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唯一的瘟神庙,居然在密云这座城堡里!
瘟神庙,听着名字就让人感觉有点荒诞怪异。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司瘟疫之神。天下庙宇何其多,为什么会有人供奉瘟神呢?带着种种不解与疑问,笔者前往密云,探访北京唯一的瘟神庙。
瘟神庙正殿 摄:高文瑞
瘟神庙位于潮河关城堡中
潮河源自河北丰宁,似把利剑,劈开两山,涌入古北口,途中有小汤河、安达木河等支流汇入,势力壮大,奔向西南,又与白河相汇,合称潮白河,成为京城北面的重要水系,一路南下,别密云,过顺义,涉通州,至天津,入渤海。
古称“鲍丘水”,每到汛期,洪水咆哮,声响如潮,故得今名流域狭长,人们形象地称为潮河阅尽沧桑,是一幅历史画卷,记录了川;潮河清澈,滋润着大地,养育着民众;潮河恕吼也有烦恼,有灾害,有苦难,有战争。一条大河,蕴藏了无尽的故事。
河水两侧,山势颇有形状,左蟠龙,右卧虎,形成关口,历来兵家必争。防御者费尽心思,山顶筑起长城,水上也有戒备,设计出水关。潮河散漫,入关后,宽窄不一,或宽百余丈,或窄二三丈;潮河无定,随季节而变,“水涨成巨浸,水退则坦然平陆”。值此之时,北方骑兵可纵马长驱直入。防御者又想出办法,在水中放入巨树乱石,作用如同城墙的“水关”,阻止兵马通行。
潮河川是进入京城的通道,非常险要。《四镇三关志》载:“潮河川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水上建造的那些防御设施,还不能保证牢靠。明初洪武年间,沿河两岸建立许多营寨,共有7座之多,驻兵防守。同时又于重要部位先后筑起城堡,“潮河川旧营城堡一座,洪武年建。潮河川新营城堡一座,弘治十八年建”,可进驻更多的士兵,存储更多的武器装备,所以称为营城。如今城堡有遗址尚存。
潮河西侧有城堡,可能太小,时间久远,名字被人淡忘,当地人俗称破城子,还因传说中明将莫怀古住过,也称怀古城。附近是河西林场,密云文物所做过调查,定名为河西城堡。这里处于两山之间,是古关口,北齐时期筑起长城,存有残墙,仍能看到大块基石。顺着残墙向上望去,敌台尚存,虽所剩无多,却是难得一见的文物。山巅长城蜿蜒,那是明代利用齐长城而建,敌楼要完整许多。城堡建在长城内侧,东西约170米长,南北约50米宽,建于山坡上,南面有小河。城堡现在仅存北墙,断续残缺,高处有两米多,矮处有约1米不等,大块毛石垒砌,存有西北角,东北角能看出弧状拐下的痕迹。山坡上存有几处老房子,已做了修复。
潮河东侧有潮河关城堡。两座古城堡相距仅约3里。潮河关城堡现在为潮关村,有160多户,400多口人。河水在此处拐了巨大的弯儿,像条舞动的绸带,由东向西再折回东,潮关村就在之中,南北西三面被潮河环绕,只有东边是个高耸的山梁,村里人称为东梁,与陆地相接,状如半岛。西面河上建起大桥,由西向东来到村边。站在村口观望,南北两边是耕地,北面有卧虎山,形状颇似两只老虎,相对而卧。山脊上,长城蜿蜒,敌楼相接,感觉出当年军情的紧要。大桥东侧就是城堡。墙下立着长城碑牌,潮河关城堡,旁边有碑文简介,也称潮河川营城,建于明洪武年间。
城墙由大块毛石垒成,白灰勾缝,墙面平整,约有4米多高,155米长,保存完好,这是城堡的西墙。北墙残缺,西北角外墙拆成坡状,可以登上城墙。墙上有几米宽,垫上土,种蔬菜,充分利用平地。向东大约50米处拆出个豁口,这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为村里人出入方便而开。从豁口进村,遇到了曹永宽,54岁,做了10年的村长,对村里的往事十分熟悉。他说:城堡大体为方形,南北略长一点儿。城堡只开一南门。东城墙在山坡上,于树丛中能看到一些残迹。南城墙已经无存,房舍把城里城外连成一片。北城墙是北齐时期长城的一部分,也是古北口较早的关塞。明初对城堡重新修缮,加高加厚,成为防御核心。
城堡具备一定规模,有三条大街,分为中街、东街、西街,南北纵向,应该是顺行通往南门。现在城里房屋相连,街道纵横,如腾达胡同、潮关大街等,中心街二条还有些古街名的影子。曹永宽说:20世纪70年代修护村坝,拆去了南城墙的石块。之后在七八十年代,村里人盖房,拆掉了东城墙。别看在山上,石头顺坡一推,滚落而下,搬运反而省力。城内存有一些老房子,却已无多。所幸瘟神庙还比较完整。
瘟神庙内壁画有神奇
瘟神庙建于明代,位于城堡西北角,正好利用城墙作为寺庙两面院墙。寺庙坐北朝南。新砌了东墙,门上有锁,由专人保管。南面有一座戏楼,坐南朝北,很有气魄。当年城里人看戏在寺庙内,也是娱乐聚会的场地。戏楼为砖木结构,正房前接木架卷棚,房顶相连,专业描述为:抬梁式大木架,顶部为勾连搭式建筑。天沟南为调大脊、硬山顶,北为过陇脊、悬山顶。灰筒板瓦阴阳相扣。戏楼内梁柱上画满彩绘。戏楼阔大宽敞,可演大戏。
庙内有正殿三楹,硬山顶,供奉真武大帝。旁有耳房一间,供奉菩萨。西配殿两间,供奉瘟神。文革期间,神像都被推倒了,现在殿内一空。曹永宽说:当年有两座山门,开在南面,戏楼两侧。原来还有东配殿,文革时拆掉了。东配殿已无,修复时东墙便接着戏楼的山墙延伸过来。寺庙面积比当年缩小了。山门既无,便开在东墙上。门额上写着“瘟神庙”,是修复时制作的。
