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张珍贵老照片,见证珠海百年以来“历史沧桑”,你还有印象吗?

珠海概述:

珠海市位于广东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东望香港深圳,南接澳门,西靠江门,北连中山。珠海于1953年建县,1979年改为珠海市,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特区范围121平方公里。

1983年增辖原属佛山地区的斗门县,现辖2区1县,陆海总面积764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90公里。共拥有146个海岛,有 “百岛之市”的美称。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35万人,是广东著名侨乡之一。

珠海“百年香埠”老照片,林建军先生修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珠海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的城市建设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独具海滨城市的特点。先后建成一批能源交通、电讯、工业厂房、住宅和市政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便利的陆海空交通网络和邮电通讯网络,建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珠海成为联系内地和港澳以及对外贸易、国际交往的重要口岸。现已形成以电子、轻纺、食品、建材、化工等为主的30多种工业行业,初步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珠海人才辈出,我党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广东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杨匏安以及 “南社”才子苏曼殊等是珠海人。

珠海香洲区现存的“百年香埠”老建筑

珠海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多姿多彩的建筑与海滨风光和谐生辉。旅游景点主要有:圆明新园、珠海烈士陵园、海滨公园九洲城石景山度假村、唐家公祠、白莲洞、竹仙洞、白滕湖度假村等。

珠海市于1998年率先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城市景观获此殊荣的城市。珠海市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作为景区入选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珠海市还先后获得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国家园林绿化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双拥模范城”和 “全国精神文明十佳城市”等光荣称号。

珠海最野狸岛俯视图,位于名亭公园内;

特别鸣谢:

珠海市博物馆、珠海地情网、《珠江晚报》、《珠海特区报》等媒体,

为本文提供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

珠海渔女雕塑,也是珠海的标志;

01、香洲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浮雕

珠海市少年儿童,在革命遗址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02、八卦山阻击战纪念亭

位于斗门区。1940年8月,日军200多人分乘炮艇,从海面登陆入侵斗门月坑。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陈中坚、黄伯灵率部在村前东闸和八卦山布防,奋力抗击,打响了八区人民抗日的第一枪。

后人在八卦山建亭,上书 “月坑老区纪念亭”,以志纪念。

03、北岭愚园遗址

位于拱北北岭村,又名 “竹石山房”。

由北岭村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徐润(1838—1911)兴建于清宣统年间。

1950年,广东人民公安边防局第五分局指挥所在此设立。

1952年关闸事件发生,这里是中方与澳葡代表谈判场所。

在特殊时期,园内建筑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1986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04、蔡义塑像

位于淇澳岛天后宫广场前,古炮台遗址右侧。当年淇澳村的热血青年、神炮手蔡义,率领村民奋勇抗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后人为纪念蔡义和淇澳抗英胜利,在村中天后宫前为其树立雕像。

05、陈芳家宅

陈芳(1825-1906),字国芬,香山(今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离家到香港、澳门等地学习经商,1849年,24岁的陈芳随叔父到檀香山经商,从商店学徒开始,后自立门户,经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而成为华侨第一位百万富翁,被誉为 “商界王子”。

1857年,娶夏威夷国王之妹为妻,被选举担任夏威夷国会议员,1881年,被清政府光绪皇帝钦命为中国驻檀香山总领事。

1890年变卖60万美元之家产归国,在澳门兴办酒店,养殖荷兰牛。在家乡建造房屋时,花费巨资整理村容。

清光绪帝曾赐其 “乐善好施”旌碑。1906年,逝于澳门,葬于故乡梅溪村。

由于陈芳及其父母乐善好施,光绪皇帝特意在其院子外面赐建了四座牌坊以示表彰,这就是著名的 “梅溪牌坊”。在特殊时期,其中一座被人损毁,但剩下的三座却被村民自发地保护起来。

今天, “梅溪牌坊”已是珠海一大文化景观。陈芳传奇的一生,既是一部华侨的奋斗成功史,更彰显着广东人精明执著、开放包容、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文化精神。

