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喇昆仑公路找寻遥远的文明
印度河孕育了最迷人的古代文明,喀喇昆仑公路的建成通车,让更多深藏在印度河沿岸的秘密被发现。而喀喇昆仑公路所经路线,自遥远的古代起就是一条“公路”,佛教就是经过它传入了中国。
喀喇昆仑公路3次跨越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印度河。
印度河的干流发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后流入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间奔腾咆哮,并贯穿全境,最终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进入巴基斯坦后,在布恩特附近与吉尔吉斯河相汇,吉尔吉斯市坐落在喀喇昆仑公路旁约10公里的地方。从这里开始,喀喇昆仑公路基本追随着印度河向西南延伸300多公里,直到塔科特大桥。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河流与文明的关系便密不可分。印度河文明被称为“古代世界中最迷人且最神秘的文化之一”,兴盛于公元前2600年,早于亚述和巴比伦文明,覆盖地域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其遗址的发现(尤以1921年发现的哈拉帕和1922年发现的摩亨·焦达罗城市遗址最为著名),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但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一大堆不解之谜。
印度河文明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从哈拉帕和摩亨·焦达罗两座城市遗址中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城市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建筑坚固,公共设施也很完善(城内有大厅、大浴池、粮仓等),民居建造很规矩,更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家都有一套发达的卫生设备,包括水井、浴室、厕所、下水道,各家下水道彼此相连,集中流到地下的化粪池中排出城外。此外,据考古发现,当时居民的主要粮食是大麦和小麦,除农耕外,当地人还从事狩猎和捕鱼;主要家畜有牛、羊、骆驼等。
在出土的文物中,最令人着迷的是大量刻在石头、陶土或象牙上的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如动物、植物、器具、神像等,也有表现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的),被今人称为印章。至于这些印章上文字的含义,至今尚未完全破解。此外,还发现了许多颈环、指环、脚镯等饰品,可推断出当时已有许多专门从事工艺品加工的工匠。
在哈拉帕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刻在石头或陶土上的“印章文字”,既有文字符号,也有各种图案,至今仍未完全破解。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文物(B.C.2900-B.C.2350)
如此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却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突然衰落至灭亡,其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有学者推测是在外族打击下灭亡的;也有学者推测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致使印度河文明逐渐灭亡,气候骤变使得雨量减少,最终走向沙漠化;或是人为滥伐森林制柴烧砖盖房,最终导致水土流失,而水利工程失修引起洪水泛滥,致使河流改道、淤塞,造成港口城市交通困难,贸易衰落⋯⋯种种生态危机迫使印度河流域大批居民从中心城市撤离,城市文明的特征逐渐消失。
佛教传播之路
从巴基斯坦的吉拉斯沿喀喇昆仑公路东行2公里,穿过横跨印度河的特尔班大桥,就可以看到3处遗址,它们都属于吉拉斯1号岩画遗址。这些岩画主要描绘的是印度河畔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其中一个重要题材就是宗教,内容既有各种同印度教有关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包括大量佛像。更值得一提的是吉拉斯岩画还记录了各种风格的佛塔造型,其中有些和藏传佛教的佛塔形状极为相似。这或许可以进一步佐证早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就已传播到这里,而古老的丝绸之路正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主要路线。汉代疏勒国(今喀什地区)是最早接触佛教的国度之一。佛教从印度经过中亚传播到新疆有南北两条道路,其中北路是由犍陀罗沿山间驿道穿越兴都库什山到阿姆河流域,由此向东经帕米尔高原北部山口进入历史上的西域,它的第一站便是疏勒国。
在吉拉斯发现的众多岩画中,有许多是关于佛教的内容,如佛像、佛塔。
喀什市东北35公里处有一座古城(突厥语称罕诺依古城),据考证,可能是东汉时期疏勒国的佛教遗址。从城中出土的陶器制品及铸有开元年号的铜钱分析,这座古城可能是唐代遗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罕诺依古城遗址穿过一条乡间小路,前往东北方向约7公里外的莫尔佛塔。莫尔佛塔建在山前的一座高台上,山洪深切的河道将高台边缘冲涮成一面陡壁,估计修建佛塔时这里至少有一条季节性的河流。佛塔建在高台南端,基座呈正方形,面积约170平方米;基座上由三级逐次收缩的台阶构成,均呈正方形;佛塔主体呈圆拱形,以土坯垒砌而成。在我以往所见过的佛塔中,莫尔佛塔是同类型中较大的一座。佛塔的西侧有台阶可登上台面,正中有垒砌的佛龛,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地方,虽年代已久,仍依稀可辨。与佛塔同在一块台地上的还有一座巨大的方形建筑,从形制上看这应是一座覆斗式佛塔,塔顶下面残留整齐排列的佛龛,这种类型的佛塔极少见到,这恐怕是昔日西域境内佛教遗留下的孤品。
矗立在莫尔佛塔旁的一座覆斗式佛塔 摄影:尚昌平
莫尔佛塔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摄影:尚昌平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北部的石头城是历史上西域遗留至今最大的、以石头垒砌的城郭,是自汉代一直沿用到清代的跨时代建筑。石头城城南的吉日尕勒石屋曾是佛教东传的僧侣们进入西域的第一所驿站。大约在公元3世纪初,这里被称作羯盘陀国。据考证,羯盘陀一词的含义为“山路”,沿山路西去是通往西亚的瓦罕古道。当佛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流传于中原之际,前往印度求经的僧人络绎不绝,至南北朝时期,游僧云集羯盘陀国;唐代的僧人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途经此地时,有佛寺10余处,习学小乘教僧众500人。
石头城是西域遗留至今以石头垒砌的最大城郭 摄影:尚昌平
有
『阅界』
你与画报
Hash:fc685e3b38dbb1cc89df3bd8b4ddd930a48dbe4d
声明:此文由 世界知识画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