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墓70年内11迁:最为隆重的第八迁,孙中山亲临祭悼
<接上一篇>前一篇讲到,在湘、浙两省的激烈争论中,秋瑾灵柩进行了第七迁:从湘潭昭山迁至湖南长沙,预备安葬在岳麓山上。
徐自华闻讯秋瑾灵柩很快就将安葬在长沙岳麓山,忙与秋社社员陈去病商议,请他速去湖南,会同秋瑾之妹秋理再行交涉。陈去病是南社发起人之一,与湖南方面文化界人士比较熟悉。陈去病到湘后和秋理一起多方游说,秋瑾之子王沅德终于同意将其母遗骸归葬西湖。
——秋社社员陈去病
湖南都督谭延闿为此专门下了批文:“秋女烈士为国致命,薄海同钦,安葬西湖,极为允当。该氏因骨肉至亲,移葬家山,于情理亦属相合;今以秋侠为革命巨子、世界公人,不敢一家私有,已许秋社同人迁葬,深明公理,良堪嘉尚。仰即将秋烈土遗榇交出,以便护送到浙。”
——湖南都督谭延闿
1912年9月29日,陈去病、秋理和湖南特派的专员李经舆一起从湖南长沙启程,护送在湖南住了三年的秋瑾灵柩过洞庭,经汉口,搭招商局轮船沿江而下。陈去病站立船头,面对滚滚东逝的万里长江,感慨万千赋诗寄意:“湘江水碧楚山青,一棹冲风下洞庭。最是别情无限好,满携缣素返西泠。”
——招商局轮船
1912年10月24日,秋瑾灵柩抵达上海港,驻沪福字营官兵及各界人士到码头迎灵。先由官兵鸣枪致敬,接着徐小淑领着36名女学生扶棺登岸。随后由军队前导,中间有“鉴湖女侠之灵榇”七字大旗一面,后面紧跟着数百名身穿白衣的男女学生随柩,沿途人山人海万人瞻仰。秋瑾灵柩当日暂厝于上海绍兴会馆,灵堂上布置了一座彩亭,中间供奉女侠遗像。
——鉴湖女侠秋瑾
——上海党政军及各人民团体在绍兴会馆公祭
10月26日,上海党政军及各人民团体在绍兴会馆举行公祭。下午1时,恭送秋瑾灵柩至沪杭车站,特开专列护送运往杭州,灵车途经枫泾、嘉善、嘉兴,各界人士纷纷到车站迎灵致祭。10月27日中午,灵车到达杭州城站,杭州各界人士代表列队恭迎致敬,军乐齐鸣。
——杭州城站旧照
灵柩迎出车站至城站广场,团体联合会、国民党、民政司、财政司、教育司、提法司分别设祭。国民党由褚辅成主祭,团体联合会由杭辛斋主祭。祭毕摄影,各执事依次赴程。浙江都督朱瑞也在五军司令部门前设祭。沿途报馆、万国改良会、商会等均设茶座。迎灵队伍浩浩荡荡出钱塘门,抵达秋社已是下午3点多。
——当时,浙江绍兴也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西湖秋社内高悬秋瑾大幅遗像,冥幡招展挽轴高挂。显要位置有吴芝瑛撰写的挽联:“今夕何夕?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廿纪新元。”下署:“追挽革命流血烈士之灵,并告慰璿卿吾妹凌云一笑”。桐乡人张长的挽联颇引人注目:“六月六日,秋雨秋风。”挽联只有八个字,虽著字不多,却包罗无限。之后,秋瑾灵柩暂时存放在西湖秋社,等待择日安葬。
12月8日,孙中山来到杭州,次日到秋瑾祠祭悼秋瑾,亲笔题写了“巾帼英雄”的匾额,还拟写了一副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后由胡汉民书写,一并挂在秋社内。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参加秋瑾追悼大会与出席者合影(下站左一为陈去病)
1913年,又一个农历六月初六,秋瑾英勇就义六周年之际,秋瑾新墓园落成。新墓建在西泠桥堍原墓的对面,而在原墓址上造了一座风雨亭以作永久纪念。将墓地旁不远处的刘典祠改为“鉴湖女侠祠”,其临湖小楼五楹改作“秋心楼”。
——杭州西湖秋瑾风雨亭旧照
秋瑾灵柩登穴入土,第二次安葬在西湖西泠桥畔。墓式为六角方塔,石碑上镌刻着“鉴湖女侠之墓”,墓前一对石柱上刻着冯玉祥所题的联句:“丹心永结平权果,碧血长开革命花。”自此,鉴湖女侠秋瑾再度伴着岳王,在西泠桥畔,朝看飞霞,暮送归鸿。烈士生前好友徐自华祭拜秋瑾新墓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总算不负夙约,女侠从此可以永远在这里安息了。
——1913年6月重建的秋瑾墓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原是革命党人的浙江都督朱瑞投靠袁世凯,受封为兴武将军。他屈从北洋政府的旨意,擅自改变秋墓营造方案,使新建的秋墓比原方案压低了5尺,并取消了其中的秋瑾石像。原拟用柳亚子书写的碑文和墓志铭,朱瑞弃而不用,改为由自己撰写的碑文。
——明信片上的秋瑾墓
抗战胜利后,“鉴湖女侠祠”移作西湖中心小学的楼舍。风雨亭因白蚁蛀蚀,于1927年坍毁,直至1959年得以重建。然而,秋瑾灵柩被第二次安葬在西泠桥畔50年后的的1964年,女侠又要经历一番匪夷所思的折腾....敬请关注本号下一篇!
Hash:43aea189e44340bdd02c6a1b08f882a5d68552a0
声明:此文由 大象看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