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梵天寺经幢的故事

被誉为“东南佛国”的杭州历史上寺林立,除了环湖地区,城南凤凰山玉皇山一带,视野开阔,又有沿江的便利交通,也曾伽蓝遍布,最为著名的就是并称为“西湖东南三大佛寺”的梵天寺、圣果寺和栖云寺。

沧海桑田,当年的宏伟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梵天寺也只留下一片遗址,不过它门前的一对经幢,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拔挺如故,是现存吴越佛教艺术和塔幢建筑的杰出代表。

梵天寺经幢是南宋皇城周边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围绕这“梵天寺经幢”走一遭,听听看它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南宋皇城遗址之梵天寺经幢

作者:凤凰山管理处讲解员 蔡婷婷

梵天寺经幢是吴越时期佛教昌盛的实物见证

在介绍“经幢”前,先来了解下那座曾经闻名于世的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杭州凤凰山东南麓,这一带风景优美,背靠西湖,面对钱塘江,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鏐始建的皇宫所在地,后来又成为南宋王朝的紫禁城,千年古刹梵天寺就与这皇家禁宛紧紧相连。晨曦在曙光的照映下,绿荫蔽日,紫气环绕,真不失为一方风水宝地。

在岁月的沧桑变换中,梵天寺屡遭劫难,直至清朝末年,梵天寺彻底损毁。只遗存了一对国宝级的经幢文物

经幢chuáng

经幢起初是在佛像前用宝珠、丝锦装饰的竿,将佛经、佛像书写在丝锦上。为保持不被破坏,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就刻在石柱上了。

梵天寺经幢为左右一对,高近15米。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

左右两幢的形式、结构基本相同,经幢之间相距13米,南幢高14.99米,北幢高14.87米。

幢身有八面,各部比例和谐,整体非常具有美感。

幢身为仿木结构华盖形式的腰檐

檐外刻出飞椽,檐口凿出瓦当滴水,顶部刻瓦、脊、戗兽等,这些反映时代特征的小构件,在一般宋代木结构建筑中极难保存,真实再现了北宋初期江浙一带的建筑特征,为研究宋代营造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自下而上来仔细观察下两座经幢:

经幢分为台基、束腰、幢身、斗拱、宝珠等构件。

台基上面雕刻“九山八海”,束腰部分分为三层:

下层雕刻四条体态矫健、姿态各异的蟠龙,生动威武

中层有16个小佛龛,

每个佛龛内雕刻一尊戴宝冠的菩萨

上层的佛龛里,

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端坐于莲花座上

这样的造像在整个经幢上有百余尊,不仅有佛、菩萨、飞天,还有凡夫俗子,形象逼真、造型生动。

特别是这些人物的造型和装饰,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美学观念、生活习俗,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世俗化的程度。

两座经幢的幢身上分别镌刻着行书体的佛经。

《陀罗尼经》

南幢为《大佛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北幢为《大佛顶陀罗尼经》,字迹清晰隽秀。两幢均刻有建幢记,也为行书体,文末署“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

佛经与建幢记的内容进一步印证了吴建国笃信佛教,由王室主持兴建佛、造像的史实,也见证了五代吴越国境内佛教的繁荣。无疑为考证吴越国的佛教文化和确切纪年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迦陵频伽,它们都是人首鸟身,表现出展翅飞翔的状态,造型活泼生动。

据佛教经典《慧苑音义》中记载:

迦陵频伽,是一种声音很美的鸟。它出自雪山,在出生的时候就能鸣叫。它的声音雅致,听的人无不喜欢。

上方还可以看到有如意云纹,经幢的顶部安放日月火焰宝珠,宝珠为花苞形,中间是球形花蕊,象征太阳辐射的光环,四周突出呈弯月形,上面雕刻火焰纹,象征佛教与日月同辉。

梵天寺经幢是国内少见的石刻精品,其俊秀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形象反映了吴越国佛教建筑的艺术水准,不仅在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为后世研究吴越时期的社会生活、佛教文化及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结语:

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风雨,当年的壮丽巍峨的宫殿和亭台楼阁,已找不到一点踪影,繁华已是灰飞烟灭。然而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之余我们还可以循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来源:凤凰山管理处

编辑:陈志华 范雨涵

Hash:1662ad2403117d354ffe5b239a1fb2cfdd4f1cc3

声明:此文由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