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走进彭大楼村明代彭氏祠堂

全国长寿之乡,美丽的夏邑县王集乡,位于县城北11公里处。居乡政府驻地东6.1公里处,有一条清水常流、蜿蜒秀美的巴清河,河右畔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即是彭大楼村。村内有364户1378人,1585 亩耕地,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被夏邑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代彭氏祠堂便坐落于此。

该祠堂始建于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年号万历33年,距今412年。历经光宗朱常洛、喜宗由校、思宗由检三位皇帝。后经清代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至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至今日2018年,明代彭氏祠堂历经四百余年的历史沧桑,当年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仍然保存基本原建风貌,实属难得。对研究明代晚期豫东一带的历史建筑风格、建筑工艺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明代的人文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实物见证。

该祠堂位于彭大楼村老胡同内,座北朝南,现存建筑面积71.8平方米,祠堂长10.8米、宽6.65米、高6.2米,墙厚0.5米,为青砖、青瓦、砖木结构,室内青砖铺地,大梁为双层重叠梁,有大厅靠后墙两根立柱支撑。方形方木传椽,皆有一道扯木加固,所有木质建筑皆为榫卯结构,至今坚固如初。结构严谨精巧,极具北方祠堂的古色古香特色。

祠堂现供奉夏邑彭氏族亲始祖--久塘公牌位,牌位坐于神龛之中,该神龛木质结构,高约1米,长宽约各1米,带底坐,带屏门阁扇,上有雕花,既有龛面浮雕,木质瓦面,又有屏门镂雕,全龛木质榫卯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代木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祠堂屋面为青色小瓦,白灰小瓦高叠脊。墙体宽厚,老式青砖构造,白灰构缝。

所供奉族亲始祖久塘公,自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庐陵迁移至司道口,后于公元1505年后北移五里至彭大楼村。二世祖中美、中孚始取功名,三世祖至十三世祖历来皆为名宦儒士,自明朝嘉靖清朝道光年间,不断继有人才在朝为官。二世中美,于明朝嘉靖乙酉中举,中孚贡生。三世好古于嘉靖丁酉进士,历任直隶新城知府,陕西潼关知府,两任具祀名宦祠。三世好古生八子,次子健吾登明万历1583年进士(经阳县令),六子端吾明万历1601年进士。

悠悠的巴清河水静静流淌,孕育了沿河两岸灿烂的历史文化,勤劳朴实的彭大楼村民及彭氏后人,传承着族亲始祖的光荣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拥护党的领导,爱党爱国,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昂扬奋进,务实拼搏,代代相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美丽乡村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发挥着彭氏家族的磅礴力量!

附1:《夏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夏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2:彭不薄金故事两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夏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请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本辖区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附件:夏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单位名单

2019年4月28日

附 件:夏邑县第四批县级文物单位名单

一、罗庄镇青年庄知青旧居

二、杨集镇张氏祠堂

三、王集乡明代彭氏祠堂

四、中峰乡中峰寺

五、太平镇千佛阁居士林

六、曹集乡玉皇阁

彭氏家族的发展与其早期移民时遇到的帮助有关。下文征引1996年版《彭氏大族谱》记载的彭氏早期发展的两个故事,从中可窥见一斑。故事一说是彭氏初到夏邑遇到大雨,便到一财主屋檐下躲避。金姓财主应梦与彭家结为金兰,彭氏借助金氏帮助在当地站稳脚跟。

“彭不薄金”故事之一:据说,始祖久塘公(彭悠久)初到夏邑,发现云中有一座桥,他大喊道:“金桥!金桥!”便带着妻儿向金桥的另一端奔去.刚进庄子,雨下大了,就找个车屋住下。离车屋不远,住着一位金姓大财主,家里很富裕,人称金员外。这天夜里金员外做了一个梦,梦见两只幼虎爬上了门前的一对旗杆。第二天醒来,员外打开门,看见两个幼童正在攀爬着两个旗杆,正如梦境一般。这两个幼童就是久塘公的两个儿子,中美公和中孚公。金员外认为此两人日后必大贵,遂要求结为金兰之好。久塘公也猛然醒悟,认为金桥原来就是以金氏作桥,走向彭氏广大之路,便答应与金员外结为金兰。从此之后,久塘公就在夏邑司道口定居下来,开了酒铺。金员外在各个方面都给了他很多帮助,还把久塘公聘为家塾教师。彭氏渐渐在夏邑站稳了脚跟。

彭不薄金故事之二:彭氏二世祖兄弟两人参加科举,资格受到限制。后来在金氏士绅帮助下取得科举资格。彭家科举获得成功,金彭两家结为世家。相传,彭中美兄弟参加会试,由于当时的考生须报清上三代履历,但久塘公迁到夏邑才三十多年,他们仅能报一代人,江西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替他们作保。所以兄弟俩只好回乡。返乡途中,借宿一庄内。庄前有个老人把他们领进一个插花兽高门楼里,便叫他们写了祖上三代的履历,说愿意为他们担保。这个老人姓金,官居布政使司,这庄子名叫金牌坊,归夏邑管辖。后来彭中美中了举人,此后彭家与金家成了世家。由于受到金布政使司的提携之恩,彭家就嘱咐后人绝不能薄待姓金的。于是,经过代代相传,“彭不薄金,金不为奴”便作为家训成语流传下来。从“彭不薄金”的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彭氏初迁到夏邑时发展并不顺利,彭氏通过与土著金姓联姻,方在当地站稳脚跟。彭氏早期科举的成功也得益于金姓的帮助。总之,无论传说真实与否,彭氏与土著金氏关系确是非同一般。彭家通过经商,参与社区事务、结交地方权贵、参加科举,逐渐在当地站稳了脚跟。科举的成功使得彭氏士绅活动超出社区,彭氏宗族的影响力随之增强。(来源:捻乱前夕黄淮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社区关系——以清代河南夏邑县的家族、集市与寺庙为中心,作者:赵省伟,河南夏邑人。)

Hash:4564c2928642efad2378f29ce48c5b892c532bdc

声明:此文由 王集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