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探寻古诗中的江津之秘
江津,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南北朝时期,南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建县,称为江州县。西魏时改为江阳县,隋开皇二年,改江阳为江津。
江津地处长江要道,古时的江津已是川东重镇,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陈子昂、司马光、黄庭坚、范成大……他们写景、咏物、怀古,留下千古绝唱。
谁人写下江津第一诗
7月,记者在江津龙华镇的老街上穿行,炽热的阳光穿透旁边破旧的老屋,洒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沿石梯而下,就到了龙门滩。
龙门滩被称为“上川江第一峡水险滩”,由龙门滩、朱家滩、小滩子三道险滩构成,以龙门滩最为凶险,江水湍急。如今,放眼望去,浩荡长江水依旧奔流不息,回旋而下。
虽然这里已繁华不再,但诗人留下的诗句却千古流传。
龙华镇龙门滩
江津最早的古诗与龙门滩有关。
据明朝万历《重庆府志》记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应该是诗咏江津的第一人。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在乘船回乡(四川射洪)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被这里的风光和险胜之景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过巴龙门》:“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江津区文联主席庞国翔介绍,诗歌标题中的“巴龙门”及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现在龙华镇的龙门滩,龙门滩的壮景也因此得以进入《全唐诗》,这是江津唯一进入唐诗视野的风物。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鱼龙泼刺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难。谁解扬鳍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曾评定“江津八景”(前、后八景)的江津人、明代工部尚书、诗人江渊,就把“龙门春浪”评定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
“千百年来,这里就是一个码头,原先一直兴旺繁华得很,前些年从这里赶过河船到对面坐火车的,赶‘揽栈’上白沙下重庆的,每天不下两三百人,有时候等船的人把这码头都站满了,还有运煤、运盐、运木材的货船也多得很。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兴修公路后,这码头就渐渐变得萧条了。”龙华镇书记李仁华介绍,该镇计划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滨江小镇风景带,重现“龙门春浪”的美景,以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人文荟萃地,留诗千余首
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踏足这片土地,留下传世名篇?
记者翻开今年出版的《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时发现,先后有100多名诗人题写了1000余首有关江津的古诗词,这让我们的寻诗之旅少了很多周折。
“江津历来重视兴学教育,注重文化传承。明清时期的栖清书院、梅溪书院、双峰书院,办学严谨,培养了不少文人学士。”《江津古今诗词选集》一书主编、江津区诗词学会顾问林发礼介绍,以清代江津人杨昙为例,其著有《卧云诗草》八卷,里面有800多首诗与江津有关。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岚净天空青嶂耸,雨余烟敛翠华重。”江渊以一首《江津八景诗》之《鼎山叠翠》,生动地描绘出江津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勾画了诗人情牵故园、梦耽天下的心路历程。
“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清代诗人钟云舫,也在游历江津后,写下了《登观音岩挹翠楼》,抒发了“眼界好从宽处放,人生得意几登楼”的豪迈情怀。
天下第一长联
细细追寻,在江津的东南西北,诗人们都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在东面的珞璜镇,清代诗人赵熙以《猫儿峡》为题,描写了长江小三峡第一峡——猫儿峡“高逾江面知几里,刀截悬崖无寸土”的壮观。珞璜镇如今已经成为全国产业转移最具吸引力乡镇、最具投资价值小城镇、重庆市文明镇,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南面的四面山上,清代诗人龚懋熙在游览四面山洪洞后,以《洪洞》为题,描写出“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的别样景致。如今的四面山,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获“新巴渝十二景”“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等美称,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成为重庆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地。
四面山望乡台瀑布
西面的石蟆镇,清代诗人杨昙在其所作的《田家五月》一诗中,用一句“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生动地展现了闲适的田园风光。
北面的石门镇,清代诗人程春台在一个清风习习的傍晚,写下《石门晚眺》一诗,展现了“落日半山吞,江声下石门”的旷达景象。
江津也有一个“白鹤梁”?