06、翠微夜袭战遗址

在翠微村。原为翠微祠堂,1943年底被日、伪军四个中队侵占。

1944年1月18日深夜,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和逸仙队200多人分三路夜袭祠堂,俘敌120多人,缴获枪械一批,一举捣毁敌伪据点。

07、珠海市区内已经为数不多的老房子

下图为前山街道一旧村中的老宅。

08、斗门烈士纪念碑

在斗门区井岸镇。1949年11月4日,斗门全境解放,是日为斗门解放日。为纪念所有为斗门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斗门人民于1980年兴建此碑。

1988年公布为 “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09、斗门南逸陈公祠

在斗门区五山镇三里村禾丰里。

1944年中山八区(今斗门区)抗日游击大队驻地。

10、斗门墟老街

据《斗门县志》及《斗门历史文化丛书》的记载,斗门墟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南宋到建国后,从潮居里到黄梁都,斗门墟镇依靠地理条件优势一直是整个斗门地区乃至现今江门、中山一带的物流集散中心。而坐落其中的古街,则始建于清末,后扩建成型于民初,迄今百多年历史。

一个世纪的光景,足以让这条街道经历战争,经历和平,经历繁荣,经历衰落,经历刺激,最后看透一切,随之坦然。

1850年左右,澳门、加拿大的一些建筑师、牧师等宗教人士经常到斗门镇访问和居住。由于商贸业发展迅速,当时墟镇旧街的建筑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所以,外国商人和本地富商开始酝酿修建街道、房屋。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建筑工程师嘉理慰等人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里陆续建起了广英祥、大昌、祥盛等10余间布匹店,及多间百货店、中药店、米铺、钱庄。

除商铺之外,基督教还建起了福音堂,天主教建起了德式二层楼房的教堂。这些建筑构成了斗门镇清朝古街的全貌,成为珠海市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街。

11、风流桥阻击战遗址

位于斗门区斗门镇。

1941年2月,八区抗日游击大队,与广游二支队冯扬武装部,联合在风流桥伏击前来收拾飞机残骸的日军。

图为 “风流桥”当年战斗旧址。

12、凤凰洞遗址

在唐家湾镇杨寮村村西,位于凤凰山主峰东北面。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和联络点。

解放战争时期,凤凰山武工队员经常在洞内宿营、学习,研究对敌斗争。

1948年1月18日—23日,凤凰山武工队6人在此遭敌军600人包围。

武工队员们坚持战斗6昼夜后突围成功,史称 “珠海凤凰山事件”。

13、凤凰山东坑革命遗址

在前山东坑,包括坑尾、黎屋、上杨、下杨、怀庵、新村仔等村庄。

位于凤凰山腹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白马中队和凤凰山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根据地。

14、凤凰山区革命烈士陵园

在凤凰山南麓的东坑村,占地5300平方米,有诗刻石碑、牌坊、墓碑和3座碑亭。

陵园碑记镌刻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凤凰山区牺牲的127位烈士的英名和英雄事迹。

15、拱北拉塔石炮台遗址

在市区拱北炮台山,鸦片战争后,1841年修筑,以控制澳门。

1849年关闸发生沈亚米刺杀澳门总督的 “亚马喇事件”,澳葡当局攻占炮台,清政府失去对澳门的军事控制权。

下图为 “炮台山瞭望塔”。

16、拱北炮台山战斗遗址

1890年由广州府前山海防军民同知蔡国桢领兵收复。

之后,曾作过拱北关陆路缉私总部。

194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1986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为清代石炮台。

17、古元故居

古元的故居位于珠海唐家湾镇那洲村的村口。据记载,那洲村古姓始祖于明朝景泰年间的古瑜保,是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  

古元的父亲古万建年轻时生有一女古庆云、一子古俊。其妻病逝后,正好遇到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古万建便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巴拿马谋生,在一间华侨经营的商店做杂工。几年后,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当地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又娶了一位黄姓婢女续弦。

