年东北的姜氏来此寻根,和峒岭村姜姓一同在老祖宗故居遗址上竖碑纪念。

从东峒岭村向西北方向行进,绕过弯弯曲曲八里山路后,平均海拔400米的通天岭横亘在眼前。春日里漫山葱翠,还有红色的杜鹃花藏在其中,美不胜收。说起通天岭名字的由来,据说还跟秦始皇东游相关。当年秦始皇走到峒岭村北面的皇道口,看到北侧的山脉,觉着此山可通天,后人就据此将该山命名为通天岭。

在一处山头平地上,耸立着一块高约三米的石碑,上面刻着“姜氏先祖相伯公故居遗址”字样。“这块石碑象征着姜氏后裔们用双手托举起先祖。”姜文同说,在此处竖碑的时候,还挖出了很多大块石头,推测应为当年姜氏先祖在此居住过的房屋的遗迹

峒岭村村北的古银杏树高15米,树形挺拔,树冠圆满。据姜文同讲,据明朝姜姓家谱记载,此银杏树是子树。相传,建村后,相伯携子孙于村北栽植了一株银杏树,以示繁荣兴盛。到唐末,银杏树枯死。到了南宋初年,枯死的银杏树怀中抱子,又生长了一棵子树,就是现在村头的古银杏树。

银杏树北还曾有座三官庙,据说是明朝时修建的,曾有庙田40亩,房间数十间。当时庙院内还有一眼泉,泉水一年四季不干,滋润着银杏树生长。

峒岭村一直秉承着先人吕尚的崇文尚武精神,峒岭村村民以农耕为生,但读书习武之气由来已久。老辈时读书人有考取进士的,做翰林学士的,武术高手更是代代有。

海阳所镇赵家庄村

据《乳山村庄图志》介绍,明永乐年间,赵、肖、徐、王、许姓人由小云南从军来胶东海阳地区落籍。万历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平倭时奏本神宗皇帝在沿海设军事哨寨以保国安。在海阳所原有的军事设施上,在军设要地西二里处设有指挥机构。此后,赵、徐、许三姓由海洋所迁此,分别建赵家庄、指挥村、许家埠3个村子,村名就取于当时设指挥机构的地址。1942年,三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赵家庄。

赵家庄村盘踞南北,宛如长龙,跨度一公里,村东一条河缓缓淌过。在赵家庄村65岁的组织委员宋铭江看来,赵家庄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不守旧,在底蕴深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文明。

目前赵家庄村有居民420户,1016人,多系明永乐年间在此定居的军户后裔,主要姓氏为赵、许、王、肖、徐等。

从外观上来看,赵家庄村是厚重的,村庄分布格局大体为四方形,村内有传统民居200多栋,占全村建筑的40%。传统民居主要位于主街道以北,集中连片,为胡同连接形分布,形状如一。

赵家庄传统民居多为砖石混合建筑,也有纯砖建造,比普通民居能高出一米多。门楼结构精美、砖石砌的墙体整体、屋顶瓦当雕刻精美、木质门窗古朴典雅,村内的多数传统民居不难看出当初工程之大,做工之精细。

“南有赵家庄,北有滕家庄”,老辈时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是位于乳山南面的赵家庄村以前很有名,村中曾出现过好几个大户人家,十分兴旺。

中央有处房屋的墙头比普通的房屋墙头高出半米多,上面还有数个孔洞。抗日战争时期,有支抗日小分队驻扎在此,为防范敌人,就加高了墙。上面的孔洞是枪的射击孔。

夏村镇簸箕姜家

簸箕姜家村位于乳山市夏村镇西北端,北与育黎镇邓家村接壤,南与郑家村为邻,东北与羊角盘村相望,东1公里便是风景秀丽的台依湖葡萄酒庄园。

明正统八年(1443年)姜姓由峒岭迁于此建村,发现村周围面柳丛生,村民将面柳去皮用来编制农用器具——簸箕,后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故因此得名。清初,李、吴、倪三姓从沟李家、封增山、塔庄迁入。