这样的寺庙应该很有规模了,经1995年修复,门窗一新。正殿廊子两侧山墙上,绘画古旧,让人觉出墙体未动,修旧如旧。殿内梁柱年久黑旧,绘画图案也不易分辨。东、西两面墙上绘着故事画。北面墙上,左右两边是人物画,六尊一排,各有三排,人物众多,栩栩如生。故事画色迹发黄,显得古旧;人物画色彩鲜亮,绘制年代可能有所不同。对当地颇了解的王长青讲,壁画作于明代,清朝作过修复。壁画竟然都是原作,现代没做修补,经年日久,色彩不褪,鲜艳亮丽,令人称奇。
壁画中还有神奇。众多人物中,有一幅长着四只眼睛的画像,引人注目,上下两副眼睛,这一造型在北方极为少见。仔细观看,会觉得眼花,产生晕眩感,令人不能久视。绘画水平高,并利用了视觉误差原理,才能产生如此效果。此神称为四目神,是光明的化身,能驱除疾病,寓意吉祥,保护人间安全。所以民间关于四目神的传说有很多。
寺庙做过大队的仓库,存储物品粮食。正殿当过学校教室,西面墙上涂有大块黑色,曾经做过黑板。北墙中心曾经开过窗户,现在堵上,抹着白灰。三面墙下半部可能是常年摩擦,彩绘已经发白。据村里老人说,真武和瘟神爷是五月初五出家,为纪念他们,早年间每年端午要唱三天戏,三里五村的人前来赶庙会,非常热闹,后来逐渐少了。
北方村落,寺庙很多,名称各异,却少有瘟神庙。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司瘟疫之神,是散播瘟疫的恶神,常比喻作恶多端,危害百姓的坏人。清末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那卖汤圆的接着又咕哝道,“出来还没做着二百钱的生意,却碰了这几个瘟神,去了二十多个圆子,汤瓢也打断了一个!”对瘟神的熟悉,还是与南方血吸虫的彻底消灭有关。毛泽东为此写下了七律两首《送瘟神》,其中“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至今记忆犹新。
瘟神庙内戏楼 摄:高文瑞
潮关村屡遭灾难
曹永宽说,此处地形特殊,潮河泛滥成灾时,从上游漂来的人畜尸首会在此处停留下来,夏秋之季,发烂腐败,气味难当,引发瘟疫,所以才要供奉瘟神,以消灾免难。
史志中多有潮河水灾的记载。金代就有,《日下旧闻考》中援引《金史·五行志》:金宣宗时,“贞祐二年六月,潮河、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门关至老王谷。”明清时也有记录,明代成化六年(1470),清光绪十六年(1890)以及1939年,潮河均发生过特大水灾,“平地水高二三丈,冲倒城垣墩台”,“漂没民居并人畜”。《昌平山水记》描写:“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腾而下,漂木走石”,场面令人恐惧。古人无助,只有建寺庙,供奉一方神灵,保佑平安健康。
潮关村在现代也遭受过灾难。向南走到村里,来到毛希武家。院门对着东厢房的山墙,上有砖做的影壁,门楼虽在运动中拆掉,还能透出老房子的韵味。院内正房三间,是20世纪80年代盖的,主人居住。西厢房处无房,已成空地。老院子为何残缺不整?曹永宽说,院子当年很气派,是三进的大宅院。而今院内只有东厢房这两间房是老房,其余的都被日本鬼子烧毁了。那是1933年,日军攻占了古北口。4月14日,日军号称有两个日本人被打,便闯进了潮关村,接连两次进行了报复性屠杀,有83人被害,上百间房屋被烧毁,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潮关惨案”。走到潮关村北头,可见一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八个大字“潮河关惨案纪念碑”,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治理潮河,历代都很关注,古人有话“当岁岁修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明人洪钟便是一位。他官至刑部尚书等高位,弘治十一年(1498),曾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在任期间,他也对潮河进行了治理,修筑拦河石堰,在潮关村东南的山梁上凿出山洞,准备让潮河水分流,穿山而过,既可御敌,又能获得河边大片耕地。工程进行之中,山石崩塌,压死了数百人。当时有人弹劾洪钟“欺妄三罪”,要求逮捕他。皇帝认为洪钟固边有功,仅停发三个月俸禄。
至今那个山洞还在,当地人称为“开山洞”,处于两座山峰之间。洞口不大,可以过人。实地探勘,这里是潮河的拐弯处,当初可能是想让潮河从这里穿山而过,而洞口距水面有几十米高,需要多大的洪水才能派上用场。是否当初还想向下开凿,因死人事件而中途停止?
本是探寻北京唯一的瘟神庙,却意外了解到一座有浓厚历史印迹的城堡……再经潮河,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波光粼粼,伸向远方。潮河阅尽沧桑,是一幅历史画卷,记录了两岸变化,内容浩瀚,无法尽说……
来源: 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责编:云姐
审核:头哥、小希、小蘑菇、条儿妹
Hash:aea74c7ac1bd8ecfd993c4000b293555d30d3411
声明:此文由 密云头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