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的“神庙”:百年民国风,市井烟火气,重新现世更添风采!

重庆,一座悬崖峭壁山峦起伏间耸立的城市。

它的文化内核,便是我们熟知的解放碑。

当然,除了这座象征着重庆解放的丰碑,在解放碑区域,还有一座新重庆人都不知道的“神庙”。

之所以称其为“神庙”,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它既不供佛,也不敬道。其二,这座庙子虽然没有道士和僧人,但却常年香火不断,鼎盛一时。

其三,这座庙子曾一度庇护了重庆解放碑附近105年,安然无恙。

你知道它是哪座庙吗?你知道它的由来吗?你知道它所经历的一切吗?别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好好讲讲。

1911的辛亥年,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第一开埠后城市扩张的重要时期。

当重庆码头成为内陆第一个通商口岸时,霎时间,商贾云集,店铺商号林立,可碍于沿江码头稀缺的土地资源,于是人们将视线放到了山顶悬崖上,寻求栖息发展的立锥之地。

大兴土木,大肆扩城,勇敢的重庆人民真就在两江交汇和起伏群山上,建起了一座城市。

但以那时的施工能力和标准,山城的扩建难度非常大,城市虽然是初具规模,但工伤却频频发生,使得人心惶惶。加之工匠艺人的增多,政府也是顾此失彼,无暇顾及。

因此,各行业的堂口和公会组织开始出现,后来由木业公会发起出资,于是在现较场口日月光到民生路国贸酒店之间,建起了一座神庙。

因为纯粹是民间自建,所以这座庙的规模也不大,无非是在庙旁各建一幢二层楼厢房,形成一个天井坝子,坝子前搭建一方戏台,仅此而已。

规模不大,也不用寺庙主持,庙里供奉的自然不会是佛或道,而是先师鲁班和他的弟子。或许木业公会最初的目的,便是希望这座供奉鲁班的庙,能够庇护工匠艺人们。

没曾想,庙门一开,重庆果然变得顺风顺水起来,不仅香火鼎盛,就连坝前的戏台也是天天表演,一时之间,这座供奉鲁班的庙竟成了当地人娱乐消遣的场所。

甚至于抗战时期,重庆遭遇大轰炸时,近在咫尺的解放碑、较场口经常被炸得面目全非,可唯独这供奉鲁班的庙子附近,商铺住户是安然无恙,令人称奇。

香火一燃就是几十年,直到新中国建立,百业待兴,于是这座供奉鲁班的庙子又摇身一变,成了鲁祖庙小学校。虽然寺庙被改为学校,但正殿大堂并未用上,一直供奉着鲁班及其弟子,而香火也不曾断过。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踏足这里,这供奉鲁祖的庙,已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貌。

对了,它的名字,叫鲁祖庙。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鲁祖庙就成了重庆最早的花市之一。

各色各样的花卉摆放在鲁祖庙的街头巷尾,可谓琳琅满目。

即便是你隔着老远,只要轻轻一嗅,也能够闻到一股儿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你忍不住驻足,徜徉其中。

除了花市一条街的美誉,鲁祖庙还凭借着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大家,毕竟“书市一条街”也不是盖的。

要知道,在三四十年代的鲁祖庙,第一幢建筑就是“世界书局”,同时上临街一侧还有中学生书局、复兴书局、东方书社等20多家,至于报馆和印务更是四处分布。

浓郁的文化风气,造就了鲁祖庙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而花卉和附近菜市场的出现,更让鲁祖庙变得生动,更接地气。

当鲁祖庙用包容的态度接受着一切时,尽管它的身躯越来越老,但它带给我们的印象却越来越深。

亲切,熟悉,有家的感觉,相信这是很多附近居民对鲁祖庙最直观的感受。

不过,随着醒目的“拆”字被刻在墙上,我知道,这座被誉为重庆母城最原始DNA的老重庆街区,也将同十八梯一样,面临被改造重建。

现在,城市需要更好的发展,对曾经老旧地域改造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对鲁祖庙的改造既不是粗暴地全拆重建,也不是圈起来收门票供人参观,而是让它结合当下时代的同时,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百年民国风,市井烟火气,关于鲁祖庙的老重庆风味被完美保留,在此基础上,更添了许多新旧结合下的年轻潮流,或许随着重庆名气的提升,鲁祖庙也会走进攻略中,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但值得庆幸的是,鲁祖庙风味犹存,它不单成为了老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未来还将成为年轻人的怀旧聚集地。

或许有一天,这里会变得更大,但只要这股子精气神和风味还在,关于鲁祖庙的故事就还在。

Hash:6a158bbc97c0910a8efc9a24fa1dcca4e687750d

声明:此文由 山城深扒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