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记忆中的修道院公寓、夏衍故居、草婴书房要回来了!

说到上海历史风貌区,相信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的衡复历史风貌区一定会位列三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风貌区内的部分建筑是不对外开放的,这让不少游客望而止步……那些历史老建筑何时才能焕发新生,重现宅院当年繁华呢?相信大家都和小编一样内心充满期待吧!

好消息来了!

近日,徐汇区启动了区域内一批历史建筑的修缮,其中包括了修道院公寓夏衍故居、草婴书房。根据修缮完成的时间不同,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节前向市民开放。曾经触摸不到的“神秘空间”可以真正的走进去啦!

用脚步丈量历史,可阅读的建筑等着你来感悟海派文化哦!今天,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来了解这些历史建筑吧!顺便看看建筑修缮的进程如何……

■夏衍故居区域图和效果图。图片来源:徐汇区宣传部

夏衍故居

修缮根据家人口述加上资料调研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夏衍故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正在施工,故居位于乌鲁木齐南路的正门暂时被封闭了起来,通过一侧的安亭路曲折进入后,展现在面前的是错落有致的三栋建筑。

夏衍故居正是位于建筑群最南面的2号楼,这处老宅建造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深棕色的装饰木架、简洁几何装饰的腰线等元素体现了建筑的英式建筑风格,入口尖券门洞、绿色釉面漏窗、高耸的烟囱则是西班牙风格元素。

1949年8月至1955年5月间,夏衍曾居住在此。作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94年,他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这里,见证了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与创作的重要轨迹。

据承担修缮的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缮以夏衍居住时期的历史风貌作为最重要的历史原貌,根据夏衍家人的口述信息及同类型历史建筑的调研,力求恢复夏衍居住时期的外立面建筑风貌及室内空间的历史风貌。而在故居的南侧,一块约1000多平米的草地将在修缮完成后铺就而成,给市民提供一个休憩放松的地方。

和夏衍故居毗邻的1号楼曾经是徐汇区政协礼堂,在将场地腾退之后,此处的修缮也在进行之中,介于衡复风貌区内成规模的公共文化空间比较少,这里会打造成一处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与周边的区域。

草婴书房

一代译坛大师草婴心愿终得圆

■一代翻译家草婴。图片来源:网络

建筑群西侧建筑的底楼则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曾经的住所,这位一个人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部小说的翻译家一生挚爱就是书。

“找一块墓地,并不是草婴所喜欢的,与留一座墓碑相比,将他的文学精神流传下来更重要。”2015年,在草婴弥留之际,妻子盛天民就知道草婴的最大心愿是能建一间“草婴书房”,这里不仅可以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把它们开放给读者借阅,还希望可以能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学术的沙龙。

如今,草婴的心愿得以实现。

徐汇区文化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草婴书房的打造会充分尊重其家人的意见,力求将其生前工作、生活的场景鲜活地展示给公众,当然在书房中,最少不了的就是这位著名翻译家的作品。

对于草婴书房面前的一处200多平的临时建筑,将在拆除后统统铺上草坪。未来,这里不仅是可以和译坛大师实现思想交流的地方,也将和夏衍故居南侧的大草坪为整个环境的颜值提升加分。

“夏衍故居与草婴书房是静态展示,当中的礼堂则作为动态展示,这里可以进行一些文化产品、文化剧目的首发,也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文化展示会。”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通过这一静一动的打造,可以让市民拥有更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对方同时透露,知名的音乐家谭盾有在上海设立上海国际电影音乐研究中心的想法,徐汇区对此将十分支持。

事实上,以乌鲁木齐南路178号为中心的辐射半径内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乌鲁木齐南路180号为“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刘峙的旧居。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南路上还有朱敏堂住宅、马超俊旧居、安康公寓等等,区域内建筑风格多样,英国式、美国式西班牙式、装饰艺术派风格几乎都可以找到。

■已经开放的张乐平故居。图片来源:资料图

因此,徐汇区将通过178号名人坊的修缮与活化,将其打造成为乌鲁木齐南路一代的重要文化新地标。加上此前巴金、张乐平、柯灵等名人故居已经对公众开放,衡复风貌区内的名人故居开放将形成规模效应。