18、古元故居挂牌

1912年,古万建因思乡心切,把商店留给两个子女经营,自己偕黄氏返家乡定居。在那洲村口盖起了两间瓦房,购买了几亩田地,又过起耕种生活。后来包括古元在内的六位兄弟姐妹,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古万建精通农艺,是个种瓜能手,他种出的南瓜最大的有几十斤重,被乡人称为 “瓜王”。他将收获的南瓜放置在房间的两厢,堆得满满的。

古万建做事很细心,喜欢在自家的床板、木凳、农具等生产用具上用凿子刻上自己的名字,还在盆碗罐碟等生活用品下面漆上一个字母“B”,意为巴拿马的简称。

19、桂山号英雄登陆点

位于珠海东区的桂山岛

1950年,全国已基本解放,盘踞在珠江口万山群岛的国民党残敌重集兵力,企图负隅顽抗。

我人民解放军 “桂山号”等军舰于5月25日向守敌发动进攻,战斗中,中弹着火的 “桂山号”在垃圾尾岛吊藤湾抢滩登陆,强占阵地,与国民党陆战团展开生死搏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经过半天的激战, “桂山号”大部分同志都壮烈牺牲。

他们的生命,为后继部队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

为缅怀 “桂山号”英雄的光辉业绩,1954年,珠海人民将垃圾尾改名为 “桂山岛”。1986年,该登陆点被列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桂山舰烈士陵园

位于桂山岛桂山港,1980年兴建,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

烈士墓内安葬着从吊藤湾迁来的桂山舰烈士遗骸、衣物、武器等。

21、后沙湾沙丘遗址

淇澳岛后沙湾遗址位于淇澳岛东部后沙湾的沙丘坡地上,地形呈弯弧月状,西靠望赤岭,东临海边顶轮坡小山,北背牛婆湾,西南倚山坡梯田,东南面向伶仃洋。

现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高出海平面4.5米左右。

1984年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晚期时代、到夏商时代遗存的彩陶文物,使之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历史年代较早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22、怀庵战斗遗址

位于凤凰山腹地东坑村,抗日武装白马中队宿营地之一。

1944年12月,日、伪军在这里包围白马中队,中队长冯培正、副中队长缪雨天等20多位指战员牺牲在这里。

23、黄杨山日机撞山遗址

在斗门区黄杨山白足头山坡。

1941年2月5日,侵华日军海军大将大角岑生等11人乘坐的飞机在此处撞山坠毁。

据载,大角是侵华日军在华丧命的最高军衔将领。

24、黄杨山月坑革命遗址

位于斗门区。

1940年2月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在此宣告成立,月坑革命遗址是革命老区之一,保留着当年游击队宿营训练的场地。

此处建有八卦山阻击战纪念亭。

25、解放万山群岛烈士纪念碑

在唐家共乐园内。1957年,珠海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解放万山群岛烈士修建此碑。

正面书写 “解放万山群岛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后面嵌有碑文。

26、抗日烈士纪念碑

在唐家共乐园门前左侧,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

碑正面竖写 “抗日烈士永垂不朽”。

碑文记载着唐家村抗日英雄唐仕明、唐仕锋兄弟的英勇事迹。

27、邝任生故居

在斗门区小濠涌村。邝任生(1911—1942),1936年加入共产党。

先后任中共中山县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中共澳门工委书记、中共顺德县工委书记、南番中顺中心县宣传部部长,1942年被日军杀害。

1937年9月20日,经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共小濠涌支部成立,书记邝任生。

这是珠海最早诞生的 “农村基层党支部”。

小濠涌党支部的成立,影响和推动了斗门各村党支部的建立和发展。

图为邝任生故居。

28、老宅里的深巷子,别有一番岭南气息

下图为珠海斗门区一老村庄里的深巷。

29、六区中学党支部活动旧址

在唐家湾镇。

1949年7月,中共中山县六区初级中学党支部成立,位于今天的唐家中学里面,支部书记刘凯声。

30、卢慕贞故居

在金鼎外沙村。为卢慕贞(1867—1952)父亲所建。

1885年,卢慕贞18岁与孙中山结婚,生下一子两女(孙科、孙娫、孙婉)。

她伴随孙中山奔走于国内外进行革命活动,

1913年后居澳门,1915年与孙中山离婚。

晚年时期,卢慕贞常回故居小住,积极关心家乡的各项事业。

31、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前山马鞍山。高6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碑正面写着:

“为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祖国人民和平幸福而英勇战斗光荣牺牲的邢起、苏广照、李春锦同志永垂不朽!”

