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称“林”的坟墓,一个万人敬仰,一个香火鼎盛,一个招人热议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人的坟墓被称为“林”,他们分别是山东曲阜的“孔林”,河南洛阳的“关林”,河南安阳的“袁林”。三个坟墓中,一个万人敬仰,一个香火鼎盛,一个却招人非议,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历史上被称作“林”的三座坟墓。

【孔林】

“孔林”原称“至圣林”,位于山济宁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现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人造林和宗族墓群。

“孔林”当初占地面积不过一顷,两千四百年来,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多埋葬于此,历代帝王不断赐给祭田、墓田,因此面积逐步扩大,至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历时三年,大兴土木,建成这座古树三万余株、占地面积达三千多亩的人造林。

相传,孔子去世后,依“厚养薄葬”的观念,据说是葬后不起坟土。孔子的弟子们担心天长日久找不到老师的墓地,故不约而同带着树种来到孔子的墓地,围绕墓地种植了许多树木,作为老师墓地的标志。同时,孔子的不少弟子,还为老师守墓,诸如孔子最器重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和富商,他在老师墓前盖了一座茅屋,为老师守墓六年,这些弟子守墓时,也是年年植树,因此遂有了现在的“孔林”。

【关林】

“关林”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于首级埋葬的地方,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名胜古迹——龙门石窟、东依潺潺的伊河,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在千百坐关庙中独称为“林”,是中国唯一冢、庙、林合一的古代景点建筑

关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帝时得到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朝所建。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进行修建的,空间布局严谨,蔚为壮观。庙前有戏台,沿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

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任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所在地。2008年洛阳市申报的关公信俗,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以来,关于作为忠与义的化身,深受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他的“忠义仁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华侨联络友谊、沟通亲情的重要纽带,关林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华人拜谒的圣域,中国民族精神的脊梁。

【袁林】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始建于1916年6月,建成于1918年6月,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人物、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袁林的营建,是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建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中体西用”为蓝本的陵墓建筑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由于年代比较近,其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1982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袁林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民国初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其名不正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60岁便一命呜呼。袁世凯去世后,他的大儿子袁克定起初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父亲的墓地称为“袁陵”。却遭到当正政人徐世昌的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 袁陵 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当时,徐世昌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于是弃“袁陵”而改用现在的“袁林”。(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6275cb705e69d84072f5dc2f0afb82f79f49a03e

声明:此文由 殡葬服务百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