修道院公寓

将成为衡复展示馆

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既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修道院公寓原为英国商人密丰绒线厂厂主凯尼恩的住宅。英商密丰绒线厂创办于1934年,资本总额627万镑,其出品各类粗细绒线凭借其雄厚实力远销东南亚各国。1958年,收归毛麻公司。1959年6月1日,更名为国营上海茂华毛纺厂。1966年,更名为国营上海第十七毛纺厂。公寓曾被很多人误解为修道院,其实与修道院并无关系,仅取名相同而已。

记者到达时,53岁的瓦工冯顺祥正在用锯条仔细地一点点打磨建筑表面的柱子。这是因为,风吹日晒之下,柱子的纹路多少都有点风化。只有通过清洗和打磨,才能让柱子恢复往昔风采。

在2楼屋顶,泥工朱平东和工友正在手工打磨拉毛墙面。一个小板刷,蘸上事先调配好的拉毛灰,一下戳、一下提、一下点,手势起落间,一块墙面就完成了从平整到拉毛的全过程。朱平东说,这拉毛需要先对墙面基层抹灰进行修理和修补,基层抹灰材料采用1:1:4混合砂浆,等到砂浆达到要求后,再抹拉毛灰。“像朱平东这样的熟练工两名加上小工2名,一面20平米的墙大概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完成拉毛工艺。”工地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

修道院公寓有着浓浓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底层外廊连接,这是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日炎热,所以这种建筑布局在排水和抗风性以及空气对流上有明显优势。

所以,工人们在整个建筑外部的铁花格栅的修复中花了很大的力气。通过手工操作,将锈迹一点点清初干净后,再重新刷上了防锈漆。虽然铜质的把手和铰链已经用了近90年的历史,但是良好的材料品质与精湛的制作工艺,这些铜质的把手和铰链在经过处理和润滑后,使用起来十分顺手。

二楼房间内的壁炉和罗马柱如今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所以,工人们将其用毛毡细心地包裹起来,等到建筑整体的修缮完成之后再作局部提升。

而要说此次修缮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屋顶上16个烟柱的恢复。“我们查证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些烟柱是此类建筑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徐房建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和传统印象中方方的烟柱不同,西班牙风格的烟柱像两个帽子加一个圆柱体,圆圆的样子带着一点点萌。为了作出这样风格的烟柱,木工师傅先用木材打造出了模具,然后泥工师傅将调配好的水泥制造成模,最后再用黄水泥在表面进行覆盖,体现出“做旧”的感觉。

徐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修道院公寓在修缮更新后,将成为衡复历史风貌区展示馆,为徐汇阐释海派文化提供展示空间和文化研究资源

历史与当代融合的

“全球城市的衡复样本”

■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上,这也是这些年徐汇区在深化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常态化机制,创新活化利用老建筑的路径和方式,导入多元功能上的一些尝试与探索,希望尝试将部分老建筑更新为展览展示等公益性文化载体、文旅配套设施、文化创意空间,以片区联动的形式推动整个区域的文化新地标与品牌的形成。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域4.3平方公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徐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打造荟萃中西的“魅力衡复”一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立足百年建筑、百年音乐渊源,积极保护传承海派文脉,打造衡复海派文化精品街区。加快品牌重构、业态更新和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名人故居群对外开放”,对方表示,只有以历史建筑群像为街区背景,以高雅现代音乐为街区细胞,以名人生活印迹为街区故事,以慢生活休闲为街区节奏,多种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真正打造出历史与当代完美融合的“全球城市的衡复样本”。

徐汇目前制定了彰显“海派之源”新标杆三年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充分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来传承好历史文脉。以“海派文化之源”为名片,形成优质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地标绽放魅力、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名家英才荟萃、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化产业繁荣发达、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城市文化内涵更为深厚,文化标识度更为鲜明,文化品牌效应更为凸显。

来源:新闻晨报 李芹

Hash:9fc34671543042a0f3c2e246351faa7c578cc85d

声明:此文由 上海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