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板桥”的前世今生:昔日古道驿站 今朝经济文化重镇

昆明板桥街天常见的面人是小朋友的最爱 记者江洋/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叫“板桥”的地方有27处之多。百度百科可以查询到的词条中,记录有云南的5处。而事实上,云南叫“板桥”的地方远不止这5个。昆明、保山曲靖泸西,均有以“板桥”为名的地点。并且它们当中,有不少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保山的板桥古镇——那里曾是滇西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帮穿行,骡铃悠扬;那里曾是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聚集地,洞经古乐、甲马文化、乌铜走银在那里汇集。但令人遗憾的是,前不久,挖掘机开进保山板桥镇,“野蛮施工”让当地已穿越千年的青石板路毁于一旦。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去探访云南还有多少“板桥”,想去追寻它们的前世今生,想去知晓它们今天过得可好。

昆明

乡街子变身超级淘宝市场

作为昆明人,如果连大板桥、小板桥都不知道,多少有些“不合格”。但如果只简单地将这两个“板桥”作为赶集、采购果蔬之地,又显得比较浅显。其实,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此后的发展,昆明的大、小板桥都占有一席之地。1849年,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曾到小板桥参观。上个世纪,红军曾在大板桥佯攻昆明,为顺利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如今,小板桥已融入都市居民的生活,每逢赶集,到家门口采购新鲜果蔬、品尝羊汤锅成为一种时尚。而大板桥也从昆明长水机场投用后,开启了它崭新的使命。

小区居民出门就可品尝羊汤锅

对不少老昆明来说,每逢周日,就是赶小板桥的日子。在这里,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戴的、耍的、干的、鲜的,样样都有。整个乡街也颇有“章法”——所有的商贩约定俗成一般,划块经营,有服装一条街、羊汤锅一条街、花鸟鱼虫一条街、宠物一条街……如同一个超级百货商场,满足着所有人的需求。

史料记载,小板桥集市于1714年4月28日,由绅士李文秀等13人联名呈报当时云南府昆明县太爷批准,在全国乡街子中有重要地位。还有史书记载,1982年时,小板桥就可容纳5000人同时赶街,日成交量在12000多公斤(当时主要以粮食为主)。2003年来,小板桥街天市场划归社区管理后,范围逐渐扩大到洋浦、小板桥、鸣泉3个社区。如今的小板桥街天,羊汤锅、花鸟鱼虫、各种水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很多市民称其为:超级淘宝市场。小板桥街道办曾进行相关统计,街天有超过10万人来小板桥赶集,成交金额也在100万元之上。现在,小板桥赶街已外扩到广福路一线,“彼岸”等一些小区的居民周日出门就可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可品尝到独具风味的羊汤锅,非常受欢迎。

除了赶集也是机场重要配套地

大板桥镇地处昆明东郊20公里处,大板桥街天在周四举行,由于周围农户多,这里的商品都非常原生态。和小板桥划块赶集不同,大板桥赶集时会占用整个街面,客运、货运车辆和摊贩混杂在一起,一两分钟的路可能10钟才能走完。

官渡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建坤介绍,大板桥和小板桥原来都是指桥,而且都是宝象河上的桥,大板桥靠近宝象河源头,小板桥则在下游。记者从云南地方史学者赵立处也了解到,“板桥”这一地名不是昆明独有,由于中国传统上喜欢以标志建筑来命名,全国各地都有“板桥”分布。有河就有桥,大板桥、小板桥就以其规模大小来区分。大、小板桥都是物资集散地,但小板桥相比大板桥更靠近昆明城区。小板桥现在还保留有“小板桥街场碑”,这是昆明市(清时叫昆明县)颁布的第一个刻有市场秩序的碑文:“不许欺行霸市……”

赵立表示,从古至今,大板桥都是从东边入昆的必经之地,是交通要道。旧时,这里已形成以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集贸市场。甚至于昆明一些摊贩都到此地倒菜贩卖。现在,由于大板桥靠近长水机场,又划入滇中新区托管,其发展定位有了变化,在物流、航空配套等方面将成为昆明长水机场提供服务,完善设施的配套基地。

