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里的小村落——花都炭步茶塘古村(一)

是的,我又去这些“破破烂烂”的地方转悠了。

有人说,偏爱“古”与“旧”的,不是现代年轻人的喜好。

我轻笑,你看看街上那些潮男潮女们身上穿的、脚下踩的,不还是几千年前古希腊罗马人的日常款么?

花都炭步茶塘古村

在这个面积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小村里,却有着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其中庙宇、祠堂、书室就有20多座。

距离已小有名气的“塱头古村”不过两公里,可是就连一些花都的“土著”年轻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这里曾是明清时代南海县富户商贾的聚居地,如今却是一座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子的空落落的小村。

古树古庙,茶塘人的精神寄托

茶塘村位于花都区西隅,炭步镇之南,距离西二环高速炭步出口不过500米。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多姓汤。汤字水旁,茶亦为水,塘能容水,故村名茶塘。

村口有两棵大榕树——许愿树和探花榕。这两棵老榕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根繁叶茂,村里的老人喜欢坐在老榕树下闲话家常,村里的青年男女喜欢在黄昏后相约在许愿树下。古榕树旁边是村民祭祀“社稷之神”的地方。

经过大榕树,前面便是古建筑群。

整个茶塘村坐东朝西,由北而南,其中最西边的古建筑最为精美。数十间古庙、祠堂、书舍,面对一个半月形的池塘一字排开,池塘与古建筑间是宽阔的花岗岩地坪,连绵数百米,蔚为壮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南边村头的洪圣古庙。花都古代有“茶塘庙,塱头桥”的说法,这“庙”指的就是洪圣古庙。根据门口的介绍,该古庙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

这“洪圣公”是何方神仙?

求问强大的度娘,才知道洪圣公是南海之神(茶塘村在历史上曾隶属南海),而且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据说洪圣公姓洪名熙,唐朝时曾任广利刺史,通晓天文地理,能准确预测天气及风暴(好似诸葛亮般神奇伟大)。洪圣公曾经多次为南海地区的老百姓拯救灾难,最后由于辛劳过度而亡(简直是一个古代版的焦裕禄嘛)。人民感其恩德,上书朝廷,力表其功,皇帝特封他为“南海广利洪圣大王”。

洪盛古庙门口上的这幅对联,表彰的正是洪圣大帝对花都包括茶塘人民的恩泽与庇护。

古庙坐东朝西,水式封火山墙,青砖石脚,红泥阶砖铺地。洪圣古庙浮雕龙柱及瓦面陶塑,该庙所有木构件均为坤甸木。前檐两根花岗岩柱浮雕蟠龙云纹,柱础四面雕人像,并设有中门,门面水磨青砖墙,九级石阶。

前廊梁架雕有戏曲人物、松树花鸟和“福禄”等图案,鳌鱼托脚,木雕造型别致,工艺精美。

镶嵌在石柱子上蟠龙云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再看精美的木雕,雕刻如此繁复,色彩如此绚丽,人物如此众多,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走远些朝古庙屋顶看去,梁脊一列陶瓷塑像光艳夺目,造型精美。

屋顶正中是经典的二龙戏珠,下面的众生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洪圣古庙正门旁,还有一个小门,门楣上书“乡约”二字。小门设计的比较简朴,与大门的豪华繁复对比鲜明。后来我才知道,小门后,其实就是一座小小的孔庙,里面供奉着孔圣人。

洪盛古庙此时门扉紧闭,我只能透过大门上的缝隙,瞥见里面的一丝真容。

祠堂书舍,见证昔日繁华

沿着洪圣古庙,十余座清朝时期的祠堂、私塾依次排开,让人不禁遥想茶塘村当年的繁荣景象。一座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子,书院却有十几间之多,可见茶塘人自古崇尚耕读、尊学重教。

祠堂是茶塘村人供设祖先神主牌位,举行祭祀活动,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村里保存完好的宗祠有明峰汤公祠、万良汤公祠友峰汤公祠、万成汤公祠等,每一座公祠都是雕梁画栋,窗、梁、屋角、栏窗,每一样都是精雕细琢。

这座祠堂里不久之前还举办过家族联姻喜事。

有的祠堂就显得比较破落了,估计是这个万常汤公地位并不是很高吧。

祠堂门前的水塘如今被分成三段,池塘边上,有一条绿色的长廊,烈日下,这里竟有丝丝的清凉。

南社与北社之间的地坪上栽着几棵大榕树,年龄据说比村口的两棵还要久远。

“我太公小的时候就在这树下乘凉了……”一位坐在树荫下的老伯摇着葵扇对我说。

这位老伯告诉我,其实以前村子里还有更大的祠堂,那便是“逸时汤公祠”。逸时公为茶塘村一世祖,是茶塘村所有人共同的祖宗,村里原来有一座“逸时汤公祠”便是祭祀逸时公的,只是在‘文革’期间,被拆掉销毁,并用祠堂的材料修了一个拖拉机维修站。

除了宗祠以外,茶塘村还有不少书室、书舍、家塾,其中以“肯堂书室”最为典型。肯堂书室的后堂绘有“竹林七贤”、“柳叶沾衣”、“二甲加官”、“林逋放鹤”等壁画,画工精细,堪称佳作。

这些家塾与书室之中,有的已经过小规模整修,比如”性所书舍“和”南寿家塾“。

有的仍保留着过去政治运动以及风雨的痕迹,这些痕迹无不见证着古村当年的繁华。

从村头地坪上竖立的“旗杆石”的数量上来看,茶塘或许真的“比不上”塱头村,未能如塱头一般出过那么多的“举人进士”。但是读书的目的从来不仅仅是为了“登科入仕”,更是为了“教化启蒙”。古茶塘人之所以善于经营,恐怕也是因为读书让他们比起普通商人多了一些知识、智慧和诚信的品德。

幽幽窄巷老屋,阅尽人间落寞

祠堂与书舍间有数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巷中民居青砖黑瓦,整齐排列在祠堂书舍之后。与一般村落的杂乱不同,茶塘村的街巷布局显得非常整齐而有条理。

巷口门楼上都刻着巷子的名字,足征里、光宗里、德星里、抡秀里…… 从这些巷子的名字,也可以瞥见昔日居住在此间的定是些“崇尚耕读,慎终追远”的人们。

巷口还有几口古井,井壁爬满青苔。

穿梭在古村幽巷之中,看到屋舍俨然,许多虽久无人居,却也保存尚好。看看小巷,青石板当路,好像童年的梦里时光。

现今村民们大多搬迁到新村,这些老房子里大多已无人居住,有的被当作柴房堆放杂物,有的则门前上锁屋内空无一人,只有门口还未完全褪色的春联,告诉路人它的主人曾经的足迹。

有的老屋连大门都不见了,里面长满了荒草。

你可以走进去,看看曾经的厨房、卧室、客厅,感受一下经历风雨侵蚀后呈现出的沧桑古意。

行走在古老的小巷里,四处寂静无声。就在我几乎要认为眼前是一座”荒村“的时候,偶然经过一座老宅的屋檐下,紧闭的门扉后面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讲古”声,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童年时代的老西关小巷。

驻足聆听了一会儿,收音机里讲的是“说唐”里的故事,秦琼、罗成、程咬金、尉迟恭……都曾是我幼年时痴迷的英雄好汉。如今,在瓦岗寨众好汉的侠义豪情里,屋内可能正有一位迟暮之年的老翁坐在桌前打着瞌睡,身旁的地板上说不定还窝着一只和他一样老迈的狗……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

Hash:55ae07f0040287cd941ee9515803d4c1285a3a60

声明:此文由 魔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