碑座大理石镌刻着珠海县人民委员会有关1952年秋发生的关闸事件的碑志,和烈士姓名、籍贯及事迹。

1957年3月由广州驻军公安军司令部政治部立。

32、梅溪民主政权旧址

在前山梅溪村,如今的梅溪牌坊旅游区内。

1944年10月,凤凰山区政务委员会筹建处在此成立,组长甘伟光、副组长王尹。

33、梅溪石牌坊

坐落 “陈芳花园”旧址,位于广东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

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

1987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广东省列为 “省级文物单位”,1992年做过修缮后,2006年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溪牌坊用花岗岩制造,中西合璧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的力学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装饰。

中国牌坊艺术展馆更是汇聚了中国现存的牌坊精品模型。

据珠海市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东介绍,这是珠海 “海派历史文化”的缩影。

34、南门村党支部旧址

斗门南门村意塘赵公祠内。

1939年5月,南门村党支部建立,支部书记先后为赵荣、赵岳雄、罗仲能,发展党员23人。

图为斗门南门村党支部旧址。

35、南屏镇甄贤学校

在南屏镇甄贤小学内,原名 “甄贤社学”。

1871年由我国著名爱国华侨和教育家容闳带头捐资倡办,1906年改名为 “甄贤学校”,是广东最早的民间学校之一。

1912年由容闳的学生容星桥发起集资扩建。

该校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就曾培养造就一批人才,世界体坛名将 “容国团”曾在此读书,练习乒乓球。

1986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36、牛头岛烈士纪念碑

在桂山镇牛头岛石龙山上,碑后有烈士墓。

1950年5月,万山海战参战部队某部48人驾艇到垃圾尾海区侦察,与牛头岛敌舰艇发生遭遇战,除3人生还外,45人牺牲。

1970年,珠海县革命委员会在此立碑纪念。

37、淇澳白石

在淇澳村内,花岗石板结构,总长1000多米,宽1至2米。

1833年,淇澳村民自发组织抗击英国武装鸦片贩子并取得胜利。

村民们用英人赔偿的3000两白银修筑此街,并且也维修了天后宫。

1994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38、淇澳岛天后宫

在淇澳岛淇澳村。建于何年不详。

1833年在淇澳抗英事件中,村民们自发组织聚集于天后宫,用土炮、铜炮、还击英国鸦片贩子的侵扰,逼使英方赔偿3000两白银。

村民们用赔款修筑 “白石街”和维修 “天后宫”。

并建立传说在战斗中牺牲的村民蔡义的塑像于宫前。

39、淇澳古炮台遗址

淇澳村天后宫前,留有当年战斗弹痕。

1833年前后,英美鸦片贩子以淇澳岛西面金星门为据点走私鸦片。

淇澳村民为防御外来势力入侵,筑炮台、围墙。

在1833年淇澳抗英事件中,村民们在此奋力反击,打败侵扰者。

因年久崩塌,仅存炮台残墙以证史。

40、前山夜袭战遗址

在前山街道办。原为旧祠堂,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军侵占。

1945年3月18日夜,珠江纵队一支队 “民族”、 “雪花”、 “马城”(前身为白马中队、长城队)三个中队联合袭击前山伪联防中队获胜,俘敌40多人,缴获枪械一批。

41、前山寨城墙遗址

在前山旧城区、如今的前山中学内。

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明政府为防御外敌入侵,设前山寨,派兵两千驻守澳门周围。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筑城墙,为军事城池。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曾到此视察。光绪十三年(1887年)拱北关开放,驻军撤出,城墙内外建筑店铺、民居。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之后,周围道路更改,兴建楼房,城墙大部分倒塌,仅留北墙136米,南墙24米。