据了解,按照新区规划和产业定位,大板桥将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突出临空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金融会展业、总部经济、现代物流、航空服务、科技研发等区域性服务业,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外向高端服务中心。

昆明小板桥街天的美味羊汤锅非常受欢迎 记者江洋/摄

延伸阅读

昆明还有这些板桥

禄劝板桥:禄劝县屏山街道下辖村,属于坝区。

寻甸板桥:现名陆哨乡,老一辈居民称其为“板桥”,距离寻甸县城车程1小时左右。如今广泛种植洋芋,是寻甸洋芋主产区。

石林板桥:位于出石林县城往大叠水景区方向,已并入鹿阜街道办事处。由于当地水源丰富,种植了大片蔬菜。本报记者 张勇

释疑

为什么云南叫“板桥”的地方这么多?

对于这一问题,有人分析:古时,云南多是土著少数民族,他们过河通行多是搭建吊桥、藤桥、竹桥、木桥,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都是工艺简单、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独木桥之类的过河工具。明朝沐英率军入滇时,需要建造更多坚固耐用结实的石桥,进而也带来了先进的建桥工艺和技术,开始建造石板桥和石拱桥。比起木桥、藤桥、竹桥等,石桥更加坚固耐用,不会腐烂,更耐火烧,不容易被损坏而且通过能力更大,因此容易被人记住。因为当地都是土著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不容易记住具有军事坐标位置的地点,就以建有石板桥的地方为地名。

同时,以“板桥”命名还可以包含更多涵义:有桥就必有河,有河,两边必有山。一座板桥就包含了河流、山谷、桥梁等地理信息。同时,选择建石板桥的地方,都是具有军事、交通价值的要道,必须派兵驻守或实行军屯,久而久之,繁衍生息、屯垦聚人,形成了人口较多的地方,并以“板桥”为地名了。而需要大量劳动力、更高技术手段修建石拱桥的地方,其价值更大,是更重要的军事、政治、交通要地,因为投入巨大,都会给石拱桥起一个具体的名字,如建水很多重要的石拱桥如双龙桥、乡会桥等等,并且在这些地方形成了更大的县城。(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任锐刚)

保山

昔日丝绸古道驿站 今朝经济文化重镇

东汉明帝时,两岸梅花盛开,河水环流。当时因河面较宽,来往行人要靠“竹索或木舟摆渡”,曾得名“梅花古渡”。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从内地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古道”上(即“蜀身毒道”),就在必经的“梅花古渡”设有重要驿站。相传,三国时诸葛武侯兵临永昌,时下永昌乃一平原,荆棘满野,古木参天,大河横流,仅以索舟摆渡,难于过往。诸葛听闻,便传令前锋部队:“架木为桥”。于是,梅花古渡口架桥起木,面铺平板,称为“板桥”,板桥古镇从此得名。

板桥古镇地处保山坝北端,距保山城5公里,历来是滇西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文人雅士闲赋休憩之居。西汉时期,板桥古镇便形成了集贸市场。旧时青龙街上,商铺票号200余间。至今仍流传着“万家的顶子、马家的银子、赵家的牌子、戈家的饼子、董家的包子、丁家的馆子”和“板桥米线”的传说。而板桥古镇也保留了诸多历史遗迹:青龙街、北津街、古道钉掌铺、万家祖祠、马家大院、老茶馆、旧马店、古戏台、古民居风貌犹存,传统工艺竹藤篾木加工、栎炭土炉糕点、银饰、草编制作店铺林立,号称“迤西第一大集市”。保山的母亲河——东河,从北向南经板桥镇穿境而过。东河南端,在清光绪元年,北津桥翻修重建为长亭,两旁柳丝垂拂,烟雾缭绕,称“北津烟柳”,景色宜人。

板桥,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小镇,从远于想象的历史时空飘来;板桥,一个诉说着抗日风云和沧桑巨变的古老小镇,从长于诗行的悠悠古道飘来;板桥,一个风景怡人、多彩多姿的西南边陲小镇,从美于梦幻的永昌故地飘来……现今的板桥镇,是全国重点建设镇、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旅游小镇、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山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重点打造乡镇、保山市级特色小镇、隆阳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2015年11月,板桥镇被列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制镇。(春城晚报 记者崔敏 通讯员蒋怡繁)

