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一古村竟出这么多名人!状元故里名不虚传!

明代汤兆京

在《新建亳村东岳行宫记》中写道

阳羡之西偏有亳村者,

地则奥区,居多著姓。

亳村位于宜兴西面的腹地深处,

是个人文厚重的古老村落,

在这居住的几大姓氏都非常有名望。

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吧~

《塍西村村志》主编 邵福君

亳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杰地灵,被称之为状元故里。据统计曾经出了1名状元,51名进士,60多名举人。

TIPS 小科普

亳村历史上名人众多。宋代进士吴师古,官至吏部尚书,皇帝赐谥号文节;明清孝洁公陈一经;都察院左都御史陈于廷,状元陈于泰;复社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 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

而陈氏在陈维崧之后,又走出“清风明月两御史”的陈履平,陈履中。之后还有陈濂与他的子孙陈杲,陈焯及曾孙陈坛均为翰林,史称“四世同馆”。他们共同书写了亳村的璀璨人文。

亳村这个名字,

又有何来历呢?

据传说,最早来到亳村的是吴氏,之后又相继迁来尹氏,陈氏,雷氏等。而其中陈氏最为显赫,在明嘉靖年间,陈氏以先祖居住的亳村为名,改“泊村”为亳村,延续至今。

陈氏当年在亳村留了下众多建筑

比如崇仁宅,文杏斋等,

但岁月流逝、时过境迁,

如今这些古迹都不见踪影了,

唯有湖海楼和明代古墓还有残迹。

明代古墓位于亳村的状元公园

公园小径两边有石马、石羊......

Q

这座明代古墓的主人是谁呢?

邵福君

实际上是亳村陈氏第十二代子孙,陈一经的墓。也就是孝洁公之墓。

陈一经,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字伯常,号怀古,乡里人称孝洁先生。

在他出生前,父亲就过世了。母亲为了不改嫁,扎瞎了自己的眼睛。因此,陈一经对母亲特别孝顺。后人总结他的为人,有五个特点值得称颂。

(可滑动预览)

以德报怨

少年时,叔父百般刁难他。他"饮泪受之",不让母亲知道,怕母亲担忧。但后来叔父落难,家破人亡时,他救济了叔父,并为叔父成家立业。

凛然严正

十六七岁时,乡里有人使坏,用美色引诱他,但他再三拒绝,不为之所动。

乐善好施 慈悲为怀

凡有困难的人,有求于他时,他都能按轻重缓急,一 一相助。

爱民尊君 体恤民情

他为民俚平冤昭雪,并且疏劾不法之徒。

少壮穷达一致 不忘初心

不论他穷还是富裕,不管是平民还是做官,他都是一个样子,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走在街上,不认识他的人,都不晓得他是做官的。

陈一经的故事,

一直传颂到现在。

而在他之后,

亳村陈氏又走出很多名人。

左都御史

陈于廷

陈于廷是陈一经的大儿子,东林党的领军人物。

地方文化爱好者 陈晓斌

陈于廷是亳村陈氏中做官做得最大的,名气比较响。他非常关心农民农业生产。每到农忙,他都带着县里的公职人员下乡,督促视察农业生产工作,甚至和农民一起劳动,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拥戴他。

陈于廷从七品小官,一直做到二品官职的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可以说是权力非常大。

但陈于廷为人正直,不畏权贵,直言不讳。在做御史期间,三次被贬。

(可滑动预览)

第一次被贬

刚开始做御史的时候,因为大臣汪若霖的被冤罢官,陈于廷弹劾了大学士朱赓,结果陈于廷被夺俸。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再三写信继续弹劾朱赓,此事在朝野当中影响很大。

