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烈士陵园:英雄的丰碑 历史的见证

-----------------------------------------------------------------------------

白泉烈士陵园。苑金龙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郊区荫营镇下白泉村全村老少都会来到村里的白泉烈士陵园,举行红色祭祀活动。今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4月14日,庄严清幽的白泉烈士陵园迎来了300多名党员干部、教师学生。他们以鞠躬默哀、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唱响革命歌曲等方式,向为了白泉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致敬,缅怀英雄的英勇事迹,追思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

凉亭映衬,松柏环绕,青山绿树掩映之下的白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从陵园入口走到纪念碑,需走过一段阶梯。拾级而上,来到位于陵园中央的第三平台,高耸挺拔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高13米,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遒劲大字。碑上方,金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纪念碑两侧,分别镌刻着《白泉地区革命英烈碑铭》和《迁建烈士陵园碑记》。纪念碑后方,是8座砖石砌筑的烈士墓群,8位无名革命英烈的遗骨被集中安葬在此,灰色大理石墓碑上,只刻着同一个名字——无名烈士。再往里走,是陵园的第四平台。这里是一片卧式墓碑群,是原白泉地区9村72位革命烈士的名录墓碑。每方名录碑,均刻有先烈的姓名、籍贯、牺牲时间及战役等,供后人吊唁。

在下白泉村的村志《古村白泉》里有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记录了那一段烽火岁月。时光倒回到1947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初三),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饱经沧桑的下白泉村终于迎来了曙光。然而,在白泉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2纵队某团有20位战士光荣牺牲。随着岁月的流逝,先后有12位烈士家属将亲人的遗骨迁回原籍安葬,仍有8位籍贯及姓名不详的烈士长眠于此。

1968 年,下白泉村干部群众将8位烈士的坟墓迁至村北侧的荫营河畔。1992年,由白泉中学、周边村、企业共同捐资捐物,修建起了纪念碑及围墙。1997年,郊区人民政府为无名烈士刻碑8通,下白泉村党总支、村委会对8位烈士的墓丘进行了修缮。2013年,顺应广大村民意愿,村支“两委”在村西的杨家园为烈士重建新陵。一年后,陵园修建工程告竣。新建成的白泉烈士陵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8位在白泉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遗骨被迁至此地。此次迁建、改建、扩建陵园,共刻制碑碣82通。除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无名烈士”墓碑8通,还有“白泉烈士陵园志”石碑一通,“白泉地区革命烈士陵园修建碑记”一通,白泉地区72位革命烈士名录墓碑72通。

1992 年,白泉烈士陵园被阳泉市命名为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2013年,被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市首批党史教育基地。下白泉村党总支书记李爱田告诉记者,除了每年清明节,郊区荫营镇的各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外,每年三月初三的祭祀活动也已经成了下白泉村的“传统”。“每到这一天,全村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烈士陵园,敬献花篮,默哀致敬。我们用这样朴实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希望每一个白泉人都能铭记党的历史,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李爱田说。

-----------------------------------------------------------------------------

来源 | 阳泉日报

记者 | 郑晓丹

编辑 | 史铁军

审核 | 贾雅丽

--------------------------------- 公益广告 --------------------------------

--------------------------------- 公益广告 ----------------------------------

版权声明

阳泉日报社所属《阳泉日报》、《阳泉晚报》、阳泉新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阳泉日报社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阳泉新闻

举报邮箱:yqswxb@126.com

Hash:a8874b4685210b0a958972a97f5f736782bc6f12

声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