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公庙:一个名字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乡愁,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最终都要在具体的事物上得到体现。而这些勾起我们乡愁记忆,唤起我们乡愁情感的事物,必定会有一个或蕴含历史典故,或附带神话传说,或纪念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名字。

钟公庙,这个地名便是乡愁集体认同感的寄托与传承。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忘不掉“起点”的名字,都忘不掉这份浓浓的乡愁。

街道因一座庙而得名

钟公庙街道位于宁波鄞州新城区的中心,东邻中河街道,南接首南街道,北连东郊街道,西隔奉化江与海曙区石碶街道相望,距市中心三江口仅3公里。杭甬高速穿街道而过,环城南路、天童北路、鄞县大道和宁南北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街道总区域面积达11.37平方公里,是一个居住、商业文化发展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典型区域。钟公庙街道是鄞州区城市化建设的产物,但其背后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

嘉靖《鄞县志》和清同治《鄞县志》等史籍,都对钟公庙这个地名的由来有着详细的记载。记载称百姓为纪念宋宁宗年间县令钟廉为乡民建造碶闸,除蝗灭灾,故建“钟廉庙”。后庙废择址重建,改名“钟公庙”,镇得庙名。

▲钟园一角

钟公庙一带曾经为鄞县宁裕乡,当时有千余户人口,居民们每逢农历九月十五便会敬“神”演戏。后来,敬“神”演戏的风俗逐渐演变成居民的文化活动,并且还衍生出了农贸集市,热闹非凡。

这一带,1949年5月称首南乡,1950年5月分为首南、新南二乡,1956年5月,首南、新南合并为铜盆乡,1961年1月,改为钟公庙公社,1980年10月改为钟公庙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6月改称钟公庙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钟公庙街道成立。街道正以“争先、协作、务实、创新”为理念,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着力于建设“宜居、宜商、宜业”的城市型品质街道,努力打造居民群众幸福家园新高地。

建庙宇曾三易其址

住在钟公庙街道金家漕社区的黄德富,虽不是土生土长的钟公庙人,却居住在此几十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黄德富喜欢看书,尤其爱历史类书籍,他也对鄞地的历史颇有研究。

2012年,钟公庙街道为弘扬钟公勤政为民的功绩,在新建的钟公庙文化公园内重塑钟公庙宇。街道方面也找到了黄德富,想让其为庙宇匾额题字。结合之前研究的史料,黄德富提议正门匾额用“安境佑民”四字,两扇门两侧的楹联分别用“济世救民万古神灵如在,报功颂德千秋庙食常新”“筑江塘造碶闸除蝗灭灾炳史册,凭钟公吊廉令丰功伟绩垂千秋”,街道方面几经筛选,最终录用了黄德富的这三处题字。

后来,黄德富也撰写了一篇《重建钟公庙记》。在此文中,黄德富详细介绍了钟公在鄞地的丰功伟绩以及民众为此建庙纪念,并三迁庙宇的故事。

钟公名元鼎,字和卿,又字廉,福建晋江人氏。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 至嘉泰四年(1204年),任鄞县县令。那时,他深知水利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刚上任,就对管辖区域内的奉化江进行了实地考察。

▲钟园

为了使农作物不受江水的侵袭,钟廉在任内致力于水利事业,注重灌溉排涝,曾率领民众修筑一条北起今之周宿渡,南至陈婆渡萧皋碶的防洪江塘,并在位于今之奉化江畔的钟公庙街道庙堰村的庙堰头临江之处,建造了一座名叫鹊巢碶的排洪大闸。此外,针对当时蝗虫对农作物构成威胁的现状,钟廉还身体力行地发动广大农民捕蝗灭卵, 消除蝗灾。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深受其益。

为感谢这位造福于民、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当地百姓自发地在鹊巢碶建起了一座以他的姓名作为庙名的“钟廉庙”。到了明代,鹊巢碶废,钟廉庙遂迁至庙跟,并改庙额为“忠廉”。

直到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一位名叫周道遵的乡绅上书清政府,改设庙额为“钟公”,以避名讳。从此以后,“钟公庙” 这个名称就一直沿袭下米。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当地百姓纷纷捐款,对钟公庙进行了重新修缮,为了纪念这次重修,撰写了《重修钟公庙碑记》。