姜家粉条是闻名乳山、文登等地的名牌特色产品。一九六三年姜家大队请来师傅建起一个大队粉房,相继又办起了4个小队粉房,全是人工操作,加工的粉条有粉丝、粉条两个品种。无论粉丝、粉条均耐煮且口感好,口碑好,远近闻名。

九十年代,随着电气化的进展,村里有姜镇基、李春刚、倪喜亭3人办起大型粉条加工厂,电气化设备,流水作业,每年加工鲜地瓜四、五百万斤,生产粉条七、八十万斤。他们以诚信为本,不用任何添加剂,生产的粉条原汁原味,畅销邻近县市,供不应求,精制精装的粉丝还走出国门。

夏村镇黄村

黄村位于乳山市夏村镇东北部,长庆路北端路西侧。距市中心驻地约4公里。东北邻邢家庄,西北邻东家,南邻二甲,北邻石头圈。位处平川地,东南部丘陵地,大顶庙山坐落其中。

据传,金前期黄姓局此建村黄家台,元末被毁。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张姓从小云南迁此定居立村,仍沿用“黄”字取名“黄村”。明末,初姓从兖州迁至仇家洼,后又迁居黄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又有张姓从该村东迁河东500米处立村,取名黄村东庄。有50户属于黄村一区,主要姓为张姓,其次十几户初姓。

黄村1943年2月建立党支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9人牺牲。1942年7月19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一举攻克国民党盘踞在黄村的丁侼亭司令部,共歼敌400余人。

第一代空军飞行员。初少臻,男,黄村人,汉族,生于1931年,1949年1月参军,翌年入党,被选为建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从军三十余载,多次荣立战功。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技术主任、参谋长等职。1980年,在新疆马兰病逝,享年五十岁。初少臻保家卫国,征战四方,尽忠竭力,是黄村人的荣耀和骄傲。

夏村镇桑行埠村

桑行埠村位于乳山市区西五华里,坐落在乳山河(旧称垛河)东岸三华里的土山洼里,南临青威公路,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西部为滨河平原。

早在桑行埠建村之前,便有沈姓居于此,现村东三百米处有沈家村遗址。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鞠姓先辈由海洋所迁此建村,后姜姓从峒岭迁此,因周围多桑树,故名桑行埠。明末清初仇、邢、武三姓分别由战家夼、文登望岛、流水头迁入。乾隆年间宋、吕、孙、于、徐等姓分别从育黎、莱西、海阳县、司马庄迁、西圈村迁入。主要姓氏为姜、邢二姓,其次有武、孙、于、宋、仇、吕、徐等三十余姓。

邢洛书(1767~1824年)为该村人,邢洛书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嘉庆末年得到朝廷的嘉奖,恩赐大小不等的青石狮三对,雌雄各半,形象逼真,生动威武,放置其旧居南街,称狮子街。其母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邢洛书碑文:皇请赐进士出身钦点御前侍卫诰授五显将军,晋封振威将军,左都御史,江南北徐宿等处地方总官兵。

邢氏家训:吾邢氏子孙,当勤奋读书,检点持家,恪守本分,勿欺善良,只求功名,不准做官。

现如今桑行埠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饲养业。盛产小麦、玉米,为夏村镇重要产粮村之一。饲养业规模养猪发展较快,近年来蔬菜面积不断扩大。清末自会种菜的孙生入驻始,至今有种蔬菜习惯,村民生富裕。1984年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

每一个传统古村落,

都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老电影,

每一个院子,每一条街道,

都在上演着精彩的故事,

而你和我,

就是故事里的那一个,

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

收藏着这个春天一起走进大自然!

Hash:9c5164d1754c4e5429017874fe914f6045b28307

声明:此文由 乳山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