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郭沫若当社长的这份报纸,报社旧址原来就在荔湾

位于荔湾区长寿东路333号的一栋欧式风格小骑楼,曾是《救亡日报》社广州旧址,是抗战初期共产党在粤港地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救亡日报》于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创刊,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由国共两党合办、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民族团结抗日的报纸。上海沦陷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救亡日报社决定把报社迁至临近香港,方便对东南亚华侨宣传抗日,尚未沦陷的广州续办。当时在广东掌握军事实权的国民党将领余汉谋对《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表示欢迎,并捐助了毫洋两千元作为开办费用。《救亡日报》当时没有印刷所,是委托《国华报》印刷厂代印;也没有发行机构,是委托《新华日报》驻穗发行所代办。

1938年元旦,《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社长是郭沫若,总编辑为夏衍。广州版《救亡日报》坚持办刊宗旨,在抗日宣传工作上体现了共产党在民族团结抗日斗争中的领导与中坚作用,始终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讲人民大众想讲而国民党政府不肯讲的话,它“既无广告,又无小市民喜欢的猎奇新闻”,“不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消息”,“专登特写、评论、战地采访以及文艺作品”。

《救亡日报》复刊号

《救亡日报》版式活泼、风格独特,注重采用街头小说、抗日歌曲、大鼓、漫画、木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反映主题;在编辑方面勇于突破常规,对新闻报道采取精编原则,在广州的发行量达到1万2千份。

广州沦陷前夕,许多报纸相继停刊,但《救亡日报》还是坚持每天出版。报社动员全体工作人员上街卖报,直到1938年10月21日凌晨,日寇逼近广州,报社工作人员散发完当天的报纸后,还在社址墙上编写了对敌的宣传标语,才徒步离开报社。

《救亡日报》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办报与组织救亡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抗日群众建立密切关系,有力推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来源 荔湾红色印记】

【编辑 邓菲菲】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Hash:954021f69927f3b6b64c0a6886a80a1818f7ca05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