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梅州人苦寻60多年,等来这样一张照片… 扩散让更多英雄回家!

一张泛黄的照片里

有位梅州

让一个家庭三代人

苦苦寻找了60多年

梅州人张自祥(右一)抗美援朝纪念照(林玉莹 摄)

而背后的故事

更是令人泪目

“今年清明节扫墓要向爷爷奶奶汇报,我去湖北看望过大伯了,他是为报效祖国光荣牺牲的。”今天一早,丰顺县埔寨镇埔北村村民张小明和儿子自驾前往湖北省赤壁市,到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看望”他的大伯。

张小明口中的“大伯”

是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

广东丰顺籍烈士张自祥

公安军77团3营10连战士

1951年24岁时入伍

1953年4月20日牺牲

葬于湖北赤壁羊楼洞

张自祥烈士墓(余发海供图)

该烈士墓群曾半世纪无人祭奠

成荒野坟茔

张家三代一直寻亲无果

直到有一天

......

三代人60多年寻亲无果

我大哥入伍前还未成家,牺牲后部队给家里送来一张大哥坐在坦克上的相片,还有一套军服、一块手表和300元人民币,但没人知道他身在何处。

张自祥小妹张绿香告诉记者,30多年前母亲逝世,家里几次搬迁,这些遗物也遗失了,但张家几代人对张自祥的思念从未间断。

张绿香和张小明正在看烈士张自祥的抗美援朝纪念照(林玉莹 摄)

回忆起小时候的场景

张绿香不禁流下眼泪

以前听母亲讲过,小时候家里穷,我大哥懂事起就在附近一个地主家放牛,为了改变家庭窘状,他瞒着家人去参军,想着去当兵能有出人头地的时候,谁知去了两年便牺牲了。

张小明告诉记者

从奶奶到父辈

再到他这一代

张家三代人六十多年来

一直没放弃寻找张自祥的长眠之地

他说

奶奶生前一提起大伯就伤心落泪。听当时和大伯一起报名参军的同乡老战友张千祥介绍,当时参军是在村里的大祠堂报名,然后到县里训练三个月,大家就分配到各地服兵役了。我们四处打听寻找,但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没有文化、生活拮据,加上大伯不知去向,导致无处可寻。

外省来信揭开谜团

2011年

一封湖北省的来信揭开了谜团

张小明告诉记者,“余发海警官委托志愿者找到我家,送来信件,信件里装着关于我大伯的相关资料,其中有一张大伯抗美援朝的纪念照。他还告诉我们大伯当年被抽调去抗美援朝身负重伤,运往野战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救治无效牺牲,安葬在湖北赤壁。”

张小明拿着张自祥抗美援朝纪念照(林玉莹 摄)

张自祥同乡战友张千祥亲笔证明信(林玉莹 摄)

那么这位余发海是何许人物?

他又是怎么找到张自祥的亲人呢?

原来,余发海是

赤壁市退休警察

余发海本人(余发海供图)

他被央视誉为现实版《集结号》“谷子地”原形人物,曾获“全国十大真情人物”、央视CNTV“中国好人”等殊荣。自2015年起,他为“沉睡”了半世纪的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142名烈士万里寻亲,目前已找到24省110县市116位烈士亲人。

2010年9月,根据张自祥碑文的故乡信息,余发海写了一封《寻亲信》寄给当时埔寨镇的党委书记,张自祥的个人信息也很快得到证实。

2011年,余发海把这事告诉了在广州工作的广西籍烈士后代范伯成和覃露玲夫妇,他们专程开车去到丰顺埔寨,帮忙找到张自祥烈士的亲人。据了解,张自祥是羊楼洞墓群第104位找到亲人的烈士,早在2007年,余发海还帮助广东梅县籍另一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2011年《南鄂晚报》对张自祥找到亲人事件报道(林玉莹 摄)

“像张自祥这样的烈士,他们都是为国家、为和平流血牺牲的,他们都没有留下消息,留下的只是家人无望的期盼和无端的猜测,应该让这些烈士魂归故里。”余发海告诉记者,羊楼洞142名烈士中有10名广东籍,已有6名烈士找到亲人,其中包括2名梅州籍,还有4名因为方言、地址或近音字不准确,一直没有找到下落。

羊楼洞还没找到亲人的4位广东烈士名单

5排6号墓:张荣元烈士,广东省德庆县二区凤和乡五岑村人,1951年2月入伍,44军130师388团2营5连战士,1952年5月11日牺牲时29岁。

6排3号墓:扬允正烈士,广东省普宁县人,1949年8月入伍,文艺兵,1952年6月25日牺牲22岁。

8排1号墓:李保烈士,广东人,1949年入伍,湖北军区后勤部招待所战士,1952年11月1日牺牲时34岁。

6排11号墓:李康秀烈士,广东省花洲县大方村人,1949年1月入伍,北京两庆纵队战士,1952年7月14日牺牲时24岁。

如果有上面4位烈士家人线索

请通过邮箱

1416634710@qq.com

联系告知余发海

近日

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和

人民日报新媒体等联合发起的

“寻找英雄”活动自启动以来

已有5位烈士亲属已找到

今天

请你和我一起

为英雄们做一件事

帮助他们找到亲人

↓↓↓

如果您有线索

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提交

↓↓↓

1. 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网上平台【寻亲栏目】

3.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相关页面下留言;或发送邮件至邮箱:yingxiong@pdnews.cn

请点个小花

把这消息告诉更多的人

愿英雄魂归故里!

愿烈士精神永存!

记者:林玉莹

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

编辑:吴海清

Hash:515777c022370c9eed611dbed4bc61558e7babf6

声明:此文由 梅州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