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古巷大兜路所在之处,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东岸,现南北长780米,东西宽150米。这条路,早在明代就已有“大兜路”这个路名。

旧时杭州城北因为商业发达,有“十里银湖墅”之称。宋代,杭州城北重要的 贸易中心在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即现大兜路区域。

明清时,大兜路北靠北新关,南依富义仓,东临香积寺,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成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街市繁华……

北关夜市图

著名的 卖鱼桥鱼市,就在此。

昔日,大兜路上渔行众多,以协昌、裕昶、协茂兴等20余家大渔行为主打。每当黄昏时分,各处水乡渔船全力向大兜驶去,河埠头渔船密集,几无空隙。因为这里聚集了余杭、塘栖、德清等杭嘉湖一带的水产品生意,尤其是鱼贩之多,鱼之种类齐全价格实惠,形成了杭城特色的“鱼市”。

▲鱼市

除了卖鱼的生意非常火,桥边上还有不少店铺,其繁华景象,清人所题的“湖墅八景”之一的“ 江桥渔火”就是很好的注解——

每日傍晚到午夜时分,一艘艘货船汇集此地,准备好明日一早上就大干一场。天黑以后,运河上渔火闪烁,江涨桥的倒影与河面上的一片金黄色波光此起彼伏地荡漾着。

——其繁华景象可见一斑。民国时期刊物《杭州通》中曾记载:“大兜乃湖墅之一小地名也,亦为拱埠往来城内之要口。”

▲《卖鱼桥风月情》吴理人 绘

曾有一段时间,大兜路与河塍路、仓基上合并而称远征路,直至1981年又改回为大兜路,后来逐渐衰败破落,道路坑洼、房屋破旧。

2010年街区整改华丽转身,变成了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存在,热闹的商业街区在高楼耸立的商区甚是扎眼。

如今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十里银湖墅的缩影,至今保留着富义仓、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历史风貌尚存的街区之一。

大兜路

富义仓

大兜路顶端,沿着运河的建筑中,有一座官办粮仓—— 富义仓,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与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富义仓老码头

富义仓几经翻修,现在留下来的古物不是很多,不过,大门的门框是清末时留下来的,字是上世纪60年代写的。几经变迁后,它已是古代仓储文化和运河漕运的一个缩影,屹立在运河最南端。

改造一新的富义仓,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为了复艺仓艺术中心,将“物质粮仓”转变为了“精神粮仓”。

大兜路

香积寺

从富义仓向北延伸过去不远,即是香积寺。寺名由宋真宗所赐,是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有“运河第一香”之称。

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就是香积寺。

香积寺曾被多次损毁、重建,但最终还是被灾害毁掉。直至2010年,香积寺在原址上重获新生。

在香积寺广场上,可以看到两座高约12米的石塔,一座是寺庙复建时新建的;另一座是杭州市仅存的清代佛塔

大兜路

国家厂丝仓库

大兜路中段有一座 国家厂丝仓库,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11幢单体建筑组成。

据资料记载,原址被日寇所侵,后来是由丝绸厂于1950筹资重建,是一座典型的建国初期的房屋建筑。现已列入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范畴。

如今的国家厂丝仓库,已成为 特色文化主题饭店——杭州运河祈利酒店,褪去神秘的面纱,就能发现这座豪华的酒店,处处彰显着“运河”与“丝绸”的元素。

大兜路

民居建筑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现存的民宅,大多保留着 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风貌。建筑手法以院落为单位,设计双排合院式居住区,排排相间,相互通达。

如今,沿街的门店入驻了特色餐饮店、咖啡馆、茶馆、文创店……这里成为杭州慢生活的一种体现,但原住民和老店的存在,让她仍然保留着本来的味道。悠悠运河边,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情的融合,使古旧的街道更加显出了它独特的人文气息。

到了晚上,运河两岸的柳树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听着街巷里的市井之声,那个魂牵梦绕的“十里银湖墅”又回来了!

来源:运河南

Hash:bad3b83361d0d4aa383994f34f8a8feb6e866d8d

声明:此文由 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