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普丨时光隽永中的厚重镇江——青少年线上红色历史科普课程 第四期

鸦片战争后,为支付军费和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捐税沉重,地主也加大对农民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描绘清政府腐朽和人民饱受压榨的宣传画

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镇江曾被太平军占领了4年7个月的时间,从1853年3月31日至1857年12月27日。太平军在镇江留下了太平天国新城、招隐山战壕遗址历史遗迹

正当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伙同法国趁机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5月,英法联军逼近天津,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英国人蛮横地提出,要确立领事裁判权并在各通商口岸建设领事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于1858年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1861年年初,英国参赞巴夏礼、舰队司令和普来镇江,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租地协议,地界“西至小码头东至屏山下,南至银山门街,北至江边”,共156亩。镇江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英租界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英租界。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情形

镇江租界设立时,中英双方签订了租地批约。在批约中议定,出租的土地区域内“照领事官所定章程办理”,租界从此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

英租界设立后,英国人在租界的四围都竖立界碑,表示这是英国人的地盘。

大英租地界石的拓片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英国人在云台山上建造了新的领事馆大楼。

1880年镇江英国领事馆一带的景象

除领事馆外,英国人在租界内还建立了工部局、巡捕房等殖民统治机构。

工部局旧址,是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英租界设立后,英国人在镇江愈发张狂,屡犯恶行,常欺压百姓。在1889年,一名叫康麻子的小贩,遭到巡捕驱逐痛打致昏死,这一事件成为了导火索,激起了群众的民愤,民众冲进领事馆,要求交出凶手,当时英国领事馆惊恐之中拿出了手枪,在打斗中,油灯落在地板上,三层洋楼烈焰冲天,大火一直烧到夜里两点多。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的“火烧洋楼”事件

火烧领事馆事件后,租界当局慑于镇江民气,不敢太过追究,辞退了所有的印度巡捕,仅用华人,但清政府屈辱,赔偿重建了领事馆。位于办公楼金顶的侧面的1890便是重建的年份,同时也是镇江人民轰轰烈烈反英斗争的见证。

1890年重建的英国领事馆办公大楼

镇江英租界收回分事实上收回和法律上收回两个阶段。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大部队进入镇江,镇江人民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英国驻镇江领事怀雅特被迫于3月24日上午十一时致函镇江商会,声称今天中午十二点将撤走租界内的所有巡捕岗位,请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转请镇江警察厅长袁季梅中午之前遴派警察会同商团团员接管租界治安。3月24日中午,陆小波在民众的支持下,率商团团员接管了租界,警察厅将教练所的学警也调入租界接岗。

陆小波

1929年11月15日中午12点,镇江英租界正式移交典礼在原英国驻镇江领事馆内举行。

英领事波朗特出售镇江前领事署地的各种地契等凭证

1933年10月,英国总领事波朗特函请陆小波作中介,将镇江前领事署地产连同房屋售于江苏省民政厅长、镇江人赵启禄,至此租界的最后一点孑遗也不复存在。1964年,赵启騄的女儿赵德如将英国领事馆的房产及地契捐给了镇江博物馆

更多精彩内容

Hash:491345d0560adfd10448715a9ee9c10e83f6cbf9

声明:此文由 博物馆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