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肇庆七星岩有七座石灰岩山峰形如北斗七星,山前星湖潋滟,山多洞穴,洞中多有暗河、各种奇特的溶洞堆积地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

桂林山水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以岩洞地貌为主的芦迪岩洞景观,景观内有各种奇态异状的溶洞堆积地貌,形成了“碧莲玉笋”的洞天奇观;七星岩石钟乳构成的地下画廊,真是玲琅满目;武鸣伊岭岩北流勾漏洞,柳州都乐岩兴平莲花岩,兴安乳洞,永福百寿岩,宜山白龙洞凌云水源洞龙州紫霞洞等也都是著名的溶洞景观区。

武鸣伊岭岩

地质学家推断,形成于一百万年前。岩洞地势上下盘旋,形似海螺,面积2.4万平方米,游程1100多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步步生景,景景各异,鬼斧神工,奇幻无穷。游人入洞,如历仙境。游程分三个层次,已开发“双狮迎宾”、“空中走廊”、“摇池盛会”、“红水河畔”、“海底公园”、“山乡新貌”、“江山多娇”、“北国风光”8个景区,共100多个大小景点

北流勾漏洞

位于北流市东南面3公里处勾漏山主峰下,因洞勾、曲、穿、漏而得名。占地面积204公顷,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勾漏洞是古代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二洞天”,以其勾曲穿漏特点而闻名。由宝圭、玉阙、白沙桃源四洞组成,全长300米传说东晋葛洪在洞内“炼丹修道”,故洞口有葛仙词祠,洞内有葛洪塑像。洞前有唐宋以来摩崖碑碣百余幅。洞内奇景自然天成,石柱、石笋等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引人入胜。洞中有宽敞的大厅,也有仅能过人的走廊,还有地下暗河,水清可鉴。人文历史悠久,自魏晋以来,王符、葛洪、李纲、徐霞客等名流到此游览、考察,留下了较多的游踪墨迹,仅磨崖石刻就有120多幅。还有郭沫若、马达特、于立群等当代诗画家的笔迹石刻。除此之外,景区内景色秀丽,花木葱葱,满目苍翠的相思树,又给景区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光。

柳州都乐岩

占地约126.67公顷,主要由12座山峰、46个岩洞、长约3.4千米的都乐清溪和3个人工湖组成。主要景点有都乐岩、都乐碑林、都乐清溪、开元寺玉佛殿等。都乐岩由盘龙洞、通天洞和水云洞三个岩洞组成,全长约700m,总面积约7000㎡。洞内道路曲折、深邃变幻,钟乳石奇特多变、千姿百态、瑰丽神奇;溶洞景观或宽敞开阔、雄奇高大,或狭长幽深、横贯山腰,被誉为“大自然奇幻艺术之宫”。 2009年在景区内异地重建的柳州开元寺,座落在青山秀水间,彰显着古刹风采;主体建筑中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钟鼓二楼、四大菩萨殿、伽蓝殿等。开元寺不仅为佛门人士提供了一个清幽雅致的修行场所,更为柳州及周边的佛教信众提供了一个礼佛的理想圣地。

兴平莲花岩

因岩内有100余块像莲叶的盘石而得名。洞长481米,最宽处25米,最高处38米。岩内钟乳石、石柱、石幔遍布,景色奇特壮观,目前已命名的主要景点有“莲塘奇观”、“双龙出洞”、“仙莲倒吊”等十余处,一些景观尚未取名。在六十年代前该岩还鲜为人知,当地人叫该岩为“匍地岩”,因该岩洞口太小,爬行方能进岩而得名。

兴安乳洞

乳洞岩是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位于兴安县城南六公里外的龙蟠山下,被古人赞誉为“胜绝南州”的“湘南第一洞”。它由三个洞组成。宋朝的尚书左丞相李邦彦到此游览后,根据洞的各自特点,分别命名为“喷雷”“驻云”和“飞霞”。“喷雷”洞开阔高敞,可容纳两千人。洞顶乳石,千姿百态。洞的西壁有一股泉水喷涌,声如雷震,清冽甘甜,四时不涸,故而得名。

