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朝九晚五,一面行走江湖

在去武汉以前,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仅限于—让人欲罢不能的周黑鸭,简单粗暴的热干面,潮湿逼仄的街道,以及故人西辞的黄鹤楼。但这次旅行计划中,并没有著名景点黄鹤楼小吃户部巷。毕竟有几个天津本地人喜欢去鼓楼辽宁路呢?

武汉大学的大门,巍然依旧

老斋舍,民国十九年建成,现在这里是博士生的宿舍。这些宿舍建在山坡上,地不平而屋顶却是平的,意思是:虽然学生们的出身不同,但在武大,都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宿舍楼的侧面

杭州西湖,武汉有东湖。离开老斋舍,绕到凌波门,出去后就是东湖,它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边有几条窄窄的栈道伸向湖中,窄到两人相向而行时,需要小心的侧身而过。在上面坐着的,有学生,也有路人;有情侣,也有闺蜜。

看过松花江铁桥,也看过钱塘江大桥,这个是武汉长江大桥。由于多云,只能看到一点点的红晕。

夜晚,大桥的灯亮起

我们从桥的这头走到了桥的那头,从武昌走到了汉口全程大约走了不到半个小时

这里是天津路上的一家日料,名字叫“米店”,由于当时光线太暗,没有给菜品拍照。但是由于太想吃他家的米布丁,我们第二天又在这里吃了午饭。

古德寺,并不是教堂,而是寺庙。全世界具有这种异域风格的寺庙只有两个,一个缅甸,一个就是在这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没有蜻蜓立上头

莲蓬

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我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

这只鸽子,特别像一位背着手散步的老大爷

古德寺的另一个门,但从这里进不去,需要从正门进。

德里社区

这些旧旧的社区,在武汉叫做里份,如同北京胡同上海的弄堂。三德里是武汉最早的里份,承载了115年历史的风风雨雨,如今这里是最具汉味的市井社区。

走进社区,老里份的独特气息便扑面而来。三德里不再有法租界时期的影子,繁华早已随着时光一起消逝,明明置身于喧闹的市区之中,却自有一份宁静、古朴与雅致。

在这个老里份里,我们找到了小时候的回忆,价格也还是小时候的价格,5毛钱一袋。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两袋左边那种“可以吸着吃”的糖,小卖部的老奶奶还一直冲我们和蔼的笑着。

这就是三德里的大门

泰兴里,是一条短短的小巷,短到几乎能用1分钟就能走到头。它藏在汉口胜利街里,稍不留神就会走过,巷内满墙的蔓藤遮掩下,是两排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现在,里面是一户挨着一户的小店

汉口的繁华依然在延续,市肆商贾云集,临街商铺如火如荼。但隐于繁华背后的另一面,却是它的古色古香,可能此刻你还身处霓虹闪烁,微一转角,一条古巷已然呈现,这里就是同兴里

黄陂路,是武汉著名的“慢生活”街区,就像天津的五大道。这条路建于1900年(光绪26年),为黄陂人所建,故名黄陂路。后划入汉口俄租界,称夷玛路。因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上的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

芥末章鱼

凉拌秋葵

米布丁

花楼街,现在是江汉路附近的一个菜市场。

池莉在小说《不谈爱情》中这样描写:“武汉人谁都知道汉口有条花楼街。从前它曾粉香脂浓,莺歌燕舞,是汉口繁华的标志。如今朱栏已旧,红颜已老,那瓦房之间深深的小巷里到处生长着青苔。无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花楼街始终弥漫着一种破落气氛,流露出一种不知羞耻的风骚劲儿”。

从花楼街走到江汉路,又从江汉路坐地铁回积玉桥,走得累了,又想找地方喝下午茶。于是锁定了昙华林附近的咖啡厅SoulHouse,在西城壕167号。可是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

这里的冰美式非常好喝

销魂的喵

一开始怎么拍它,都不给面子-要么给你个后脑勺,要么冲你撅着屁股。然后不知它想啥呢,一屁股坐在了那里,让我随意摆拍,猫主子都是这么有个性的吗?

就在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蛛丝马迹

跟着提示的指向,最后我们找到了传说中的SoulHouse

西城壕167号在此,但并没有什么咖啡

这天的天气非常好

这种大桥怎么看也看不腻

蔡林记热干面

豆皮

Hash:1c6e7ed79a9a783e0b99aa3d81d2f0c325b2b146

声明:此文由 鄂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