上世纪60年代,钟公庙先后改作供销社、精制厂等之用,庙宇遭受严重毁损,钟公塑像被百姓藏于家中得以保留,庙宇最终毁损殆尽。

1993年, 百姓出于对钟公的敬仰怀念之情,于王家村建造两殿两厢房庙宇,但1995年后因征用、 拆迁等原因,最后也未得到保留。

2012年,钟公庙街道建成钟公庙文化公园。现在,走进钟公庙文化公园,钟公塑像就屹立在广场之上,敬仰怀念之余,也让后人铭记钟公在鄞地的丰功伟绩。

见证钟公庙变迁

70岁的范思润和69岁的陆吉娥,现居住在长丰二村。

其实,夫妻两人是1972年来到钟公庙的。那个时候他俩还不相识,幸运的是他们一同被安排到鄞县农药厂工作,而这个厂就在钟公庙铜盆浦村。范思润笑着说:“那个时候不叫钟公庙,叫东方红公社。”

范思润是厂里的电工,陆吉娥是化验员,因为机缘巧合,两人相识相知,后来结婚。婚后两人还是住在厂方安排的12平方米的宿舍里。

▲陆吉娥在上世纪70年代的工作照

陆吉娥回忆说,那个时候钟公庙只有一个菜场,集市不是天天有,只有固定的集市日。平日里小两口都是吃食堂过日子,赶上有集市日,才能从工厂走上5里路到菜场买点新鲜货改善一下伙食。

陆吉娥的娘家在宁波市区,每次回娘家,陆吉娥都得骑上大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几年后,这一带终于有了一辆过路车。1970年,7路公交车终于开通经过,钟公庙这一带才渐渐繁华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丰一村新建后,接着长丰二村也相继建造起来。范思润和陆吉娥夫妻俩用多年的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忙,在长丰二村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范思润说,即使到了他们入住之时,房子周边也是农田,到下午4时,路上基本已不见行人。

▲农药厂同事合影

但是钟公庙发展之快,还是超出了夫妻俩的想象。几年之内,附近一幢幢商品房拔地而起,随着一条又一条公交线路的开通,钟公庙的发展日新月异。

现在,夫妻俩的儿子已经40多岁,即使每天在高新区一带上班,但还是愿意把新房安置在钟公庙街道。他说住了这么多年,看着宁姜路从碎石子路到平坦大道,钟公庙从乡野郊区到繁华都市,那些都是割舍不掉的乡愁。

钟园承载着历史再出发

2012年,钟公庙街道在现在的联盛广场西侧造起了钟公庙文化公园,简称“钟园”。钟园由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钟公纪念馆和廉商文化展厅四个部分组成。开阔的广场,仿古的建筑,使得这里既显得雍容大气,让人似有穿越时空之感。钟园,为纪念钟公而建,且“钟”“众”谐音,寓意众乐之园;又因钟乃国器,警钟示廉,甚为妥贴。看得出,钟园已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休闲健身公园,更是一个赋予了教育意义的廉政文化建设平台。

▲街道文化艺术节晚会在钟园内举行

廉商文化展厅内钟廉率领民众治水灭蝗的事迹介绍,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他亲力亲为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岁月;部分古今廉政名人,如敢言直谏的魏征、清廉无私的包拯,以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也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而钟园的东南角就是新修的钟公纪念馆,馆内有钟公塑像,一看便知是象征性的。但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钟公成了一种符号,一种勤政廉洁一心为民的符号,他的精神犹在。

▲钟园内梅花讲坛开课,越剧名家吴凤花为戏曲爱好者讲课

现在,钟公庙街道正秉承 “钟公文化”,做足“廉”字文章,使钟园成为集休闲健身、廉政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可谓合乎民心,与时俱进。

地名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然而以庙命名的却并不多,可见钟公庙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地位之重要。当下,钟公庙人也正在将钟公精神发扬光大,钟园无疑是最好的见证。

但是,钟园又承载着新时代的意义,钟园内1300多平方米的文体中心能满足辖区居民阅读、排练、绘画等需求。露天广场方便居民开展各类大型广场文体活动和群众健身休闲运动。尊重历史,承前启后,钟公庙人正在砥砺前行。

来源 | 鄞州日报

编辑 | 超瑜

Hash:0a07cedbc092d6db319b7d8be2d32dad11be1b46

声明:此文由 乡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