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古建筑: 一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名片...

宜昌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穿过历史的尘封,如今,宜昌早已发展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世界水电之都, 高楼耸立,道路宽阔...俨然一座摩登现代的繁华新城,然而,穿梭在宜昌新城之中,依然能在某个转角,感受到宜昌老城的陈年古味,就像一壶陈年老酒,品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天然塔:宜昌的古城

在宜昌市区沿江大道与横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交汇处的上方,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塔,叫做“天然塔”,也被称作“宝塔”,附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宝塔河。在现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境中,这座塔虽然貌不起眼,但在旧时却是宜昌古城的城标。

历经200多年风雨

依然如故...

天然塔虽名“天然”,但其实并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所建。

晋代,因为宜昌古城正对滨江,江的南岸有座葛道山(今磨基山,相传东晋有名的道教学家葛洪曾隐居于此,所以葛道山被称为“客山”),而宜昌古城背依东山,俗谓“主山”,山势蜿蜒平矮,相比“客山”,显得格外卑弱。风水家认为,“主山”受到了“客山”的欺压。

为了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就在城南青草铺(今伍家岗宝塔河街道办事处)建了一座塔,岿然耸立在江北,与江南的葛道山对峙。据历史文书记载,这座塔是晋代郭景纯侨寓夷陵时所建。

郭璞字景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因为名人效应,由郭璞所建的“天然塔”,也渐渐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据王春煦在《重修天然塔记》中记载,在文安之去世86年之际,已是清朝盛世时期的乾隆十年(1745),天然塔被提出重修,但因财力不够,所以未完工,乾隆五十五年(1790),再次重建,三年后(1792年)终于竣工。重修的天然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高层古建筑,历经200多年,依然如故。

天然塔资料:

天然塔位于宜昌市城区南部长江北岸,与五龙山隔江相峙。塔为砖石结构,呈八棱锥柱形,底直径14米,七层,高45米,有石阶140级,每层四面有门洞,可沿石阶盘旋而上,远眺江上风光。

塔顶装饰着铜宝瓶,四面挂铃,塔檐下有斗拱装饰,塔底有雕刻的八大金刚托塔,造型生动。

塔门面对长江,横额右匾上刻着“天然塔”和“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字样,镌有二龙戏珠彩云图,两边对联:“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

二马路老房子

建筑,被称为石头史书,承载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记忆。

开埠前宜昌老城山城相间,山水相依,居民建筑自成一体;开埠后,西方多国在宜昌设领事馆、开办教会、兴办医院和学校,开设商行。1914年,当时政府聘请英国人编制“拟修宜昌商埠规划”,开始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三风格之一的峡江民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当属宜昌八景之“尔雅明月”与“东山图画”;风格之二是开埠后形成的“万国建筑”,包括宗教建筑,领事馆、海关、邮局、洋行和公司大楼为代表的公共建筑;风格之三则是“民国范”,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这三栋古商铺分别位于新民街1号、南正下街7号和璞宝街45号。在寇老眼中,这三栋古商铺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栋花楼古商铺都属明末清初至1876年宜昌开埠前的建筑。

英驻宜领事馆

宜昌英驻宜领事馆位于红星路42号,建于1892年。需要从路边的一个门进去才能看到,一栋红色外墙的漂亮房子。

19世纪70年代宜昌开埠后,外国迅速侵入宜昌设领事馆,开办洋行、公司。直到百年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这些建筑物的旧貌依稀可辨。此后又过去20多年,今天作为文物抢救性保存住的已是凤毛麟角。

沿着梧桐荫凉的红星路拐进一个街口,就会看到这栋单体小楼,周围是高高挤挤的灰色居民楼。但是,这样的建筑形式终究还是会引人遐想的,特别是在光线美妙的时光里。虽然已经过了幻想和期待的年纪,看着自己撷取的片段,也会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落到了实处。

邮政巷:掩映不住清幽小巷

这是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米的小巷。然而,就在这条小巷两则的青石墙上却深深镌刻着宜昌百年的岁月。

1912年,这条一头通向长江边的码头,一头连接着当年使馆区的怀远路(现今的红星路)的小巷,因巷头设立了一家邮局,从此它便有了自己的名字——邮政巷。

藤萝蔓娑,掩映不住小巷清幽;风声雨声,正是发幽古之情的时候,就有了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如果再出现一个穿着海派旗袍、撑一把小伞的女子,恍惚之间,就会走进陈逸飞的油画、戴望舒的雨巷。

镇江阁:天下第四楼

镇江阁旧照)

宜昌镇江阁。镇江阁有“天下第四楼”之称,气势雄伟,威镇三江,始建于康熙38年,今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占地1336平方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

阁分四层,飞檐翘角,金瓦银脊,高26.29米,上有34根盘龙柱,下为青石雕龙须弥压,有汉白玉雕栏。登阁远眺,葛洲坝和宜昌城区美景历历在目。

在这里,定格了老宜昌永恒的片断,一幢幢古朴的小楼,有的高墙门罩,深樨庄严;有的小巧玲珑,秀丽端庄...穿行其间,没有太快的节奏,有的,只是对宜昌几百年的沧桑变迁的唏嘘感叹...

来源/ 爱上宜昌

主编/ 王光荣 编辑/ 刘巍

合作热线:15926988868

Hash:7cd19a76e0ae51cf00f6a273efbaa73565ff2714

声明:此文由 三峡大圣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