夺俸:把工资都扣了,一年不发工资。

第二次被贬

魏忠贤专权的时候,他想让手下的人取代东林党人赵南星,取代他礼部尚书的位置。因为陈于廷和他的父亲本身都是东林党人,所以陈于廷不答应魏忠贤这样做。

魏忠贤当时弹劾陈于廷的时候,跟陈于廷讲,只要答应这桩事情,事成之后,给他做更高的官,但陈于廷没有答应,结果他就第二次被贬。

第三次被贬

崇祯末年,崇祯弹劾了一批官员,陈于廷知道后,向皇帝上书,要救这批官员。皇帝认为他是包庇他们,就将他削籍。

削籍:开除公职、开除职务。

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陈贞慧

陈贞慧是陈于廷的儿子,也是东林党人。时称“明末四公子”之一。讲到陈贞慧,就要讲到明末清初的一个反清复明的组织复社。

当时东林党的阮大铖叛变,投靠了清朝。陈贞慧和候方域等人来到亳村,连夜写了一篇文章《留都防乱公揭》,贴到南京城里,一夜之间造成了轰动,吓得阮大铖缩在了南京郊区

由于这个事情影响很大,最后陈贞慧被清政府抓起来关在监牢里。监牢里碰到一个姓马的偷偷把他给放了,出来后陈贞慧带领一批人跟清军搏斗,但寡不敌众,最后他回亳村。回村后,他十余年不入城市,于顺治十三年去世,年仅五十三岁。

陈贞慧作为散文家,留有诸多著作,如《雪岑集》、《皇明语林》、《秋园杂佩》等。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

陈维菘

陈维菘(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是陈贞慧三子中最为有名的,是阳羡词派鼻祖。著有《湖海楼文集》,现存诗词1600多首。

他的词风格奔放,兼有清雅之作,更难得是他的各体词都写的很出色。他的作品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与他出生于讲究节气的陈氏家族不无关系。

湖海楼这座斑驳的建筑,可以说是亳村最有代表性的古迹。出生在这里的陈维菘从小就接触了很多来往于陈家的名流雅士,耳濡目染。

明朝灭亡的时候,陈维菘20岁。入清后,陈氏家族慢慢衰落,陈维菘一直没有走上仕途,但是他四处游历,深入社会,写出很多诗词,成为阳羡词派的代表人物。

直到康熙十八年,陈维菘才到了京城,授封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的修纂。

《塍西村村志》主编 邵福君

在《明史》的修纂当中,陈维菘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因为工作忙,一直没能再回家乡看看。康熙二十一年,因脑疾逝于北京琉璃厂住所。

除了陈氏,

亳村还有其他两大姓氏——吴、尹。

吴姓是最早来到亳村的。

吴姓的始祖是南宋贤臣吴师古。

在北宋1112年,吴师古就考取了进士,他官至礼部尚书。当初金兵侵略到中原,吴师古要求战,而秦桧当权,要求义和。皇帝听取了秦桧的话,结果吴师古被贬到袁州做知县。

在袁州24年,吴师古勤勤恳恳,把袁州治理的相当好,老百姓都很拥戴他。他死后,新皇帝为了昭雪,封他师太,赐谥号吴文节。

吴师古之后的第六代,

生有三个儿子,

其中名字叫“秀”的,

定为亳村的始迁祖。

而说到尹氏,就一定要提到尹弼。

明朝1438年,亳村尹氏有一个叫尹弼的。乡试第一名,后来做了大官。他当官后,体恤民情,关心民间疾苦。

由于亳村往南到阳羡一带,地势比较高,遇到干旱的时候,十年倒有九年荒,年年没有收成。尹弼看到这个情况,就上奏朝廷请求开浚阳羡河。结果真的得到皇帝的同意。

阳羡河开通后,有两大功能。第一是解决了高地的农田灌水问题。第二遇到洪灾,可以解决滆湖的泄洪。

老百姓为了感谢尹弼,为他建了天官坊。亳村尹氏也为他建了介庵公祠来纪念他。

如今的亳村尹家边,

全部拆除改造了,

然而吴家边的大桥埠,

吴家边和陈家边中间的永安桥

幸运地留了下来......

它们与明代古墓、湖海楼,

构筑了亳村丰厚的人文底蕴。

而亳村的名人们,

更是世代流传,让人津津乐道。

节目版权归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整理编辑 | 一只呆欢

Hash:3f713b5845224bac6554a628fd2e29de8dfb988f

声明:此文由 阳羡茶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