“涪陵有白鹤梁,我们江津也有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上面还题刻有30多首古诗呢!”林发礼说。
据了解,30多首古诗中,就有江渊的《江心砥石》。
据了解,江渊的诗词中,《江津八景诗》为世人称道。《江津八景诗》共有组诗16首,生动地描绘了鼎山叠翠、华盖晴岚、龙门春浪等江津前、后八景,其中《江心砥石》(共有两首)最为有趣。
“江心砥石即江津几江城东门外江中的莲花石,又称‘跳蹬石’。”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介绍,“跳蹬”是巴蜀人对原始的墩步桥的俗称,江渊书写的江心砥石由36块礁石组成,其隐现于江中如莲花一般,为川江著名的七大枯水题刻之一。
江渊画像
江渊在《江津八景诗》的《江心砥石》中这样写道:“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屹立中流作砥柱,百川倒障皆朝宗。”
尽管江渊吟咏莲花石的两首诗并未题刻于莲花石上,但是,他题咏的两首《江心砥石》被世人所称道。江渊之后,明成化年间江津籍进士、甯州刺史曹邦化刻诗于莲花石江岸石壁。
“原是华山十丈花,何年移植几江涯。浮沉世态知多少,引得游人日泛槎。”曹邦化的这首《题几江莲花石》与江渊的两首《江心砥石》相映成趣。
江心砥石
自此,水落石出之季,文人雅士纷纷登临莲花石题咏诗句。“根据《江津文史资料记载》,莲花石上的题刻共计28处。民间传言,莲花石上的古诗题刻露出水面时,当年必是丰收之年。”庞国翔称,史料记载,最近800多年来,该莲花石出共计14次,第一次是在南宋乾道年间,距今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3月。
如今,由于水文变化,江津的莲花石水文诗碑题刻已沉入水底,难再一现。
黄庭坚做客江津乘兴留诗 杨贵妃吃的荔枝出自江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过华清宫绝句》,写尽了当时朝廷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出了诗人体恤民间疾苦的忧国忧民之心。
可是你知道吗?当年黄庭坚做客江津,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诗句,当地还流传着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江津的传说。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因修《神州实录》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在今黔江地区。又因他表兄在夔州路作官,为避亲嫌,怕有包庇行为,朝廷便把他推置到宜宾。
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年),正值荔枝成熟之际,寓居江津的梓州文人李任道知道黄庭坚要由涪州乘船过江津去宜宾,就邀他下船做客吃荔枝。
黄庭坚到江津后,李任道请知县冉木出面作陪。他们摘来味道鲜美的荔枝,在县衙后心舟亭(今江津区盐业公司后临江处)一边叙旧,一边品尝荔枝。李任道乘兴赋诗,黄庭坚当场步韵作《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其一
一钱不值陈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惆怅荔枝红。
其二
今年荔枝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临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其三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说,“早在隋唐之前,我国已经形成塘河荔枝、涪陵荔枝、岭南荔枝三大种植基地。在汉晋隋唐时,江津塘河荔枝就已是进贡皇家的贡品了。”
正因如此,江津民间一直有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江津的说法。
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是否来自江津,已无确切史料记载。眼下正是荔枝挂果即将成熟的季节,记者沿着荔枝古道来到塘河古镇,这里的大小荔枝园一个接一个,家家有荔枝,户户卖荔枝。
塘河古镇 万难 摄
据了解,目前,塘河全镇的荔枝林多达8000亩,上果的荔枝林面积达4000余亩,两三百年的荔枝树多达几十棵,荔枝品种多达七八种。种荔枝,已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吃烧酒中白沙”
“江津豆腐,油溪的粑,要吃烧酒中白沙。”一句民间谚语,道出了江津白沙镇烧酒的江湖地位。
江津白沙于北宋前期建场。长江沿镇而过,溪流环绕,借水驿之利,白沙逐渐形成区域性物质集散枢纽。又因其扼黔北、川东咽喉要道,成为川黔滇驿道上繁荣的商贸集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等美誉。
“白沙有两样最出名,一是聚奎书院,二是白沙烧酒。”江津区诗词学会会长王锡权称,白沙烧酒距今有数百年历史。
白沙镇上的酿酒厂
据《江津县志》记载,白沙烧酒酿于明嘉靖年间,兴盛时期,当地有酿酒槽房(酿酒人家)300余家,并形成以卖酒为产业的槽坊街。那时的人们就把这条酿酒的街,叫做“槽坊街”(现存江津区白沙镇槽坊街社区)。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白沙烧酒的年产量已达七八千缸,每缸重约四五十斤。据当地史料记载,当年白沙“槽坊街”上商铺林立,酒幌飘展,槽坊相连,四季酒香缭绕,故又有“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的说法。乡民过客无不贪杯豪饮,江湖人又将白沙烧酒称为“江津茅台”。
好酒自然酝酿出好诗。相传,清代诗人、著名书法家赵熙沿江而下,距江津白沙镇十里就闻到酒香,因而提笔,以《白沙烧酒》为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十里烟笼五百家,远方人艳酒堆花。略阳路远茅台俭,酒国春城让白沙。”
如今,白沙镇上的重庆市江津区驴溪酒厂、重庆市黑石山酒厂、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和重庆江津红花村甘酒有限公司,还保留着当年白沙烧酒酿制技艺。它们分别生产的“槽坊街”“黑石山”“江小白”“甘大哥”等烧酒,酒清香馥郁、醇厚爽洌,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漫步白沙,清静之中,能感受到她的几分超然和淡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沙古镇上那一排排旧时的吊脚楼,沿江而建,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那些吊脚楼多以条石砌墙基,以木柱为支撑,穿斗结构,高踞危岩,最高达20米,国内罕见,被誉为“最高吊脚楼”。
江津古诗选萃
过巴龙门
(唐)陈子昂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 宛转复嵌空。
伏湍煦潜石, 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江津八景诗》
《鼎山叠翠》之二
(明)江渊
几江形势甲川东,山势崔巍类鼎钟,
岚净天空青嶂耸,雨馀烟敛翠华重。
钩帘对酒情偏逸,拄笏吟诗兴颇浓。
安得辞荣归故里,巢云直卧最高峰。
田家五月
(清)杨昙
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
柳荫闲卧陇头犊,蒲酒醉归江上翁。
绕屋鸠呼梅子雨,隔溪人坐豆花风。
洪洞
(清)龚懋熙
幽洞纳天地,木杪送日月。
荣枯物色迟,雨旸山半歇。
自古留奥区,静者共散发。
虚窗四顾适,高厦凭杌陧。
有客能好我,貌踈言且讷。
久与世情远,但知野兴勃。
(来源:重庆日报)
Hash:8cb6c95aad67c88285555a56e73b1dc0b2bce578
声明:此文由 江津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