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 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改革先锋”等称号。
“让沙漠变绿洲”是他的梦想,近4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林场职工,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南移西扩的步伐。
“童年的家被风沙侵蚀”
66岁的王有德对家乡宁夏灵武最初的记忆,就是漫天黄沙,远望看不到边,抬头看不见天。
王有德:“每年秋天刮风一直刮到第二年的春天。三天一场风,七天一场沙。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鸟飞。窑洞里面也有窗子,沙子一刮,就把(沙子堆得)和窑洞的窗台一样平。”
王有德(左四)和职工一起种树
那里是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童年的记忆里,黄沙常常能一夜间就把大半个窑洞埋起来,院子里总有扫不完的沙土,眼睛里总有擦不完的沙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好多人在黄沙里找不到过好日子的希望,纷纷选择背井离乡,另谋生路。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9年后,他被调任当时生产和发展都陷入困境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任副场长。那一年,他32岁。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首在当地口口相传的歌谣,唱尽了沙漠化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也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白芨滩的真实写照。
“这辈子就跟黄沙较量到底”
沙漠里没有路,治沙工人就一点点用石子铺路,再沿着路向四周扎草方格、种树。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大家就背着麦草、树苗进入沙区。白天,顶着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临时帐篷里。看着工人们的眼睛、耳朵、嘴里总也洗不完的沙子,王有德心疼,他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就跟黄沙较量到底。
王有德:“那时候非常困难,一、二十天回一趟家。回来以后,头上的沙子,衣裳口袋、鞋子上都是沙子,一抖一屋。我老婆抖衣服,沙子都倒在地上,用笤帚一扫,一篓一篓的。”
王有德在扎麦草方格
1986年,王有德申请将580亩沙地归入林场。他和大家一起,吃住在沙窝里,人工夯筑建渠用的水泥板;寒冬腊月,连续两、三个小时站在冰冷的水里堵决堤的渠口;一连40多个小时不睡觉,到外地抢运树苗,又连夜赶回栽种,还拿着水壶喷水守护……
“沙窝地里要没有水泥渠,抽点水全渗到沙子里面进去了,所以他亲自领(我们)拓水泥板。”
“(身上)叫水泥板压得这一道一道的,红得都烂了,你当时要看了我们,眼泪都下来了,都心酸。”
王有德(左五)与林场职工
比起艰苦的工作环境,粗放的传统治沙模式更让王有德焦虑。一季造林成活靠天,林木的成活率低,防风固沙的效果并不明显。治沙,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学,全靠摸索。王有德带领林场工人在扎制草方格固沙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五位一体”治沙模式。通过种植灌木林、防护林、经济果树林、牧草发展畜牧养殖,用生态治理带动绿色发展。
“沙漠里种树比养娃还难”
在白芨滩,每一株小草、每一棵幼苗都异常珍贵。多年来,白芨滩林场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树苗不隔夜。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不管多晚,当天拉来的树苗必须要立刻栽上。王有德感慨,让这些植物在沙漠里扎根,可比养娃难多了。
王有德:“人是有生命的,饿了渴了可以喊。植物不行,它喊不出来,你只能去观察它。看看它这个树缺水不缺水?旱了没旱?有没有虫危害?在沙漠里面植树造林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比养娃还要难,难上加难。”
王有德观察土壤墒情
一忙起来,王有德常常忘了吃饭,因此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他随身带的包里常年备着好几种药,胃疼了就拿出来吃。家,就在几公里以外,却常常一、两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儿子王立钧的记忆中,父亲似乎不是在林场忙活,就是在赶去林场的路上。
王立钧:“最忙的时候我印象中有两、三个月都没有回家一次。他因为时间长了,回去要洗澡,要换衣服,我妈给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家地上、洗衣机里面全是沙子。我妈就说‘你把单位给绿化了,把我们家给沙化了’。”
沙窝里终于长出了大苹果
2000年,白芨滩防沙林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王有德的带领下,三代治沙人艰苦创业,治沙造林63万亩,在毛乌素沙漠和黄河之间,营造出一条长48公里,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万亩,阻挡住了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的脚步,实现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按平均行间距2米计算,他们种下的树能绕地球赤道七圈。
王有德:“说到底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找办法来解决,摸索经验,非得把这个事情办成功。”
王有德与职工分享收获的喜悦
“让大地多一点绿,
就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2014年,王有德从林场退休,可他还是放不下治沙的事,又去了距离白芨滩不远的马鞍山,自筹资金,继续与黄沙斗争。一如往常,没有节假日,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几年间,又累计治理生态7000亩,植树100多万株。
白芨滩:昔日沙荒地 今朝花果园
面对“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王有德说,与黄沙斗了几十年,他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他希望自己就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需要他的地方。
王有德:“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荣誉)应该是属于大家的。我们现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已经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准则,我们林业工作者很幸运。多造点林,多让大地绿一点,多栽一棵树,我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感。”
精彩
Hash:c96f80b1ea5b871ba9d8dfb0f227dd67a94f73a5
声明:此文由 公众科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