由于三洞景色奇绝,所以自古就有“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称。唐代以来,它曾吸引了不少来到岭南的有名人物到此游览,并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摩崖题刻。其中较有名的如唐代广州刺史卢贞、越州刺史元晦元繇的题记,桂管观察使韦瓘的《三乳洞诗》,’宋代宰相李邦彦的《三洞记》,静江知府张孝祥的“上清三洞”摩崖,范成大、祝元将等十八人题名,广西经略安抚使兼转运使李曾伯的三洞题名,知静江府谢逵的《乳洞纪事》诗等计十四处。在一组洞内唐宋题刻保存如此之多,在广西实属不多见。

永福百寿岩

寿岩为永福福寿文化的标志性岩洞,又名夫子岩,位于永福县百寿镇,与永宁古城隔河相望。岩口朝北,岩深30米,洞内宽敞,面积约400平方米。传说古时候,岩中酣睡着一条巨龙,后因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分裂,卧龙被这突然而来的巨响惊醒,裂开洞府,腾云而去,据说现在岩中还留有龙的印记。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但一走进百寿岩,顿感清凉,暑气全无,心情舒畅。

相传东晋时,道祖葛洪云游至此,被眼前的山清水秀所吸引,不肯离去,后来便停留在此,在岩中设炉炼丹。于是这座山被人们称作“葛祖山”,山脚垂如帘幔的藤条称为“葛藤”。岩前原有一井,清泉甘润,叫丹砂井,据说喝了该水能长寿,《抱朴子》和《广舆记》均记载:廖扶一族人饮丹砂井水都活到了百岁以上。宋绍定二年(1229年),县令史渭有感于此事,便在自己的寿庆之日挥笔写下大寿字,并邀请县内长寿百名老人各写献一小“寿”字,然后雇请名工巧匠镌刻在岩内石壁上,成为现今的“百寿图”。其详细情况前文已经介绍。

百寿岩宽敞、明亮、幽静,夏季十分清凉。岩内有摩崖石刻二十余处,此外还有诗、赋、文章等。著名的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宁寿”二字;明代总兵俞大猷于镇压古田县农民起义之后,题名于岩顶的《寿岩石壁题铭》。岩内观世音神龛还有一副对联:“百世上事迹如斯曾几何时碧水丹沙寻不见,寿岩内神仙无算而今安在青山绿树我来迟。”

凌云水源洞

水源洞为凌云之冠,是中国十大溶洞之一,洞内有泉涌出,汇入澄碧河,流入珠江,为珠江之源头,故名水源洞。水源洞分第一洞天问心庙和内洞探奇二部分。

水源洞的内洞全长1500米,由天地灵气孕育,自然造化而成,其间地下河碧水长流,岩花层叠,钟乳石奇光异彩,鬼斧神工幻化的各种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第一洞天最宽处为31米,最高处为20.8米。占地约2万2千平方米,泉水清澈透明,涛奔雷怒,气势磅礴,洞口崖壁上有近百幅历代名人骚客留下的石刻,问心庙以天然大厅为佛殿,始建于康熙年间,历史悠久,香火旺盛。

泰山归来不看山,凌云归来不看洞”水源洞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素有“第一洞天”之美称的水源洞风景区坐落在凌云县境内,位于距县城一公里的[1] 百花山庄内,风景绿树成荫,景色怡人。

龙州紫霞洞

紫霞洞又名观音岩,位于龙州县城东20公里处上金乡境内的明江两岸崖壁上,洞口高出水面约50米,洞内有庙宇、供奉观音大菩萨,俗名观音洞。历代设案敬佛、广迎香客,影响至港澳南洋。洞口天河边有一排天桃古树、十分壮观,洞内钟乳石复垂,著罗伞、石幔、蛟龙、各肖物类千姿百态、目不暇接,历代摩崖石刻不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胜地。

Hash:09aa0ee97a48abc1c2d56d96950d34d6e04ee008

声明:此文由 品慢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