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书香:秘境佤山——佤山桥和鼓文化(上) | FM887悦读

月色书香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本期推荐:

大山中的精灵

本期编辑:李珩

朗读者:南风

心语:想赠你春如许,想与你共享一堂“月色书香”。

在头发会跳舞,木鼓与神对话的灵逸圣地——西盟佤山,浩渺氤氲的云海,飘逸的雨丝,神圣的佛殿山,神秘的龙潭,飞跃的瀑布、古老的藤桥,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清澈无比的河流,还有那美味少有的佤族的稀饭、醇香醉人的佤族水酒……

今天的《月色书香》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神奇、原始生态的西盟佤山。

节目简介

木鼓之乡,头发会跳舞的族人,浑厚的鼓点,有节奏的铓锣,整齐的步伐,逍遥的面容,不断的歌声……在山寨,你永远不会寂寞,歌声陪伴着你,水酒陪伴着你,男女老少的歌陪着你。女人披洒的黑发,映衬着黑红打底色的裙装,显得婀娜与明媚!忽闪的眼睛,永远有写不完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访遗存的古代文明——佤山桥。

在西盟佤山,除了善良剽悍的阿佤人,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外,就是通向佤山的桥。

到过佤山的人都知道,西盟佤山属云贵高原怒山山脉南部,这里山峦叠嶂,奇峰耸立,是典型的高山崇岭地带。素有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的地方,这些说法形象地展示了佤山谷深山高的自然环境及特点。

进入佤山,不知要经过多少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爬过多少道笔直的山坡,走过多少道各式各样的桥梁。

佤山的桥,种类较多,风格独具一格。在佤山,我从小走过无数道竹桥、木桥、藤桥、独木桥、吊桥、竹篾桥等各式各样的古代桥梁。如今一些石拱桥、钢丝桥、钢筋混凝结构桥、铜架桥等现代桥梁已开始出现,逐步替代了古老的桥。

南约藤桥名气很大,桥长56米,宽1.5米,桥梁是由数十根又粗又长的野生巨藤相编扎而成,桥两边是用竹篾编扎成交叉十字的桥栏篱笆固定在下端的一根藤索上,中间铺三棵相连接起来的竹子为桥面,桥面上同样用许多根山藤吊在河两岸的大树上。这道藤桥就是这样穿过树林,穿过湍流奔腾的南约河,铺设在离河面约八米高的高空中,整座藤桥粗犷、古朴,很可能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独有的。当地河两岸的佤族、拉祜族群众就是通过这道藤桥进出生产、狩猎的。

1952年,它是解放军进军西盟佤山的唯一通道。当地佤族同胞也把它称为“解放桥”、“幸福桥”。可惜在2001年桥被一场大水冲垮了,一道充满古代文明的藤桥就这样被一场大水无情地冲走了,今天再也看不到如此古朴、神奇的藤桥。

佤族作家、民俗研究者小红米:

第一次走吊桥,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恐惧,看着眼下翻腾的流水,凸显的大石头,心狂跳不已,整个过程是吼叫着、颤抖着由旁人牵着小手过的,过了河,还后怕不已!但更多的则是惊奇和赞叹!

谁说佤族落后没文化,早在几千年前,佤族先民就把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用在了吊桥上。你看,这座用三根竹子搭起的吊桥有多沉,但它全靠桥两边栽立的两棵竹杆,把一座沉重的吊桥吊起来,你能说他们不聪明吗?

这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桥梁,离开佤山是再也看不到的,他是阿佤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条件的结果。它为佤山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座桥梁、一部历史,阿佤人将祖祖辈辈走在祖先创造的各种桥上,那些保留至今的古代桥梁,虽然简单,但建造的风格和架设难度却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充分反映了佤族先民的聪明才智,这是佤族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争斗中,为谋求生存,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

月色凉凉,书香淡淡。

感悟文化经典,追忆逝水年华。

每晚22:00——23:00

云南私家车电台&云南交通之声

FM88.7\FM91.8

与您相约

END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特别说明:我们的配图、文字等部分来自网络,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U CAR

如果你有好的图片和稿子,请私信我——我是 U Car,你是谁?(微信号:FM887jjgb),和我成为好盆友吧~~~

Hash:9e7840c64a9e170460e65d69373c2bd2b153a1ce

声明:此文由 云南私家车电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