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普通船员,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也安葬在这里

以当年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对那些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和船员而言,完成一次远洋航程能否保持健康,活着回家是一件相当需要运气的事情。

水手经常要搬动沉重的货物,在甲板牵拉绳索,一不小心就会受伤, 或被汹涌的海浪卷走。在冬季,他们会因为不断的海浪和暴雨而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在热带,他们赤裸上身,被灼热的太阳晒得皮肤通红,满布水泡。恶劣的船舱条件,没有新鲜的食物和淡水,坏死病、疟疾、黄热病、天花、麻风、瘟疫等各种疾病经常折磨他们, 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上帝的旨意了。

据说在大帆船年代,跑一趟远洋死亡船员人数多时可达20多人,少的也有4-5人。

澳门还是深井

每年有上百艘外国商船来到黄埔,那些商人和船员免不了有生老病死的事情。由于船员并不被允许进入广州城,夷馆区域附近也没有供外国人就医的医院,那些生病的外国人多数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广州前沿第一站、 外国人居留地澳门,万一亡殁后也葬于澳门;另一个就是在黄埔等死,亡殁后就近安葬。

所谓的“就近安葬”,清政府也是有指定区域的。官府当年指定的安葬地点就在黄埔港(黄埔村)对岸外国人居留的的长洲岛和深井岛。

深井,古名“金鼎”,同治《番禺县志》卷三载:“金鼎,又名深井”,现在划属黄埔区长洲街道深井社区。它是珠江口内的一座江心岛屿,西邻小谷围岛,东邻长洲岛,北与黄埔村、黄埔古港隔江相望,是古黄埔港港区的一个管辖部分。

外国人公墓就坐落于深井岛西北侧,坐西朝东,背面的山坡是竹林,正面临珠江。它是一处相对独立的滨江山冈,现名竹岗,又名马鞍山花园岗,当地群众称之为“番鬼山”。

“番鬼”大抵是明代以后,广州等地对于外国人的称呼,如“番鬼佬”、“番鬼婆”、“番鬼妹”、“番鬼仔”等,直至今日广州粤语仍称外国人为“鬼佬”;而中国官方文书中则仍视这些外国人为“夷”,称“外夷”或“洋夷”,有“澳夷”、“红毛夷”、“佛郎机夷”、“英夷”等。

外国人公墓啥样?

从外国人著述的片断记载与画作的写实描绘中,我们可以肯定,在1840年以前黄埔港对岸的深井、长洲等地埋葬有不少的外国人。有资料称墓地原有墓葬200多座,但因历经军阀、日侵和1949年后的各种社会运动,大多数墓葬现已经湮没,保存至今的墓葬为数不多。

1982年,广州市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墓地,1998年广州市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了修缮,部分恢复了墓地原有的规模与风貌。2002年,“番鬼山”外国人公墓被公布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 31 墓

在“番鬼山”外国人公墓现存的 31 座墓中,除去有三墓仅存墓碑外,其余28 座墓形制较为完整,均为置于地面的石构墓葬。依其平面形状及建筑构造,可大致划分为方形墓盖石棺墓、方形墓盖浅层墓棺墓、带墓碑方形浅层墓棺墓、纪念碑式塔状墓四种类型。

至少来自6国

在墓主国籍信息比较明确的 21 座墓中,计有英国瑞典荷兰美国丹麦西班牙等6 个国家。其中英国人墓葬9 座,数量最多,基本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丹麦人、荷兰人、美国人的墓葬各3 座;瑞典人的墓有2 座;西班牙人墓葬各1 座。

公墓的碑刻语言,以英语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有丹麦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碑铭主要包含墓主姓名、生卒年份、籍贯、身份、职业、生平事迹等内容。

年代对应广州一口通商的时代

现存的31座墓葬,有19座有较为明确的纪年,年代最早的墓主亡殁于1770年,即乾隆三十五年;年代最晚的墓主亡殁于1867年,即同治六年。公墓的使用年代自18世纪末一直延伸至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且墓主多来自欧美等国,这一切大致与广州一口通商的时代相对应。因此,外国人公墓的历史遗迹,实际上也是清代前期广州独口通商体制的折射与反映。

墓主身份职业

在深井“番鬼山”埋葬的人,目前看到的身份多是商船的水手与船员,其中35岁及35岁以下的墓主有13人,占大多数。

在墓主身份、职业较为明确的13座墓中,其中有8位墓主就职于所在国的东印度公司,多为公司商船船员、水手,船员等级有船长、船员大副、船员二副、船员三副等。

▲ 东印度公司商船“广州号”船长维维安之墓。

除此之外,墓主中也有非东印度公司的船员,而是军人、外交使节、殖民地的文职官员等身份,如墓主爱德华·巴宾顿为中尉军衔、墓主威廉·克里斯多夫是英国海军军舰的四副、墓主阿当·华·拉菲塔是西班牙皇家海军的一名海军中尉、墓主埃博尔·克伦比有列兵的军衔、墓主义华业为美国首任驻华公使等。

在所有的墓主中,最特别的可能就是享年58岁的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义华业,接下来我们还将详细讲述与这个义华业有关的故事,敬请关注。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084d0c2502d14ec27329cafecb71a2e993ef96c8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