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坞山:屹立在萧绍平原上的天然灯塔…太美了!

航坞山

山东名山

因古时钱塘江上往来船只,

皆以此山为航标而得名。

航坞山

海拔只有大约300米,

长宽各约3公里,但山势陡峭雄伟,

加上四周都是平原看上去颇为壮观。

航坞山虽然不大,

在国内名气也不响,

但此山却是历史悠久,

山上盘山公路直通山顶。

航坞山上古代建有灯塔

用以给钱塘江往来的船只领航。

这座“纪念塔”是近年来所建,

塔高约28米,共四层,

主要用于陈列烈士遗物,生平与英勇事迹。

人民卫士广场有三个铜像头

用以纪念救火牺牲的三位消防战士。

这座纪念塔不是航坞山的最高点

但却是一个制高点

站在塔上山下的田园村落尽收眼底。

航坞山的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在此驻军,

唐宋时期这里也常用军队驻扎,

明军也在这里大破倭寇,

在明代浙东抗倭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航坞山顶没什么森林

几株稀疏的松树矗立在山上的灌木丛中。

航坞山适合自驾,

停车场位于靠近山顶的一处台地上。

航坞山的主要景观是这座白龙禅寺,

白龙寺建在山顶的一块坡地上,

三进院落呈梯状分布。

由停车场通往白龙寺的石板路,

石道两旁绿树掩映。

航坞山上的另一处观景点

亭子处是俯瞰航坞山南部景观的最佳地点。

航坞山在萧绍平原上可谓是一座名山,

山上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足迹。

回望一下纪念塔

瞭望亭也给航坞山增色不少

白龙寺就要到了,

白龙寺是南北布局而寺门确是往东开,

这种布局很少见。

白龙寺的山门不大,

航坞听梵却是萧山十景之一,

寺里的晨钟暮鼓远播周边。

白龙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

传说龙光法师游航坞山见岭上有白龙飞舞,

遂在此结庐建寺。

白龙寺的南端紧靠陡峭的山崖,

这也是寺门往东开的原因了。

白龙寺的后殿是大雄宝殿

殿内西北向佛坎下有一“龙湫”,

常年积水不干,为寺内食用泉水

这是白龙寺的外墙,

白龙寺三进院落落差很大,

每一进都有十几米的落差。

航坞山不大,

沿着白龙寺转一圈就能尽览四周风光。

山顶岩石裸露,干旱缺水,

山顶常见的树种就是耐旱的松树了。

航坞山的西部

远处连绵的群山若隐若现。

白龙寺西侧有大片的茶园

航坞山的西北部

远处就是钱塘江,

钱塘江的改道和围垦造田

使航坞山逐渐远离了钱塘江。

航坞山的西北部茶园也不少。

这是白龙寺的后墙,地势东高西低。

航坞山北坡在钱塘江围垦造田和

后来的工业化过程中被蚕食不少,

山体至今伤痕累累。

公墓用地也毁坏了不少山林

这是白龙寺的东山墙,

这两年环保治理成绩显著,

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

这里是航坞山的最高点了,

海拔高度299米。

航坞山周边是萧山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山下的新农村面貌堪称典范。

来源:蓬山老叟(已获授权发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Hash:610aeb8d207eb83c98a7ead5200ef8a5119cf9e3

声明:此文由 掌上瓜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