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这个村开始修缮古建筑,宁化又多了一个文化旅游新亮点!
三明有一个村,可能你还未听说过
但是央视已经多次采访过这里。
延祥村是宁化县泉上镇最边远的高山行政村,也是宁化县域内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村庄。
延祥村四面环山,走进村子,“紫气东来”村心凉亭,穿塘曲径,石板路边的明清时期的老屋比比皆是,大都是砖木结构,客家人居显著特点,有的飞檐翘角,雕窗画栋,村子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美。
泉上镇延祥村党支部书记杨煌介绍,南明永宁王妃彭氏在此抗清,红军曾经在此驻扎,还出产延祥贡茶,延祥村确实有其历史文化特点。经过新农村建设改造的延祥,通村公路已经全部硬化,路边种上了树,立起了路灯,还设立了不少停车位,新农村建设让延祥村貌焕然一新。老房子也得到修缮和保护,修旧如旧,行走期间,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值得游客来探寻。
接下去,村里打算把延祥至泉上的公路拓宽,方便游客进出;保护古建筑,对下村传统村落修旧如旧,和企业联营建设贡茶基地,丰富旅游内容。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地处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交界处,群山耸立,路隘林深,素有“五里横排十里岭”之称,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偏远山村,现有238户1200多人口,但常住人口不到一半。延祥自古有“诗书之邦”和“文化之乡”的美誉,为三明市历史文化名村,仅明清两代有功名者就达220余名。近年来,各地专家学者、文人骚客纷纷前往游览,考察探究,对这个环境优美,有儒家风范的文化之村兴趣盎然,尤其是对精美的明清古建筑群叹为观止。
延祥村
明清建筑鳞次栉比
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官家后裔刘东升携家眷避乱到此,垦荒立业。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宋著名理学家杨时的后人杨五九路经此地,眼见野地里跑过瑞鸡玉兔,大为惊喜,连忙划地插上标志,在这里大兴土木,并把村子改名为“延祥”。
延祥村依山而建,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巷弄相连而通道参差,展示出古村落独有的原生态景观。村道皆由大块长条花岗岩铺成,大部分老房子均为砖木结构的明清古建筑,高墙深院,飞檐翘角。村中保存有为数可观的古瓷缸、古牌匾、古香炉、古字画、古井等物品,活像一处“明清村级博物馆”。村内的门楼也颇有特色,有外门、内门、厅门数重,站在外门抬眼,可见高挑的马头墙,门楼上嵌有一块块缀满人物、花鸟、鱼虫形象的砖雕。
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
延祥村现存明清古建筑18幢,保存完好的有10幢,6幢还有人居住。在村道旁,建于乾隆年间的“三五应泰公祠”,大门古墙虽有几分残缺,但依旧古朴壮观。杨鼎铭故居建于清乾隆末年(1795年),砖木结构楼房,房宇四周砖墙包围,仅前后两门进出,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屋宇仿照宫廷园林设计,属殿堂式风格。村中还有宋德祐元年(1275年)建的古墓、有南宋时兴建的社坛(里社坛)、宋至明代先后兴建的新林寺、元末兴建的德馨祠以及明、清时期兴建的东岳庙、崇福堂等十八处古建筑。
祠堂前的清代功名柱
该村生产的“延祥茶”还是古代进贡皇上的“贡茶”。在一户人家的中堂上,至今还保存着一张清朝的捷报,相当于现在的喜报,张贴在神龛两侧的木板上,字迹清晰可辨“贵府老爷杨名驹,奉旨恩授监元,送部注册候选州左堂遇缺,荣任,京堂。”据说,村民家中还保存着清康熙甲午科举人杨大翔入京赶考途中从江苏镇江写回来的家书,只是主人不肯示外,外人很难看到真迹。
战地遗址保存完好
九龙古寨地处延祥村东南,距村3公里多,四周如堑,山巅九龙潜形而伏,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险。宽阔的山寨方圆千米,墙厚三尺,高近一人,全用乱石砌成。踏着苔迹,依稀可见当年水井、耕地的遗址,还有那残破的寨墙和战壕。用条石砌成的寨墙上,“元亨利贞”四字清晰可辨,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让人浮想联翩。相传,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南明永宁王妃彭氏用八口大瓷缸满盛着财宝,辗转来到九龙寨,聚集2000多人反清,后兵败被杀,其资财和古瓷缸散落延祥民间,延祥村至今还保存着两口明代釉花大瓷缸,每口有五百多斤重。在一座明代的院落里,上厅与下厅之间的天井内,还放着一口巨大的釉花瓷缸,高1.3米,口径约1米,缸内外壁施釉,外壁雕着六幅不同的浮图,均为古铜色的飞龙腾凤和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延祥村村民杨祥鑫解释说,民间传说这口瓷缸产于明代,为当年永宁王妃彭氏盛满财宝的古瓷缸,一直以来放在花台前盛水浇花用,遇火患时也便于提水灭火。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红色遗迹见证烽火岁月。石狮岭伏击战又称为延祥伏击战,或称为延祥石狮岭伏击战。1933年7月初,彭德怀、滕代远奉命率东方军入闽作战,首战宁化泉上土堡。7月9日,东方军围困泉上土堡,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红四师师长张锡龙、政委彭雪枫率部到达宁化、清流交界的延祥设伏。是日上午9时,敌一五六旅旅长张兴隆率敌二○九团从清流北上增援,进入红军伏击圈,被红军一举歼灭。延祥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红军作战指挥部,墙上保存着当年红军标语和“捷报”。石灰壁上的两幅红军宣传标语保存完好,分别写着“优待白军俘虏兵,医治白军伤病兵,打倒签订上海卖国协定的蒋蔡军阀,成立抗日的士兵会。欢迎白军弟兄们拖枪过来当红军。”“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军阀,白军士兵们,赶快起来杀死你们的反动官长,拖枪到红军中来。”
花灯会传承600年
延祥花灯会,传承600多年的古民俗。2018年7月,延祥花灯会被列入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型花灯是久居这里的官、杨两姓各族各系族人集体自发扎制而成,小型花灯则由各家各户自行完成。花灯款式有后龙灯、花缸灯、莲花灯、花钵灯、年画灯、连环灯、鲤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灯、年年有余灯等。数百年来,延祥花灯以其结构巧妙而闻名于闽西各地。据《延祥村史志》记载:昔时热闹时,有三十余担铜锣、十多堂锣鼓、十余棚故事竞游,一路笙箫和鸣,鼓乐阵阵,欢声笑语,煞是热闹好看。
如今,每年正月初七,延祥村会举办一场喜庆的花灯会。当晚,夜幕降临,花灯被逐一点燃,厅堂院落人头攒动。参加灯会的男女老幼或拎着或举着自家扎制的各具形态的花灯,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灯龙。起灯了,伴着阵阵喧天的鼓乐声,写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等美好祝辞的各式彩灯蜿蜒游向村道,穿行于青石古巷中,犹如一条披着节日盛装的长龙。花灯队伍所到之处,爆竹声声,礼花阵阵,把夜空点缀得如同白昼,小村庄沸腾了。当长龙游至杨氏祠堂穿越古街时,花灯会达到高潮。
历经百年风雨,延祥村依旧保持着古建筑风格,一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民风民俗。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延祥村积极将保护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文化开发相结合,让藏在深山的千年古村为越来越多的外人所知晓。2016年11月,延祥村被住建部等七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政府也将它列入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之列,千年古村落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三明文旅综合
本期编辑:鲍林玲
Hash:4510aad88e5039f1eab333a6608aa86ff9cefe27
声明:此文由 三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