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上有座“番鬼山”,山上有座外国人公墓,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也葬在这里

广州有座“番鬼山”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允许外国人住广州,只准其住在长洲附近海面的艇上。这些外国人死后,集中葬于长洲岛深井竹岗,因此形成了外国人墓群。所以这座竹岗,旧时也称“番鬼山”。

“番鬼山”上留下的是往来于黄埔港的洋船上的年轻船员。据碑载,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17岁,入葬时间最早的在1770年,最晚的1878年。最高的墓碑为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之墓碑。

站在“番鬼山”山顶,能看到远处的琶洲塔,云淡风轻,野花星散,一派独处的淡然。

这片公墓是中外关系发展的见证,证着中国的外交史和对外贸易史。

多国海员、外交人士的墓地

1757年清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独留广州一口通商,粤海关的地位更是凸显无比。地处珠江要塞,隶属粤海关的黄埔口也就一枝独秀。这就是竹岗外国人公墓历史背景。

公墓已有240年的历史,坟墓主大多是当年来华贸易的欧美海员。当年,墓地前是腊州码头,船只在此靠岸和运输,人员当然也只能由此出入,一些伤病者包括其中。因为病疫和当时医疗条件低下,海员死亡率蛮高,来华海员,有些再没回去过。

现在,经过清点发现,竹岗公墓共有237座墓地,最早的建于1751年,最晚的建于1878年。但很多已遭严重毁坏,许多墓碑被人搬走做铺路、砌桌凳、房基的石材。目前已修复26座。

从现存的墓碑可知,在此下葬的死者来自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波士顿德国以及西班牙阿拉伯、东印度孟加拉等地,职业有外交、商务、教士、邮政、海员等。

美国首任驻华公使葬于番鬼山

美国首任驻华公使亚历山大·义华业的墓坐落其中。高耸的墓碑上,正面有英文碑铭——“Alexander Hill Everett First Resident Mimis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China”,长满绿苔的后面则竖行写有“美利坚合众国奉命始驻中国钦差大臣义华业之墓”,字体小得一不小心就能被忽略。

根据美国国务院历史文献办公室的资料显示,义华业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出生于美国独立七年之后的1790年,16岁毕业于美国坎布里奇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前身),曾在国内外先后担任过众多的高级政治和商贸职务,且因著书作诗而兼有文人身份,早在使华之前,就有“平日存心欣羡中国文学、政事;厚爱中国制度、人民”之志,并“皆欲著为篇章,施诸实行”。

而自公元1784年8月28美国“中国皇后”号首航黄埔港,开辟中美交往纪元至1845年亚历山大·义华业为首任美国驻华公使前,60年间,美国没有正式在中国派驻外交官。1845年10月22日,义华业乘坐美国军舰抵达广州,23日,他照会大清有关官员,呈抵美国总统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正式履行美国驻华公使的使命。1847年6月28日,义华业在广州病逝,终年58岁,翌日被安葬在深井竹岗。时至今日,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每年还派员前往墓地致祭。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112271a1884db0daeeaf950c15d64ce9f818bbdd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