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古村,你所不知道的事

每一方的山水,养育出一方的灵性。每一方的灵性,又反哺出一方的风情。而灵性集中所在,最能体现出那些风情的,莫过于古村。那些曾经承载过我们先辈活动踪迹的地方,踏入其间,仍可从历史的印痕中一点一滴找寻当年的人事踪影:看那青苔爬满了石板路,看那雕梁画栋仿佛能听到鼎沸一时的繁华。寻寻觅觅间,过往的故事仿佛重现眼前。

深澳古村位于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这里地处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后拥狮岩,应家溪和洋婆溪东西分流,七常公路村中通过。著名的深澳古村就位于此处。从行政划分上来说,现在的深澳古村由深澳、荻浦、徐畈、环溪四村组成,这四个村分布在长2000米、宽500余米的屏源溪谷地中,沿应家溪西岸一字排列,大体保持明清以来的村落格局和环境风貌。其中深澳村,主要由申屠氏在南宋初迁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徐畈为申屠氏姻亲徐氏发展而来,主要为徐氏、申屠氏居住。荻蒲也是由申屠氏与其他几姓共同发展而来。这几个村的发展史和人文历史不可分割。而环溪村又有所不同,主要为明代大儒周敦颐后代发展而成。现在的深澳古村仍然保存有较多古建筑,凭借其古老的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地理环境,源远留存的文物古迹,成为了我县著名的古村集中所在。

深澳、以水得名

提起深澳古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深澳村。深澳村位于桐江南镇,是浙西地区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它有记载的历史始于南宋,现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140多处,民国建筑60多处。

江南古村整体格局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基于完善的水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村落以水为脉。深澳村也是如此。据说,连深澳这个名字也与它独特的水系分布密不可分。在过去,人们为了便于生活,往往采取近水而居的方式。而居住在深澳古村的先人们亦不例外。深澳本是建立在溪滩边上的村庄,一条名为应家溪的河流从村旁蜿蜒而过。当初,申屠氏的先人们在规划村落建设之初,就首先规划了村落的水系。

申屠氏先人在村落建设时,根据深澳的现状情况,对整个水系进行了系统的规划,由深澳,明渠,澳口,塘,井组成,因此深澳村落有一个独立而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并且整个供水系统实行分质供水,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理念。据现代水利建筑专家的考证,深澳水系由暗渠、明沟、坎井、水塘和溪流五个立体交叉的层次构成。在深澳西侧有一条人工溪流,被称之为后溪。它将应家溪上游的水引入,平时可作为灌溉使用,而到了洪水的时候就可用来分洪。另外,在深澳村,还有一道暗渠,开挖800余米的暗渠将溪水引入村内。这条巨大的水渠位于村落的地下,老百姓若要取水就会在地面上打开一个口子,这也就形成了“澳口”。而最罕见的是,不同的水澳有不同功用。有些水澳是专门用来洗澡,有些则专门用来洗衣。这形成于明代的水系,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城镇的规划用水雏形。当地人将暗渠称澳,澳深藏地下,深澳村便由此而得名。与“深澳”平行之处还有两条地面水沟,在进水口设置了闸门以控制水量。沟渠大约有半米深左右,流经各家各户的门前屋后,以供人们日常使用,同时也将生活污水带走。另外,在村口还有一口大水塘,成为了蓄水所在。村内的17口坎儿井分为吃水井、洗涤井和洗澡井。同时这些坎儿井还起着消防灭火的作用。五个层次的水系各自独立又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原始的城镇公共用水系统。

民居古风韵其中

但凡古村,总少不了古民居。现深澳古村落内建筑是徽派建筑与浙西民居的结合,现存的建筑构件多制于清中叶至民国时期。其建筑主体以三合屋与四合屋居多,具有院落组合多样、外拙内秀等特点,内部雕刻装饰讲究,并且具有各自独立的主题。这些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时代特征演变清晰,反映了深澳不同时期的人文社会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深澳村中有40多幢堂楼屋,其中九世堂与儒林堂两幢最为古老。

