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博雅通识教育先行者:上海圣约翰大学

中美两个大国,在近代以来,各个领域都有着频繁的往来。尽管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在某些时期中美关系也有着一定的摩擦,但是合作与交流仍然是两个国家关系的主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两国开展了一个世纪的合作,佳话无数,硕果累累。从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名满天下的燕京大学,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金陵大学;从“妙手生花、救死扶伤”的协和医学院,到誉满海内外华人圈的广州岭南大学……

谨此,昆山杜克大学推出《中美合作教育百年史话》系列,向通识博雅教育的先行者们致敬。翻开这些尘封的记忆,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历史,感受那些在教育合作背后,充满温情,超越国界、种族、文化的情感。

圣约翰大学校门

上海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有“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多项第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该校学生第一年不选择专业,实行博雅通识教育,成功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虽然学校实体已然不存在,但其精神仍然启发和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教育。

学府北辰,勇开先河

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原名圣约翰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圣公会原辖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在沪西梵皇渡购地兴办。学校于当年4月14日破土动工,9月1日开学招入第一期学生。

圣约翰大学从创办之初开始,就是始终强调小规模、精英化的办学模式,专注博雅通识化的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下了很多记录。1890年5月,圣约翰应加拿大籍体育教师李蔼门的建议,首次举行了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由此成为中国体育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的最早举办者。

圣约翰大学球类运动课程广泛开设

1892年起,圣约翰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和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96年,圣约翰形成文科、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为当时上海唯一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1898年,圣约翰曾获得两江总督刘坤一所赠的200支枪,此后每周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是中国最早对学生实行军训的大学。1900年,圣约翰成立了同学会,是国内最早成立校友会的大学。而后圣约翰大学在1901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的足球队。

圣约翰大学英文毕业证书

1906年以后,圣约翰的毕业生还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各大学深造,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1913年2月1日,孙中山先生到圣约翰大学演讲,充分肯定了圣约翰大学的办学成绩和影响力。

1921年,学校创办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新闻专业。1942年,圣约翰大学成立建筑工程系,是上海高校中第一个建筑系,也是中国近代时期最早全面引进现代建筑思想的教学机构。

在短短数十年的办学之中,圣约翰大学敢为天下先,一次又一次的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始终走在当时高校的前列。

博雅教育,人才辈出

圣约翰大学的入学考试长达6天,每天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4点,6天之中只有一天使用中文,其余都使用英文。录取之后每学期学费昂贵,要两百多银元。每年录取人数不定,超过及格线都录取,不及格则都不录取,没有既定名额,确保学生质量不受招生规模影响而下滑。同时圣约翰大学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会给予免费或一定的补助,保证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无力支付学费而无法入读圣约翰大学。

严苛的入学标准造就了优质的生源质量,同时相对高昂的学费也保证了学校能有充足的资金聘请到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学者,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完善的奖助学金机制又能确保优秀的同学不会因为家庭原因无力支付高昂学费而无缘圣约翰大学。三者有机结合,成就了圣约翰大学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精英化办学模式。

圣约翰大学极力推行博雅通识教育,学校广泛开设各类课程。尽管在办学成本上由于多门类课程的开设给学校带来了庞大的教学经费开支,但是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立场,圣约翰一直在坚持着这种模式,此后众多学生受益于此,该办学理念最终也通过了社会的检验,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圣约翰大学后来还被当时社会冠以了“东方哈佛”的美誉。

圣约翰大学合唱团

学校极其强调学生英文水平的培养。除国文课外,课内外都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为了督促学生学好英文,1917年学校还出台了一项特别规定:凡文理两科学生,毕业时欲获得学位者,须参加特邀名人监试的特别英文口试和笔试,且取得“优美之课绩”,否则不授予学位。由此一来,圣约翰学生的英文水平在全国是最好的,因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同时,进入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在第一年不用选择专业,都进行一些基础课程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广泛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学校第一年开设的课程里,除了扎实的英语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外,还有十分有趣的礼仪课、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等。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学生们英语能力逐步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也在一年的学习中渐渐理性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二年的专业选择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卜舫济校长执教圣约翰大学54年,终老上海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卜舫济校长还支持学生组织各种社团组织(辩论会、演讲会、体育会、科学会、绘画会、摄影会、音乐会、青年会、同乡会等,不下数十种),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方还对这些活动予以物质上的支持,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这样的博雅通识教育培养下,圣约翰大学毕业生不仅在当时的中国评价很高,也广受欧美知名大学青睐。他们当中很多人能较为容易的直接进入欧美名校深造,为后来的人生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机会。

圣约翰大学校友、著名文学家林语堂

在博雅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圣约翰学子,广泛活跃于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他们当中有民国政府政要宋子文,前国家副主席、中信集团创始人荣毅仁,中国新闻出版工作先驱邹韬奋,文学大家林语堂,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中国著名才女张爱玲,汉语拼音创始人周有光,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

弦歌不断,教泽长流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的相关院系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第二医学院,圣约翰大学被撤销,在走过七十三年的坎坷长途后,如同夜色中的行者,隐没进历史烟云。然后学校实体消失的背后并不代表着圣约翰大学先进办学精神的消散,她的精神气质仍然以别的方式继续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952年,圣约翰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系、中文系(部分)并入华东师大,11万余册藏书(包括盛宣怀后人捐赠给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的6万余册“愚斋”古籍),6000多份生物标本以及家具等教学资源由华东师大继承,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15年10月17日,圣约翰大学北京校友会在圣约翰大学第十一届世界校友联谊会上正式宣布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华东师大正在筹建申江书院以传承和纪念圣约翰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圣约翰大学纪念牌坊

1952年,华东政法大学在圣约翰大学原址上成立。圣约翰对华政的影响不仅是“馈赠”了校园和建筑,更是理念和文脉的传承、传统和情怀的延续。重视体育教育是圣约翰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为传承圣约翰大学文化,华东政法大学在中国奥委会旧址(该会曾借址在圣约翰大学宿舍楼办公)建起了体育文化博物馆,2016年10月17日正式开馆。

1951年,前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欧伟国会同前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香港圣公会领袖何明华等人,在香港创立崇基学院,以纪念包括圣约翰大学在内的中国大陆原13所基督教大学。崇基学院是香港第一所基督教中文专上学院,代表基督教在华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延续,而崇基学院位于香港新界的校园则是由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著名建筑师范文照所设计。1963年,崇基学院与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合并组建香港中文大学,该校成为影响华人社会的世界顶级学府。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代表团来沪寻根,缅怀先贤创办教会大学的气魄与精神。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未圆湖

当年在上海着力博雅通识教育的圣约翰大学,不仅仅培养了无数的社会精英,同时也以自己的成功,启发人们思考当下的高等教育。

同为中美合作大学的昆山杜克大学,亦将积极推进新时代的博雅通识教育,在杜克大学超一流实力的支撑下,让昆山杜克学子能够获得高水平的教育,收获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完成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自我。

✿ 注: 部分素材和图片参考自百度百科:圣约翰大学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金庸和杨绛先生的母校东吴大学

诺奖得主在这里完成著作,难民在这里得到庇护——金陵大学

美国的这个基金会,买下清朝的王府,却帮中国人创立了最好的医学院!

◆ ◆ ◆

昆山杜克大学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Hash:edaafc432639e9166f3abb1c24b9ee68820fbe88

声明:此文由 昆山杜克大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