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寻古 | —— 碧血洒梅山

访旧事、寻古迹,听岁月悠长回声、品崖州风华古韵。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腥风血雨的岁月里,梅山人民舍生忘死,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梅山57位优秀儿女英勇牺牲。其中早期共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孙维青烈士就牺牲在梅山的梅东村,他的鲜血洒在他的家乡热土上。

日寇入侵梅山时的场景(资料图片)

孙维青原名叫孙家维,1917年出生于原崖县梅东村一个书香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到许多革命先驱的教育和影响,也从书本上学到不少革命道理,1936年就参加革命,193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月,梅山老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梅东支部成立,刚满20岁的孙维青担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2月,日军侵琼。月底,崖县沦陷。日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做。在孙维青带动下,堂弟孙家本、堂妹孙亚九参加革命,同时和党支部的同志一起,迅速扩建党组织,先后吸收孙家仲等一批优秀青年入党,配合时驻崖县委组建梅山游击队、青抗会、妇救会、民兵、儿童团等抗日组织,在梅山点燃熊熊的抗日烽火。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孙维青逐渐显示出他坚定的党性和过人的领导才能。1939年底,中共崖一区委成立,他任书记,1941年7月提升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1943年,梅山抗日斗争进入最残酷阶段。日军对梅山地区频繁“扫荡”以毁灭性打击。6月的一天,孙维青带着县委的重要指示,在梅东村后山林密处的“酸梅头墩”开会传达布置对敌工作。突然日军包村,在这紧急关头,他想起党员记录本还藏在家里,万一敌人搜到是太危险的事情,于是他毅然决定冒险回村,取出藏在家里的党员记录本。临走安排与会同志撤离上山并嘱咐:“大家要沉着冷静,活着打鬼子。我个人的安危是小事,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他刚回到家,从长山白土园据点出动的日军已进入梅东村,5个日军在汉奸的引领下直奔他家搜捕。

孙维青进家刚取出记录本,日军已持枪冲到家门口。他临危不惧,迅速将记录本塞入口袋里,从后门跃身而出,沿着小道向后山跑去。当年的梅东村茅屋一间挨着一间,小巷多条,孙维青就利用熟悉的村道与日军周旋。但日军小队长是个狡猾的魔鬼,他捏着东洋剑抢先跑到村后通往山上的道口守候,并用日语指挥着日兵步步压紧合拢。这时候,整个村子鸡飞狗吠,枪声四起一片,恐怖笼罩。孙维青一边跑,一边将记录本一页一页撕成碎片往嘴里塞,一口一嚼硬吞下去。身后,追赶过来的日军一边嚎叫着,一边连连向他开枪,孙维青中弹负了伤。但他忍住伤痛继续拼命往前跑,同时他将尚未吞掉的记录本碎纸散扔在路边的草丛里,又脱下身穿的中山装也抛进草丛中,轻身疾奔后山。然而,当孙维青从胡永平家的东北角正要钻入一片蓼蓝丛时,守候在道口的日军小队长一发现就赶上举起东洋剑对准他的后背狠砍过去,孙维青顿时鲜血四溅。负着重伤,孙维青顽强地继续向前跑去。这时,穷凶极恶的日军小队长又追了上来,对着他的脖子一剑劈下,劈断他颈椎四脉。孙维青慢慢地倒在日寇屠刀下的血泊中,为国捐躯,年仅26岁。

家人在清埋孙维青烈士的遗体时,发现他嘴里还咬有残留的小团纸屑。若干年后,村民在孙维青牺牲的草丛里拾到一支锈蚀的手枪,这是孙维青烈士随身使用过的手枪。为了不让枪声引敌追捕跑在前面的同志,也不让手枪落到鬼子手里,所以他临危之际把它扔在草丛中。

孙维青牺牲后,他的堂弟孙家本、堂妹孙亚九也相继壮烈牺牲。孙家本烈士,于1940年新婚不久就离家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5年12月他在西南土伦山区开辟新根据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某黎寨,时任昌感崖联合政府第三区区长,年仅25岁。孙亚九烈士,于1937年参加革命,翌年入党,1947年5月在乐东县黄流抱本村被捕,受敌严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48年5月被我党营救出狱。1949年在黄流执行任务时,她又再次被捕入狱。敌人施用各种酷刑,但她横眉冷对,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非常壮烈,年仅27岁。

历史已经过去,却不能忘记。如今,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那庄严的烈士纪念碑高高地屹立在梅山这片用烈士鲜血染红了的热土上,镌刻着英勇献身的57位先烈的英名,昭示着后人。具有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的梅山老区牺牲的儿女将与祖国山河共存!

主 编 / 全 妍

责 编 / 陈 敏

编 辑 / 曾瑞祥

图文来源 /崖州区委宣传部,三亚日报(孙世庆 孙有斯)

Hash:e22b070f28a451abf736fa9b909c8bb3a6ec8962

声明:此文由 古韵崖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