1986年被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2、容闳故居

位于南屏镇西大街三巷1号。

1828年,中国第一位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中国第一任驻美副公使、中国留学生先驱代表人物容闳(1828—1912)诞生于此。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

容闳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

43、容星桥故居

在南屏镇长房街15号。

最早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兴中会会员之一、《中国日报》创办人容星桥(1865—1933)诞生于此。

容星桥于1874年考取官派留美学习,归国后曾参加南洋海军,后到香港从事商业活动。

1895年,由孙中山介绍加入兴中会。

1904年出任《中国日报》襄会理事。

1911年任广东交通司副司长、民国肇建后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最高顾问。

“二次革*命”失败后,抵港从事商业活动。

1912年曾集资扩建甄贤学校。

1929年任 “中山模范县”训政实施委员会列席委员,对家乡建设多有贡献。

44、唐家湾瑞芝祠

在唐家湾镇山房路,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唐瑞芝自建祠堂。

20世纪30年代作过中山模范县政府办公场所,日军侵华时作过日军警备司令部。

1949年后交由唐家中学使用。

45、三灶“千人坟

在三灶岛鱼弄村村西,是1938年被侵华日军杀害的该村村民的墓葬。

1949年由鱼弄村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修建,有墓、纪念碑、栏杆、祭台,1982年建凉亭两座,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1983年与 “三灶万人坟”一起,被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6、三灶“万人坟”

在三灶镇竹沥。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三灶岛民众多次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抗战后,三灶人民将死难同胞尸骨收集埋葬。

1948年,三灶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在茅田村东建牌坊、纪念碑和坟墓,1969年曾作重修,1979年迁到竹沥山坡,重修坟墓、纪念碑、牌坊,并建两座凉亭,占地约1万平方米。

1983年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珠海市人民政府拟在三灶万人坟四周扩建 “三灶万人坟纪念公园”,占地4.5万平方米。

47、三灶岛轿顶山日文摩崖石刻

在三灶岛轿顶山脊旧公路旁边。

摩崖用日文刻在两块相叠的花岗岩石上,记录了昭和十二年和十三年(公元1939年和1940年),在三灶航空基地丧生的44名日本人的名字,这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物。

1994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8、上栅党支部旧址

在珠海金鼎的上栅村。1939年9月中共上栅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卢德耀(1917—2000)。

图为上栅卢德耀故居,亦是上栅党支部旧址。

49、上栅卢公祠

在金鼎北沙村。

大革命时期,临时改造为 “上栅农民协会”旧址。

50、苏曼殊故居

在前山沥溪村苏家巷。

苏曼殊(1884—1918)生于日本。其父苏杰生是沥溪村人,旅日侨商。

苏曼殊6至13岁时在此居住,读书,后到日本求学。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翻译,与陈独秀,柳亚子,孙中山等常有交往。

他多才多艺,能诗文,善绘画;精通多种文字,对中外文化交流多有贡献;

曾创建华兴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8年病逝于上海。有《苏曼殊全集》存世。

其故居于1986年被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51、苏兆征故居

位于唐家湾镇淇澳村。

苏兆征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委员长,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部长,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工委书记。

1929年在上海病逝。

其故居为其祖父所建,1979年公布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苏兆征故居大门。

52、苏兆征纪念学校

位于今天的淇澳岛。为纪念革命烈士苏兆征而建。

图为淇澳村兆征纪念学校。

53、苏兆征塑像

中共早期工运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苏兆征(1885—1929)诞生于唐家湾淇澳村,并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苏兆征,早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22年领导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领导 “省港大罢工”。