在深澳,有着一条290多米的老街。为了节约用地,民居之间的过往通道十分狭窄,形成高墙与窄巷之间的绝妙比例。卵石铺就的巷道蜿蜒曲折,深幽古朴,就地取材的卵石使街巷充满韵律和地方特色。原本铺设着卵石、石板的老街现已用水泥铺筑。街东侧为“深澳”暗渠和4个水埠,街两侧为店铺、作坊和民居。

江南古村的古民居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徽式建筑风格。古民居多为四合院天井院,即四面两层楼房,中间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的结构即保持了住宅内的安静与私密,又节约了用地,体现出一种结构完整的工艺美。这些被当地称为厅堂屋的建筑基本形式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天井的多少与轩廊的设置。最多的民居甚至拥有7个天井。

然而无论拥有几进的建筑,其第一进必然是门堂。深澳民居的门堂,大多是双重大门,其正面采用石条为框架,双扇木门。进入大门后,次间的步柱之间用石槛和板壁将明间一分为二,成为壁门。这些石槛在民间又称之为“门档”,而用来固定板壁门的方柱被称为“户对”。民间俗语的门当户对也是由此而来。一般门堂较小而堂里宽大,显得吉祥。走进大门就是回堂,再往里就是接待客人祭拜祖先的明堂。明堂的太师壁上方是堂明匾额,太师壁前是一条长案,案两边是太师椅,案前是做工讲究的圆桌。这样的摆设显得规矩气派。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屋内按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模式,结合精湛的木雕手艺把建筑装饰得美轮美奂。有线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双面雕。梁棹窗棂间的雕刻无一雷同,有吉祥花卉、神仙瑞兽、三国水浒故事人物、忠孝节义等。在建筑力学中起固定作用的荷花吊柱雕刻精美,起支撑作用的牛腿气度恢宏,牛腿上的狮子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神采飞扬。这些雕刻采用了中国所有的木雕技法,给人们留下了无法超越的艺术珍品。

而厅堂屋的最重要部分在它的天井。它起着宅内采光、通风以及收集排泄雨水的作用。深澳古建筑的天井四周往往采用重檐,不仅有利于遮蔽风雪,而且也增加了视觉上的层次感。天井中的石板上往往放置弥石座,放上大水缸。而天井两侧的厢房是住宅中最好的房间,往往是给家中人读书用的。有意思的是,这些书房的里的窗格往往做成冰裂纹,寓意“寒窗苦读”。

古民居中的文化气息

深澳的古民居,较多的受到徽派建筑艺术的影响,又略带北方民族的痕迹。房子的主人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把东阳的线雕、浮雕、镂空雕、双面雕等技法发挥得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在这些构思精致的图案里处处渗透着忠孝礼义、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不少先人们就是从小在这些精美的木雕作品里,开始了自己一生的道德理想启蒙。

深澳现保存的古旧建筑中明清建筑有近百幢,其中的恭思堂是最大的古民居,由深澳富商申屠济成建于光绪癸己年,占地1300多平方米。走进大门是“回堂”,六扇门中平时只从两边进出,只有重大活动才开正门。再往里进有一个宽绰的天井,用青石板铺成,须弥座上摆放着两只大水缸,养些金鱼既可观赏,又可作为消防的水源。穿过天井就是主人接待客人、祭神拜祖的“明堂”。明堂的太师壁上方悬挂堂名匾额,壁前摆放着一条长案,上面挂着书画,案前放着做工精细的圆桌,两旁是太师椅,显示主人家境殷实的派头和风雅。在明堂后面,又是另一番天地,月牙型的水塘边假山、花草把整个院落装点得错落有致,绿意葱茏。一条曲折的幽径直通后宅,这里是主人私密的领地,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这些房子当年的主人或仕途失意或告老还乡,他们退守着心里的芳菲圣地,不仅不会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这些古老宅院的取名,也往往体现出了主人的情趣与思想。如“怀素堂”其名就源自《中庸》中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一句。而“九思堂”一名则是建屋时的老祖宗对于子孙后代的告诫:思艰难、思无邪、思其居、思其外、思其忧、思其善、思以慎、思以孝、思己过。”字里行间,儒风尽现。

本篇图文由杨露萌、黄强与县档案局共同整理

编辑:郎欣玮

本文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Hash:18d3ec1081503bce1b667104aca4807aeec0b98e

声明:此文由 同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