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些革命遗址,铭记了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追寻党的奋斗足迹,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中山现存许多革命遗址,让我们以时间为线,了解这些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山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感受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谨记历史,珍惜当下,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梁季安祠堂
麻子乡农会成立旧址
位于南朗镇麻子村(现村名为麻东、麻西村)。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国共合作全面展开,在此推动下,广东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在参加过首届农讲所学习的中山人肖一平,共产党员梁九、梁功炽、梁桂华等的推动下,麻子乡农民协会与1924年秋宣告诞生,会员多达100多人,它不仅是中山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也是珠三角地区首先成立的农民协会,后中山多个区乡亦相继成立农会。
协会成立后,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二五”减租口号,免除了一些苛捐杂税,还组织了农民自卫军,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梁季安祠堂:麻子乡农会成立旧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兼善杨公祠
中共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和
肃反委员会联络点遗址
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寿屏街杨殷故居花园内。祠堂建于清代,著名的革命烈士、中共中央第六届政治局常委、军事部长杨殷祖辈建立。
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负责南方局的领导工作,当时负责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工作的杨殷即着手建立工作网,设立秘密联络点,兼善祠是活动地点之一。
1930年冬,兼善祠被当作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校舍,九一八事变后,民众反日浪潮日益高涨,当时还是该校学生的谭桂明积极参与募捐筹款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兼善杨公祠:中共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联络点遗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中山市第一幼儿园活动室
(原郑氏公祠)
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成立旧址
位于石岐区莲兴社区莲塘路8号。
郑氏公祠,又称“郑三公祠”。20世纪30年代曾为中山县立第一小学分校校址,抗战爆发前夕,孙康等一批中共党员在此任教掩护活动,传播抗日救亡思想。
1937年初,中共中山县工作委员会在此成立。工委书记孙康,组织委员孙晖如,宣传委员孙一之。全县党员人数30多人。
1938年,中共中山县委在此举办第一期党员骨干训练班。学习班由县委书记孙康主持,县委主要领导任教员,培养了大批党员骨干,为发展壮大组织作准备。
中山市第一幼儿园内景,摄于2012年11月22日
石岐大街民居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山县委活动旧址
位于石岐区石岐大街11号。
1926年底,中共中山县委成立后,县委领导经常在此活动。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根据广东区委指示,中山县委将党团合并,成立革命行动委员会,集中武装,以应付紧急形势。
中旬,县委召开农工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宣布成立县革命行动委员会,议决于4月23日组织发动全县农民协会会员集中武装起义,这便是后来影响颇大的卖蔗埔起义。
石岐大街民居: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山县委活动旧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太原第
抗战初期中共中山县委机关旧址
位于石岐区桂园社区民生北路256号太原第内。
1938年至1939年间,中共中山县委副书记孙晖如,委员梁奇达、徐云同租此宅居住,领导中山各抗日群众团体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此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孙康主持,研究批准了九区区委提出派人进入当地军队建立武装的计划,并派中共党员杨日韶到此部队当副官。
太原第十中山宫花村旅美华侨王棠之公寓,王曾为同盟会会员,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孙中山逝世后,王弃官从商,长期旅居外地。
抗战初期中共中山县委机关旧址,摄于2006年
(中山市档案馆藏)
贝头里村民居
中共中山本部县委旧址
位于南朗镇白企村贝里上徐村2号。该旧址清末民初建造,屋主是旅美华侨徐贤。
1940年3月中山沦陷后,中共中山县委机关先后转到四区贝头里和翠亨隐蔽。
1940年6月,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成立,将中山县的中共组织划分为中山本部、三九区和八区三个片。中共中山县本部县委成立后,机关设在贝头里村,本部县委书记梁奇达领导群众斗争。
同月,本部县委在此召开敌后工作会议,研究党组织在敌后条件下的斗争方法和提出敌后斗争任务。
贝头里村民居:中共中山本部县委旧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合里瓦屋村民居