54、苏兆征铜像

位于珠海情侣北路附近的海霞新村。

图为香洲海霞公园苏兆征塑像。

55、唐涤生故居

唐涤生(1917年6月18日-1959年9月15日),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今珠海市唐家湾)人,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行内有 “鬼才”之称。他糅合文学电影艺术,为粤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唐涤生曾与薛觉先十妹薛觉清结为夫妇,婚后得一子一女,但此段婚姻维持不到三年后离异。后于1942年,与擅长舞蹈的上海京剧名伶郑孟霞结婚并育得两女。他把吸收了的京剧及舞蹈元素加入粤剧中。

后来,唐涤生得到薛觉先及冯志芬的指导,加上自己苦心钻研名家南海三郎、冯志芬、谢汉扶等人的作品,融会贯通。当任白成立 “仙凤鸣剧团”,便聘用唐涤生为驻团编剧,他便为仙凤鸣编写了《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再世红梅记》等等著名剧目。

由于他辞藻秀丽,深入描写人物情感世界,自创风格,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获得粤剧鬼才之美誉。1959年9月14日晚上, “仙凤鸣剧团”于利舞台首演新剧《再世红梅记》,唐涤生亦在座观看。

演到第四场《脱阱救裴》,不幸脑溢血遽发,晕倒席上,送往法国医院抢救,延至翌日凌晨不治逝世,年仅四十二岁。

唐涤生用短暂的一生在粤剧发展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灿烂的一页,他让粤剧的发展和创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粤剧演员,更带动了潮流,吸引了无数的粤剧爱好者和观众。

56、唐国安故居

珠海唐家湾是唐国安的故乡,唐国安纪念馆建成开馆,是 “清华百年校庆”的一项重要性纪念活动。

唐国安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1873年,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他被选送为第二批留美幼童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初入 “新不列颠中学”,后考入 “耶鲁大学”法律系。

为了实现 “大学梦”和 “强国梦”, 唐国安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57、唐家共乐园

在唐家湾镇鹅岭

原是唐绍仪(1862—1938)私家花园,后捐赠家乡父老。

1874年唐绍仪作为第三批幼童赴美留学。

唐绍仪1912年任中华民国 “第一任国务总理”。1917年出任 “护法军政府”财务部长。

伺候曾任国民政府国务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 “中山模范县县长”。

此间,唐曾在此生活办公。

1938年9月,唐绍仪在上海遇刺身亡。

58、唐家袭击战旧址

在唐家湾镇。

解放战争时期,凤凰山武工队先后袭击香洲、唐家敌警察所,建立情报网。

59、唐绍仪故居

中华民国首任民国总理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99号。

故居由并连成一整楼的前后两座组成,后座为唐绍仪祖父于清朝所建,前座为唐绍仪于1929年所扩建。

唐绍仪在此出生和生活过。唐绍仪故居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

1980年被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60、望慈山

在唐家湾镇山房路,建于1929年,原为唐绍仪私人别墅

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时,常在此居住办公。抗日战争时期,此处被日军侵占作据点;

1949年10月作过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的指挥部;

1959年改建为唐家中学图书馆

1989年,唐绍仪之妻吴维翘在香港委托女儿唐宝瑢还乡,将望慈山房捐赠给地方政府作老人活动中心。

1986年与共乐园一起被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61、三灶林伟民纪念广场

在三灶镇鱼月西洋田村。

1992年,中华海员工会、珠海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林伟民(1887—1927)而兴建,内有林伟民纪念学校和塑像。

62、下栅袭击战旧址

在金鼎下栅村。

1946年4月,凤凰山武工队伺机不断袭击反动军警,成功袭击下栅敌警察所。

63、杨匏安故居

在南屏镇北山村。杨匏安(1896—1931),早年在日本半工半读。1918年在广州教书,兼职《广东中华新报》记者,是华南地区 “新文化运动”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21年加入共产党。

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长常委,广东省党部常委,同时任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书记,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1927年当选中央监察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曾出席 “八七”会议,1928年到南洋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回到上海担任中央机关负责党刊编辑,1930年任中央农业部副部长。

1931年被捕,随后英勇就义。

杨匏安其故居原是一座砖房,门口有一水井,因年久失修,其家人遂于1975年转卖给他人,后此处另建新屋

64、杨匏安纪念学校

在南屏镇北山村,2004年2月由北山小学更名。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第一人”。

