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这座600年古村落,除了千年古井,还有不为人知的……
黄埔区萝岗街道有个古村落,一条小河一座小桥,把相邻两村分成水西、水东,后来古石桥被洪水冲断了,桥没有了,便只剩下一个村,叫“水西村”。这里的村民人数不多,大多姓钟。
绕过村口的大木棉树,就走上了古村的“一字街”。街道两三米宽,自东向西,从村头到村尾,耙子似的左边右边串起十几座祠堂和屋舍。沿一字街向西不远,可以看到远亭家塾。
这是全村最老的房子,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是水西开村始祖、钟氏九世祖酉翠用于私塾授学的地方。
家塾的西面墙壁上镶嵌有一块五方碑刻《钟逢庆家传》,它是由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陈其锟撰写。
通过这方碑刻,我们可以大略了解钟姓一支的家族历史,而其中的钟逢庆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主角。
钟逢庆其人
钟姓在今天仍然是黄埔区萝岗街道一带的第一大姓。据《萝岗钟氏族谱》记载,萝岗钟氏奉南宋朝议大夫钟玉岩的父亲钟遂和为“始迁之祖”,到第七世时派分为八房,聚居在萝岗镇的多条自然村内。
其中钟氏九世祖酉翠在水西开村,钟逢庆便属于这一支派,位列萝岗钟姓十九世祖。钟逢庆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活跃于萝岗极有势力的乡绅,不但为水西村,也为整个萝岗钟氏宗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据《钟逢庆家传》碑刻记载,钟逢庆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举人,官至翰林院典簿。他曾负笈省城广州读书,受到越华书院和粤秀书院主讲的器重。
之后,钟逢庆又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萝岗组织社学,并在乡下主持建祖祠、置尝产、修族谱、修筑桥梁道路、调解乡人纠纷、设立义仓等事宜,获吏部称“善治邑”而调省城准备委任。
跪接圣旨的拜亭
在水西村众多文物古迹中,有一座最具特色的建筑,叫润峰祖祠,堂名为“厚德堂”。
据传这是钟逢庆在考取功名、中举荣归后,特别为他的直系先祖十六世钟奇瑞建造的祠堂。钟奇瑞号润峰,曾做过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副榜儒学训导。
润峰祖祠里有一处特别的建筑,叫拜亭,又称接旨亭。
传说这是当年十六世钟润峰跪接康熙圣旨的地方。又传说这是因为钟逢庆得到皇帝的重用,道光皇帝下旨诰封其母屈氏为孺人。
圣旨送到水西村时,便是在此接旨。钟逢庆专门建造这座拜亭来记念此事,同时传知后世,“接旨亭”的名字也由此得来。亭前建七级台阶,代表着功名深厚。
组织萝峰文会
钟玉岩的曾孙钟子还(字复昌)从元朝始在玉岩书院首创了萝岗诗社,此后钟氏后人便将萝岗文会作为传统继承了下来。
清朝乾隆年间,钟氏十八世祖在重修《萝岗钟氏族谱》的同时,搜集了乾隆丁酉(1777) 以前数百年间骚人雅士游览萝峰吟咏的佳作及当地历代文人遗下的诗稿,编印成《萝峰图像诗集》,随同族谱发给各房子孙颂读。这本诗集收录了诗文300首,现藏中山图书馆。
到了钟氏十九世祖钟逢庆,他也是有诗赋学识的进士,曾在道光年间组织过萝峰文会,选择族中子弟中有培养前途的文士,传授文章和诗词的创作技巧。
钟逢庆还为玉岩书院的玉岩母撰写了墓志铭。
在萝岗钟姓始祖钟遂和的墓碑上刻有宋朝右相崔与之撰写的墓志铭, 此铭经过钟金和钟狮两次重书。从墓碑上看到道光五年(1825),萝岗从十八世到二十三世孙参与了修墓,钟逢庆是其中之一。
▲钟氏大宗祠
由此可以看出,萝岗地区钟姓村落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一系列修谱、修墓、置尝产等维系族群、张扬宗族礼仪的活动,都与钟逢庆有关,而且他还是萝岗地区宗族活动的主持者。
在现在的钟家后人眼里,十九世钟逢庆可谓是水西村最“架势”(最威风) 的祖先之一(另外两个是十世钟金和二十一世钟镇藩)。那个时代的钟家有“男不趁墟、女不下厨”之说,可谓富甲一方。
来源: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bf1ee2c2123e91e895866c27aaf46ebaeb5c75c4
声明:此文由 活在黄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