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暨
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机关旧址
位于南朗镇白企村合里瓦屋村3号。
1942年春,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先后派欧初、卫国尧、谭桂明等人带队伍到五桂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同年5月,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该楼房成为中山抗日游击大队部。
1942年,中山县抗日民主政权督导处成立,办公地址设于此,代号“岳阳楼”。
合里瓦屋村民居: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暨中山县行政督导处机关旧址(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欧氏大宗祠
中山别动大队、滨海区政务委员会旧址
位于南朗镇左步村欧家企巷48号,该祠堂始建于清初,原为欧族弟子的私塾,1932年改为私立左步头小学,现为左步村老人活动中心。
1938年底,中共中山县委成立了一支不脱产的群众抗日武装——中山县别动大队,县委书记孙康任大队长,活动多在左步头小学进行。左步头抗日先锋队成立后,该祠堂还成为先锋队队部。
在1939年7月、9月的横门保卫战中,中共中山县委以“抗先”的名义,以县区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为骨干,成立横门前线指挥部,四区组成了100多人的武装集结队,奔赴前线支援国民党守备军抗敌。
1944年,五桂山抗日力量壮大,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五桂山区开展民主建政,滨海区政务委员会成立,第一次区政务会议在左步头小学举行。是年冬,还在此召开国是座谈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分析国内外当前形势各乡代表和知名人士100多人参会。
1945年“三八”妇女节,区务委员程志坚在此主持召开纪念会。
在欧氏大宗祠举行的传统婚礼,摄于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山市档案杯“和美中山档案传承”摄影比赛入围奖作品《祠堂里的婚宴》,拍摄者:陈立维
(中山市档案馆藏)
石门田心四街五幢房子
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旧址
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石门田心四街4-8号,共五幢房子。
1943年至1944年,这里曾为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机关常驻地方。指挥部和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曾分别在这里举办连排级干部学习班、妇女训练班、青年训练班、班排干部训练班和医护人员训练班。
1944年7月,日军调集千余兵力分四路向五桂山区进行报复性进攻。指挥部召集义勇大队及雄狮队进行作战,击退日军的多次冲锋,击毙日军近百人,日军被迫连夜撤出五桂山区。此战重创了日军的力量,为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赢得了一段相对较长的稳定发展期。
石门田心四街五幢房子: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旧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南塘学校
滨海区政务委员会成立旧址
位于南朗镇南塘村,追随孙中山旅檀华侨简穰之等人出资建造,原名南塘学校,后改名香山小学。
1944年初,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决定以中山五桂山区作为民主建政的先行点,地处五桂山东北部平原的滨海区,民主建政工作开展较早。是年夏,南塘小学召开了100多人参加的本区民主建政座谈会,选举产生滨海区民主政权筹委会。同年10月,在五桂山石莹桥召开滨海区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滨海区政务委员会。
南塘学校:滨海区政务委员会成立旧址
(图源:中山党史官网)
古氏宗祠
中区纵队成立暨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
古氏宗祠位于五桂山区南桥村槟榔山14号。
1943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中区纵队司令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曾先后在古氏宗祠开展革命活动。
1944年10月1日,南番中顺游击区在此召开“珠江地区游击干部和中山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大会”,宣布中区纵队成立。
1945年1月15日,经中共中央批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中山公开宣布成立。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珠江纵队由几十人发展至3000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一股重要力量。
古氏宗祠内设有中山人民抗日斗争展览馆,重现了珠江纵队及其前身英勇抗敌的光荣历史。
古氏宗祠,摄于2005年
(中山市档案馆藏)
上述革命遗址,不过是先辈们足迹踏过的沧海一粟。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市革命遗址总数为111个,这些遗址的一砖一瓦,都蕴藏着革命故事,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宣扬。
文丨陈琳琳
编辑:陈琳琳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山党史官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Hash:484ba70c4ce29733198ed6fa189d95d67e170ff3
声明:此文由 中山档案方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