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在闹市的安徽最大的孔庙 距今700年入选“国保”门票免费

安徽寿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个位于淮河南岸的小县城,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做过楚国的都城。历史上的4次为都,10次为郡,给寿县遗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坐落在寿县古城西大街的寿县孔庙,是最不可错过的古迹景点之一。

孔庙,又称黉学、学宫、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寿县孔庙始建于唐代,元泰定元年(1324年)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地,是安徽省65座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的孔庙之一,也是全省现存17座庙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之一,具有显著的“庙学合一”特征。

自元代至清代的500多年间,寿县孔庙先后维修、扩建达42次,逐渐形成现在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宏大建筑群。由于历史上的寿县曾是楚国最后18年的国都所在地,民国以前均为州治,因此寿县孔庙的规模非一般孔庙可比,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

庙内的泮宫、仰高三坊、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奎星楼等三十处古建筑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走进第二进院落,半圆形的泮池上横跨着一座单孔石桥——“状元桥”,每逢考试前,寿州的学生们都要来孔庙走一走状元桥,期许自己学业有成,天天进步。

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前月台四周护以雕花石栏,左右两侧的参天银杏树,一雌一雄,已经屹立了740多年,至今仍枝繁叶茂,挺拔壮观。每年秋季,古树黄叶纷落,满地碎金,亮丽的色彩与古建筑交相辉映,好似一幅瑰丽的油画,成为当地游客观赏银杏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大成殿是寿县孔庙的核心建筑,其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大成殿分别于明朝天启年间和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嘉庆十七年扩建。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两旁侍立着孔子的4个门生:子渊、子思、子参、子舆。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孔子圣迹图”,整座殿宇轩昂宏丽,金碧辉煌。

在大成殿的后墙上嵌着一块石碑,上刻“太和元气”四字。“太和元气”是古代对孔子的赞誉,意思是指孔子的思想像太空天体一样循环往复,永恒长久,堪称是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2012年,孔庙维修施工人员在清理开挖明伦堂室内地面时,发掘出土两块深埋地下的“重修寿州孔庙碑记”石碑。碑文清晰,图饰华美,内容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重修寿州儒学碑记”和“明隆庆壬申年(公元1572年)寿郡守甘公重修儒学碑记”。这两块石碑对研究寿州孔庙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寿县孔庙古建筑群里,有一处鹤立鸡群的建筑,它就是位于棂星门东侧的“奎星楼”。据记载,奎星楼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间建的“奎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州张佩芳在奎神祠的基础上建楼三层,将其命名为“奎光阁”。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元年(1820年)重修。

2013年3月,寿县孔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节假日期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游览完孔庙后,可以前往附近的寿县博物馆和“华东第一清真寺寿县清真寺继续游览,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Hash:42b762a61295beeb892df1d54681f4cd39c4d20e

声明:此文由 搞怪大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