曲靖

罗平陆良宣威都有 3个古镇各有渊源

在曲靖,就有3个叫“板桥”的地方。关于众多“板桥” 地名的由来,曲靖人给出的答案也是各有千秋,自说一体,有的说“板桥”,顾名思义有“板”有“桥”,肯定与河有关,河道上架设木板之类得名;还有人说“板桥”,按曲靖话说就是桥建设得“板扎”……

罗平板桥 “滇黔锁钥”重镇

关于罗平板桥镇的由来,据当地板桥镇文化站提供的《板桥古镇》一书序言介绍,罗平板桥历史悠久,数百年来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板筑成楼看四周山水清奇,何年玉笛新吹许有仙乘黄鹤至;桥通古道为三迤滇黔锁钥,此去金戈渐息应无警自碧鸡来。”200多年前,板桥阁上悬挂的这副对联真实写照了当时景象,有景有人,细读犹如岁月浮现,可能是郑燮郑板桥,罗平板桥之名由本书已有出处。

板桥位于罗平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拥有古色古香的板桥民居大院和寺庙祠堂古建筑,是昔日车水马龙,你来我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当时有“旱码头”和“滇黔锁钥” 重镇之美称。

陆良板桥 洞上架木板得名

这一板桥镇地处陆良县北部,镇政府驻地板桥村,距县城15公里,距曲靖市45公里。东连活水乡,南接三岔河镇,西邻方华镇,北与曲靖接壤。国土面积177.88平方公里,辖板桥、石坝、车马堡、马军堡等17个村民委员会。境内三面环山,东有龙海山,北有竹子山,西面有底山丘陵,坝子开阔平坦,北始于响水坝,南至摆羊村委会,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镇。

板桥镇的由来,据陆良县史料记载,板桥地处陆良县境东北交通孔道,其间有“北涧” (今板桥河) 相隔,涧上架木板桥一座,得名“板桥”。其后,虽几经改造,易木以石,“板桥”之名仍然沿用至今,居民定居于桥之南端,取名“板桥” 村。上架有木板桥一座,故得名“板桥”。

宣威板桥 沟壑上垫木板由来

宣威板桥曾经是宣威市南部毗邻市区的一个乡镇,随着城镇化发展,现在改为街道办,地盘沿用当时乡镇管辖,距宣威市区17公里,国土面积395415亩。

据宣威市文化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宣威板桥由来已久,其得名据称当时辖区沟壑上垫上木板,相传乃南方丝绸之路,马帮由宣威可渡进入云南,上板桥进入云南内地。板桥街道办下面还有个板桥村,处板桥街道办的中心驻地,板桥村原名龙山铺,清初因村西北一小河上铺有一木板桥而改名为“板桥”。这里还是红军长征途经地,1935年,红九军团长征途经这里,军团部驻板桥小学内,团部就有一位板桥村的名人徐文烈。(春城晚报 记者蒋琼波)

泸西 河流水库村寨 均有这一名字

虽然当地曾有官员想把它改为阿拉湖,但在国家标准的地图上,这个与陆良、石林接壤的泸西县西北角水库,仍被标为板桥河水库。

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板桥河水库,上世纪80年代曾进行扩建,因水源来自于板桥河而得名。而板桥河的两岸,则分别有板桥大寨和板桥村。

为何叫做板桥村?当地中年人称,可能是水库建成前,板桥河上有一座吊桥,因吊桥上有木板而得名。不过,这座吊桥已因水库扩建后水位提升而被淹没。老年人则称,更早前,过河是通过木马架上面搭起来的木板桥,因此那条河就被称为板桥河。

但是,也有人反称:板桥河的名称肯定在建成吊桥之前就得名,而板桥村也应该是先有吊桥之前就存在,因此才会建桥供人过往。有意思的是,板桥河水库位于泸西县西北角,而在北边、西边的陆良县和石林县,还有两个叫“板桥”的镇,这两个板桥镇与泸西县的板桥河毫无关联。但在泸西县南部的红河州其他县市,则很少有叫“板桥”的地名。(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任锐刚)

Hash:6269018a2db9673d8062f972e2242599416c39bc

声明:此文由 昆明信息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