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客家古韵,画意石城
客 家 古 韵 画 意 石 城
谨以本文,献给我生活了四十载的这片多情的土地……
——题记
赣江源头,武夷山下,一带“碧水丹山,人文荟萃”之地,就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石城县。
石城,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自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建县,迄今已有1066年历史。这里,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中转站,有“客家摇篮”之称;这里,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客家边城,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它似诗,它如画,宛如一幅山水清远的如梦长卷……
一座历经千年沧桑、仍挺立耸霄的宋宝福塔,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晶。它不仅是石城的地标性建筑,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和深厚文化的传承,更是“国之瑰宝”。
一座明清风格的现代化仿古廊桥,集交通、特色商业、旅游景观、历史人文为一体,仿佛是一张名片,代言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形象。
一段仅残存618米、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的古城墙,沧桑厚重,气势恢弘,似一条巨龙匍匐在琴江河畔。
坐落在古城墙之上的旭华门,是古城历史上的东门,门楼高大雄伟,东南与宝福塔隔琴江遥相呼应。
在县城北关郭头街口的镇武楼上,至今仍清晰可见明万历庚戌年(1610年)的门额勒石“闽粤通衢”,此乃古时通往广东、福建的咽喉之地,也是客家人中转、南迁的见证物。
有着近170年历史的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清代客家民居。曾作为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及诸王的囚室,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此宣告终结,桂花屋成为这段重要历史的实物见证和历史信息载体。
南庐屋又名“黄家屋”,建于清乾隆癸卯年(1783年),紧临国家AAAA级景区通天寨,是一座规模宏伟、风格独特、古香古色、保存完好的“天井式”客家古建筑。盛夏时节,荷花盛开,置身建筑群前的荷花园,如入仙境,你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在荷香之中,不识归路……
陈联围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其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呈“回”字形格局,融中原府第式、苏州园林式和客家天井式建筑风格于一体。主要门道为拱形,窗棂图案各异,木雕、砖雕、石雕与彩绘古画凸现了浓厚的客家古建筑文化艺术,是清代古典高雅的客家建筑的代表作。
沙塅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座北朝南,分为三进,进进相连,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共建有客家地区常见的九十九间房屋。辟有前后院,围墙均用青砖建筑,厅堂内有鸟兽花草,人物故事等各种浮雕、彩绘50余件,其工艺精湛,为研究客家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于此。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驿路、水路、山路的接合处,傍山依水构筑了一处处客家村落,世代客家人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生存。
一座古村,一段故事,一抹回忆。村落中的祠堂是村民们举行祭祀、娱乐、集会不可缺少的固定场所,是客家人同宗子孙血脉相连的最佳纽带,承载着客家人追宗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
客家古村落中,村口与房前屋后通常有许多参天古树,成为护佑村庄的一道天然屏障,透露出一缕浓重的历史沧桑感。
在客家地区,风格结构各异,文化内涵深厚的古门楼,反映了当地民风、民俗,记载了当地的沧桑历史。门楼的一砖、一瓦、一尘编制了村民一幅绚烂如花的历史画卷。
永宁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建亭阁、桥廊。该桥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楼阁式古廊桥。其桥廊为榫卯结构,极为精巧。桥廊与桥身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精品。
古老的石拱桥是客家山村的又一道特色景致。它静卧在山谷小河之上,桥身爬满了藤蔓缠绕的植物,显得冷冷清清。因年代久远,石拱桥何时而建已无从查考。
上世纪普遍存在于大小河流之上的便行小木桥,随着现代公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今已难觅踪影,仅存在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记忆当中。
金华山位于石城东北部,海拔1314米。相传此山乃福、禄、寿三星具造,祈求者均有灵验。唐时即在此设道传教。山顶至今仍屹立的千年古刹,尤显沧桑与久远。
有“客家祖山”之称的东华山,海拔1149米,顶建三仙祠,额曰“高明配天”及“东华名山”,是有名的佛、道两教胜地。东华山寺为赣江源头最大的佛教寺,远观犹如琼楼玉宇,颇有小“布达拉宫”之气势。
有着“千佛丹霞,通天胜境”之称的通天寨,主峰海拔601.7米,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寨上常现云海,具有丰富的人文胜迹,从宋朝开始至近代多次发生战争,残墙废垒随处可见。点将台前的击鼓声,仿佛使人听到了古代战时的刀光剑影。
石城灯彩起源于唐末宋初,是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的传统民间习俗,历尽千年魅力不减,并焕发出新的生机。1992年,石城县被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命名为“灯彩之乡”;2008年,石城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城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石城灯彩纷繁各异,种类繁多,是极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形式。自古以来,石城新春舞灯十分盛行,自正月初一起,各灯会进村入户尽显技艺,热闹非凡,直至元宵谢灯为止。
石城民间有许多习俗,大多以求福求丁求平安为宗旨,但活动举行的时间不一。各地出神之日,铁铳震天、喜爆连连、锣鼓阵阵、供品绕香、庙戏连台,信士盈祠、亲友云集、热闹欢腾,具有浓厚的客家传统风俗特色。
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客家婚礼大多已倾向于新式婚礼,而举办传统婚礼的人越来越少,反而成了人们眼中的“新奇事”。瞧!骑大马、坐花轿、吹唢呐,客家人的婚礼再现传统习俗。
走汀州之路,充满着辛酸苦难与传奇色彩。矗立在赣闽边界名为“江福亭”的风雨亭,仿佛还在叙说着昔日客家子弟挑着货担与土匪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高田镇筀竹村因方竹得名,因牌坊流芳,至今仍有保护完好的清代贞节牌坊。
石城是客家民系最早的发祥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早期客家先民生活的遗迹。如最与众不同的生活事项,就是在一些僻远山村,家家户户至今仍使用着木式户外粮仓,这可能与石城淳朴的民风有关,在赣南乃至江南都是绝无仅有的乡村人文景观。
古韵千年歌不断,琴水潺潺依旧流。走近石城,在绿水青山中领略千年古驿道的沧桑,欣赏古老华美的灯彩,感悟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品尝独具特色的石城美食,你感受到的是一阵阵古朴淳厚的民风,一幅幅诗意盎然的客家画卷……
图文来源:周延平
Hash:780765ddd93deb54dbd0f22164f02cfa577d7abb
声明:此文由 赣州智慧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