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宜昌镇馆之宝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

宜昌市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

楚文化相互交融

造就出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昌博物馆联合三峡日报新媒体公司

推出的☞“六大镇馆之宝”

评选结果出炉啦

一起来看看“镇馆之宝”

01

“楚季”铜甬钟

文物简介:西周晚期,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一级文物。钟体呈合瓦形。圆柱形甬,中空,凸箍状旋饰云纹和凸点纹,绹索状曲形斡。平舞,舞面饰对称四分云纹;篆部以凹弦纹间隔划分为枚带12、篆带8;枚带每组3枚,共计36枚,枚较长,分两节,底粗顶细;篆带饰窃曲纹;正鼓部饰对称“工”字形云纹,于部向上收成弧形,铣部下阔。钲部刻有铭文:“楚季宝钟,厥孙乃献于公,公其万年受厥福”(“福”字位于正鼓部左侧)。该钟是我国第一次考古发现的西周时期刻有“楚季”铭文的楚国铜钟,同出的共有12件甬钟与一件大型铜鼎,其发现为早期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大线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02

鎏金铜熊

文物简介:东汉,秭归八字门M19出土,一级文物。四件形制略同,大肚,单膝跪地,两前足扶膝,身后平伸一方形底座,座上有一方孔。通体鎏金,线刻毛发,腹下方阴刻圆圈纹。这套铜熊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可能用于支撑器物的四角。类似器物考古发现中极为少见。

03

雕虎玉璏

文物简介:西汉,宜昌前坪M73出土,一级文物。米黄色,局部泛红褐色,长条形,正面饰圆点纹,侧立面饰镂空虎形和卷云纹,虎足部蜷曲,尾部盘于璏另一侧,虎背与虎头部饰镂空卷云纹。此器制作精良,造型生动,为剑鞘上所附配饰。

04

“秦王卑命”铜甬钟

文物简介:战国早期,枝江云台新华大队出土,一级文物。钟体呈合瓦形。圆柱形甬,上部两侧有旋纽各一;钟身有圆形乳丁36枚,篆部用六道凸弦纹分区,其间填以蟠虺纹、云雷纹和绹纹,正鼓部饰两组蟠虺纹。于部向上收成弧形,铣部下阔。钲部铸有十二字铭文:“秦王卑命竞墉王之定救秦戎。” 有专家认为“競之定”即楚国的王室贵族楚平王的儿子,铭文大意为:秦王亲自下令竞(去某地)筑城。秦王到定,救秦国的军队。该钟在楚国城址内发现,制作精美,纹祥繁复,对研究战国时期楚、秦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05

附耳蹄足蟠虺纹铜鼎

文物简介:春秋中期,当阳金家M9出土,一级文物。直口,方唇,束颈,弧腹较浅,圜底,附耳,蹄足,隆盖,盖顶有环形捉手,盖缘有三个扁形平齿用以卡住鼎口。上腹饰两道绳索状凸弦纹,间饰蟠虺纹,下腹饰一周蟠虺纹与一周蕉叶纹。盖面饰三周凸弦纹,间饰蟠虺纹,捉手饰重环纹与菱形纹。蹄足上端饰兽首。器表面蟠虺纹精细繁缛,装饰华丽、器形大气伟岸。代表了春秋时期楚国冶铸工艺的先进水平。

06

宜昌关石匾

文物简介:清,原宜昌市文物处移交,一级文物。石质,长方形,从右至左阴刻楷书“宜昌关”三字,字体涂黄漆。左下角缺损。此匾原嵌于清晚期宜昌海关的大门上,是宜昌近代开埠通商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

来源丨 宜昌发布

记者丨王林

编辑丨王思卓(见习) 编审丨翟婷婷

转载须注明来源

Hash:991d9aafa3644e32d7205d462960867463789f69

声明:此文由 今日上海最前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