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间百余作者留下400余方石刻,是天柱山门户,却少有人知

与“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中国佛教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名列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天柱山,为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部分,坐落于安徽省安庆潜山西部山地。天柱山,对于安徽人来说,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古时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为古皖国封地,为颂扬皖伯大夫治皖有方,清明德政,亦称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

天柱山自古以来就一处旅游胜地,在历代更是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更是让无数人向往以“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而闻名天下的天柱山。

其实对于天柱山来说,它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打卡的理由了,它的风景绝不是我们一次就能够一览无遗的,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次我们就能够一探究竟的。其实在它的境内有太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着我们去深入的探索与挖掘。在天柱山山脚下还有一处少有人知的人文景区——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景区,在这里保存着自唐代以来众多朝代的摩崖石刻,在一千多年间摩崖石刻数量更是高达400多方石刻。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在汉代时,这里名为“谷口”,是天柱山的门户,后更名为名“野人寨”,而当时的野人寨正是天柱山的南大门,在古时为驿道渡口。如今的名字,则是沿用宋代文豪黄庭坚的命名。暂且不说景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单凭景区的名字就可以一探究竟。一处狭长的山谷,一条潺潺而流的溪泉,两旁陡峭的石壁,四周茂密的植物,环境清幽,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在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留下的石刻,共同组合而成这处难得的人文景观。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虎头崖石刻”、“刘源题字石刻”三大石刻群组成。这里最早的石刻可以追溯至唐代,自唐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石刻存在,共计石刻400余方,尤其是以宋代石刻最多。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此虽然迭经自然风化和人为的损坏,但是至今仍然有314处石刻清晰可见,是安徽省保存最集中、也最为完好的摩岩石刻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以来达官名流的诗文真迹,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历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风貌,而且其中不乏历史上名家大师的真迹。整个山谷间的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其中我们熟悉的名人大师,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

我们常见的某一处的石刻多是以赞扬此处风景居多,但是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所涉及的范围可以说相当之广泛。其文化领域自然不用多赘述了,而且在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题刻的文体更是多种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法也是包括了真、草、隶、行、篆等字体,是一处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

Hash:492beaf386d4d5934bad22527205ebb413435269

声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笔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