65、杨匏安塑像

杨匏安塑像。1986年立于海滨路高坡之上。为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

杨匏安 (1896-1931) , 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

原名锦涛(焘 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

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 “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66、月坑五圣宫

位于斗门区六乡镇月坑村。

1941年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驻地旧址。

67、兆六容公祠

在南屏镇南屏村,原是容姓纪念兆六祖的祠堂,建于清光绪年间,与中共南屏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郑汝森家紧邻。

1939年3月日军侵占中山之际,中山县县立中学、女子中学和师范学校从石岐迁此成立联合中学。

4名共产党员成立中共联中党支部。

不久,南屏党支部成立,书记郑汝森(1902—1940),党员经常在此活动。

68、中共八区区委旧址

在斗门区。

1938年9月,中共中山县八区(斗门)委员会成立,书记邝任生,组织委员邝叔明、宣传委员邝振大。

中共中山县八区区委的成立,为组织领导全区人民团结抗战作出了贡献。

图为1938年10月至1940年8月中共中山县八区区委旧址。

69、中共八区游击训练班遗址

在斗门区。

1939年2月至5月,中共八区(今斗门区)区委在南门新围村崇基祠举办第一期游击训练班,有来自各乡村40多位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

邝任生兼班主任,由延安学习归来的邝叔明、邝振大、邝建玲等任教员,培养了一批抗日武装骨干。

70、中共凤凰山区支部成立旧址东坑村

在香洲区凤凰山腹地。

1943年,抗日武装 “白马中队”和中*共凤凰山区支部均在此成立,由谭生任中队长、党支部书记;

1946年2月,凤凰山武工队在此活动,先后由郑吉、吴当鸿任武工队队长、凤凰山区党支部书记。

71、中山纪念亭

中国纪念孙中山先生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位于前山梅花村,初建于1912年5月。

由香港汇丰银行总经理刘伴樵征得孙中山同意后集资兴建,并由孙中山亲自择地、奠基。

1915年遭台风毁坏,1925年重修,加刻 “天下为公”石匾。

1986年由珠海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同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72、珠海香洲区烈士陵园

位于香洲凤凰南路。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建国粤军第二师新兵营在香洲练兵时发生兵变,27名革命军官兵遇害,后由叶剑英(1897—1986)平息兵变,集资兴建烈士墓。

烈士墓在狮山东坡,有 “碑坊”、 “瞻仰台”、 “墓台”和 “27座烈士墓”。后坡建赍志亭和反映珠海革命斗争进程的巨幅浮雕,立 “赍志亭记”(右上角图)。

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烈士墓建筑物留有叶剑英的亲笔手迹。

1956年由珠海县人民委员会拨款扩建为 “烈士陵园”;

1982年由珠海市人民政府扩建为 “珠海烈士陵园”。

1984年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公布为 “广东省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7年公布为 “珠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被评为 “珠海十景”之一。

73、珠海市革命史料陈列馆

在香洲凤凰南路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

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馆名。

展馆收集了鸦片战争至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1000多件图片、实物,择其典型、精华展示,配以生动的解说词,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较全面、系统地再现珠海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该馆是珠海市对市民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和 “乡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74、卓斋容公祠

在南屏镇。是大革命时期 “南屏农民协会”会址;

抗日战争时期是南屏抗先队队部和 “联中”党支部活动的地方。

75、杨氏大宗祠

珠海杨氏大宗祠,位于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

清同治七年(1868年)依山而建,坐南向北,占地8838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五间三进两旁加厢房的四合院布局。

中轴对称、总面阔41.6米、总进深60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花岗岩石柱础,石条、石板作基础,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等工艺装饰。

门前立一对石狮子,庭院筑上围墙并种上花木。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古朴幽雅。

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 “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清风剑客

Hash:578aa4ee35f622b84910c140fb6b427e6451debc

声明:此文由 缱绻风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