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长城有“八大口” 你知道几个?

秦皇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秦皇岛境内,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汇为一体,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长城文化和大海文化都是秦皇岛的记忆和象征。

为您介绍秦皇岛长城的“八大口”。

长城的“口”

“口”字,查百度百科,有多种解释。基本字义包括:

a、名词,人和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时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亦称“嘴”)

b、 名词,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c、名词, 出入通过的部位

d、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

口里口外的由来

查询了网络,也弄明白了长久以来心中的两个疑团:第一,秦皇岛地区,也包括河北北京的好多地方,地名为什么往往带“口”字。第二、口里、口外,这应该是以长城分界,长城以里或者说长城以南的地方,称为口里。长城以外或者长城北面的地方,都称为口外。

那么,秦皇岛境内长城有哪些口?

NO.1

万里长城第一口:“九门口”

九门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原抚宁县(现改为抚宁区)驻操营镇境内,现属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东临辽宁绥中县

据《抚宁县志》(1989年版)记载:“1986年,经河北省、辽宁省两省协商,由辽宁省集资重修位于抚宁县境内的东部城墙、水门、敌楼。”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九门口长城旅游资源开发一直是由辽宁省主导。

据地方志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扩建于明初1381年。明代以前,这里是重要的军事关口。

九门口水上长城全长1704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其跨河墙长达100多米。河水从九门口水上长城下的九道水门直流而过,“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景色壮观。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在九门口长城西城门额上题写“京东首关”。被人喻为“天下第一口”。

NO.2

远近闻名“董家口”

董家口,明长城上的一座关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

董家口长城全长8.9公里,现存完整城墙3000余米,破损的有1800余米,有36个敌台、28个战台、16个烽火台,最高处海拔556米,还筑有3座城堡

董家口长城筑成后,戚继光从浙江金华府调来3000名“火枪手”,为稳定军心,当年调来的军士都带来了家眷,在此安家守边,保护长城。

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董家口村是一个典型的明代守城将士后代居住的村庄。作为明代守城将士的后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筑的长城一直当作“传家宝”加以爱护。这些“长城后裔”尚有陈、李、耿、孙、赵、张等六姓,共计120多户400多人。

NO.3

鲜为人知“庙山口

庙山口,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带来的王、孙、陈、包等姓士兵开始在此守卫长城。

与此同时,守卫长城的楼台兵家属在长城脚下开始建庄,即现在的庙山口村。

该村前曾有一座真武庙,以庙、山和关口取庄名,沿用至今。

NO.4

久负盛名“义院口”

义院口长城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当年明朝为了抵御满清进关,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来长城附近驻扎。

“义院口”关口虽然不大,而且这个地方多山,但明朝仍旧调集了山东某部的军队来此驻扎。

义院口长城敌楼较多。远远望去,义院口长城就像是一条巨龙。

这些从山东来的守卫长城部队里,有很多将士是带着家属一起来的。将士们在长城上站岗,妇女就在离长城有一公里的地方居住,如今的驻操营镇义院口村,离长城大概有一公里。

据网友介绍,驻操营镇义院口村高廷科嫡孙高山家保存着自清嘉庆元年(1796)修订的高氏家谱。上边明确记载着:当年修筑长城时,高氏族人为修筑长城、砖窑捐款的内容,这一记载填补了长城不仅用官资修筑,而且也有民间资本注入的空白。

NO.5

雄关要地“界岭口”

界岭口在秦皇岛市抚宁区城北37公里处,处于抚宁区与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交界处。界岭口是长城喜峰口以东明初32关之一,后来它与古北口黄崖关、喜峰口、冷口问为蓟镇长城重要隘口,具有“外控辽左、内护京陵”的战略地位。

界岭口有洋河流过,涧谷两侧山势陡峻,东峰海拔445米,西峰海拔342米,长城扶摇直上。在东、西两个就近的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形体巨大、结构独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台,当地称为“金台”、“银台”。

明王朝为加强界岭口长城的防御功能,不断加固、增修。附近长城的铭文砖上,刻有如下字样:“万历三年德州营秋防造”、“万历六年宣德府造”、“万历二十一年德州营石部作头李思忠造”等。

长城专家介绍说,长城砖上刻文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当时为了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日后追责用的。有了文字标注,哪段长城出现了质量问题,修建长城责任人就无法推责。

NO.6

少有人知“重峪口”

重峪口,明长城蓟镇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为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所建。重峪口东面山不甚高,北横一山,关门设在山脊之上,仅可通单骑。关北一公里左右有一山高峰耸立,称对面山。

据《永平府志》载:“重峪口,关南有堡。石城,高一丈,周一里,东西各有二门,南有一门,为弘治年所建。”原关口处筑有关门楼,毁于地震,现城墙上仅存一拱券小门。

重峪口东西两边的长城多为块石砌筑,现今坍塌严重,不少已经成了一长溜石堆。仅在上兴隆庄北有不足百米砖墙较为完好。这段墙体建于一山谷两侧,中间低两端高,所以垛口成锯齿状。

NO.7

山水相连“桃林口

明朝时期,桃林口关是一个重要的边疆关隘,由朝廷直接委派军事长官进行管理,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境内。附近有刘家口关及22个敌楼,长城下面是青龙河天险。

桃林口附近的桃林口水库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桃林口村里的民房和长城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出于自救的需要,村民们从倒塌的长城上拣砖,从危城上拆砖,建房搭窝、重建家园。

到1977年,修建水库时,村民误以为一些长城会淹没于水下造成“浪费”,纷纷就地取材,拆长城砖盖房盘院。全村现在400多户人家的70%房屋、院墙都是用长城砖垒成,有的人家灶台甚至用的就是长城砖。所以这里一度被外界称为“世上最昂贵的民房”,也是桃林口称为“长城村”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80年代后,村民逐渐知道破坏长城是一件可耻的事,再没人去动长城砖了。2006年8月,村民们在村口的小广场上立起了一块“知耻碑”,上书“知耻”两个大字,这是村民们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

NO.8

过水关楼“刘家口”

刘家口过水关楼,在河北省卢龙县城北34公里处,地处秦皇岛市西北隅,是秦皇岛境内长城最后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刘家口两侧山势较缓,一道河水由关口流过。因此,关口建筑成高大的过水关楼。砖砌敌楼长10米,宽9米,高12米,里面能容百人戍守。

敌楼下开设高达6.36米的过水洞,即南北向关门,内侧门额有石匾,上书“刘家口关”。敌台北墙和南墙各开6个箭窗,东西墙各有一门一窗,门通两侧城墙顶面。今两侧城墙已不存。台顶有宽大的铺房。

楼内中间墙上嵌有一碑,记载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重建情况。

刘家口关,是河北境内长城上保存最好的过水关楼。

秦皇岛还有更多美丽的地方,

期待您的关注啊!

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

Hash:5dbf737bf60accd3e7e353caca5979ef73463e40

声明:此文由 秦皇岛行摄文化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