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添一处“国宝”!求是书院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式印发,其中,求是书院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之江大学旧址已被列入前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国难之下诞生 孕育求是学风
求是书院是浙江大学的前身。1896年,即“公车上书”后的第二年,杭州知府林启认为,杭州已有的书院“只空谈义理,溺志词章”,不适应革新和建设的需要,主张振兴实学,创办新学,培养人才。林启提出筹建求是书院的建议,经浙江巡抚廖寿丰奏报清廷批准,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5月21日正式开学。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校址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普慈寺。
图为求是书院时期的课程表
正值国势飘摇、外侮日亟之际,求是书院创建之初,众多有志青年舍弃科举“利禄必由之途”,而“入学堂,学西学”。1898年,求是书院第一批4位学生前往日本留学。因此,求是书院被后世誉为“开了中国官费留日风气之先”。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求是书院学生蒋百里等人组织了励志社,发表文章抨击时政,遭致清廷追捕。书院以派往日本留学的方式保护了这批学生。1898年至1902年,求是书院资送何燏时、许寿裳、蒋百里、钱钧夫等32人赴日留学。至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总数达154人,居全国各省第二位。
虽只有短短的18年,但师生们以“勤”“诚”之风孕育并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求是精神功”;“孳孳为学,互以敦晶励行相勉”;“如有以功利之说进者,常笑之”;“不应沾之于贪权功利为满足”,以尽“一己职责”的“求是学风”。从最初的求是书院到求是大学堂,从浙江大学堂到浙江高等学堂,再到浙江高等学校。然而,改变的只是称谓,不变的是师生们共同形成的“求是”学风。
更名浙江大学 传承求是精神
1928年7月1日起,浙江大学被冠以“国立”两字,称为国立浙江大学。据当时的学生回忆,求是书院在那时作为国立浙江大学的教务处。自1937年以后,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并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还进一步深化了求是的内涵。他认为,浙大要培育的不是只精于某一门类某一技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具有“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的全新的通才”。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求是书院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新生的过程。“求是”学风源远流长,延至今日的浙江大学,且进一步弘扬光大,逐渐升华为“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师生们的精神瑰宝。
1997年8月,求是书院旧址经学校及众多校友的努力,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求是书院还成为了杭州近代教育史陈列馆,展馆每天9点至16点开馆,周一闭馆。在这里,偶尔会举办一些书画展,或者成为学校组织青少年前来了解历史的“第二课堂”。
更多的时间,书院整体沉浸在一种寂寥的状态里。“每天会有零星的人路过就进来看看,很少组团式的。”至今,马仕会在求是书院已经当了十年的保安。马仕会说:“像这样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建筑并不容易,我们的工作首要就是保障它的安全。” 保存较为完整的大殿柱联“净土接蓬莱煞费神功结构精严成乐土,梵天超法界全凭佛力巍峨妙相赛诸天”,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报道,目前求是书院的托管单位是杭州市丝绸服装进出口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书院的日常保养,我们基本每天都在做,院内现配有4名保安,24小时轮流巡逻,一是检查安全隐患,二是保持院内清洁。”
2017年5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中心湖畔,求是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建成。这一建筑群,也成为现代浙大学子传承与弘扬“求是精神”的载体。
来源 |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杭州网、《都市快报》
编辑 | 张健智、马晓蓉
责任编辑 | 伊艺飞 、李建新
Hash:061ebe8623a86cdba153c4106fc125ca46fb5ee1
声明:此文由 浙大研究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