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探访我心心念念的“蜀道”
记者们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三星堆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摄
古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今从“青天”入蜀,不过一盏茶功夫,飞机就稳稳趴在了双流机场的跑道上,入蜀之道,终不再是诗仙眼中的畏途。
下了飞机,湿润的水汽早就按捺不住,一溜儿烟地钻进毛孔,我终于又来到四川,这次既是记者,又是媳妇。印象里的四川是什么样子的?是巍峨壮美的四姑娘山,也是丰饶肥沃的川西坝子;是高山密林中尚有马蹄声回荡的茶马古道,也是红军草鞋曾踏过的雪山草甸……除此之外,巴蜀之地更被我冠之以家的意义。参加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既是来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眼中四川的发展变化,也是来追溯一条“回家”之路,这一次,我想探访的是心心念念的“蜀道”——
(一)变迁的“蜀道”,把外面的世界带到了川人身边
出发前几天,公公跟我摆起了“龙门阵”。“1983年我到成都当兵,前一天下午从家出发,先要坐几小时的公共汽车到简阳,再从简阳坐火车,第二天早上才到成都。”这段35年前的旅程似乎耗时久到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同样的路程最快只要两个多小时。作为90后年轻一代,长辈经历的艰辛时代早已消散不见。我们脚下的路是城市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我们想去的远方可以是地球另一面的异国他乡。但仔细想想,这些便捷如何而来?若在十年、百年、千年前,没有路的我们,又会怎样寻找远方?想感受变迁的蜀道,回望历史成了第一节必修课。
险峻的古蜀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自古以来,蜀道之难,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困难。但在川人面前,这困难却转化成了智慧与坚韧的象征。
战国时,蜀王一声令下,金牛道辟万仞而出。自此,蜀地到长安,终于有了路走。
时光荏苒,古道随着时代变迁湮没于岁月烟尘之中。2017年12月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开通运营,成都与西安,两座历史文化古城,一南一北,将三千年的历史凝缩为四小时的距离。
新修建成的西成高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日越千年!古川人修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每一块木板都要亲自铺上,每一个栈孔都需手动凿穿,那佝偻忙碌的身影仿佛至今还停驻在沧桑古道上,让世人景仰崇敬;今川人修路,将巍巍山岭化为通途,不仅靠的是几百万根轨枕、几百万组螺栓扣件,更依托于川人代代传承下来的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开创精神。
“蜀道”并不限于地上,它早已挣脱大地束缚,化身一跃飞到了空中。目前,四川省已通航的民用机场达13个,待建成机场4个。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达到4980万人次,稳居全国第四。2016年5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建,计划2020年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更让人欣喜的是,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一座现代、综合宜居的空港新城也将建立起来。“届时机场将不再是城市的机场,而是本身变成了城市”,成都市机场建设指挥部综合部副部长许宏鼎为我们介绍道。眼前就是世界,世界就在身边,我们不仅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更因蜀道的延伸,世界被带到了我们眼前。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规划图。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摄
(二)不回头的“蜀道”,是硝烟背后的血肉之路
“蜀道”,必须被铭记,不仅因为那是英雄建造的路,更因为那路上有无数英雄留下的血泪。
“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这是红军出征前,留下的诀别诗。1月25日,记者跟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了四川省阆中市,在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中穿梭,我们走的路也是红军走过的路。嘉陵江畔,这里是一处红色记忆的重要渡口。1935年,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强渡嘉陵江战役,自此,红四方面军从阆中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水重重,漫漫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在红军两万五千里的总行程中,共有一万五千里在四川,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光辉篇章。雪山、草甸、大渡河都是红军踏过的“蜀道”,他们只留下坚定背影,却从未回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光穿过层层云雾,又来到了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八年抗战,350多万川军中有64万余人伤亡,约为全国的1/5,川人的贡献,说居全国省份之首也并无太多夸张。在击溃日寇神话的台儿庄大捷中,川军王铭章等3000将士,身穿单衣,赤足草履从成都步行2000余里参战,不幸全部壮烈牺牲。乐以琴、赵一曼、黄永淮……一个又一个川籍抗日英烈投身抗战、毅然离乡,从此,蜀道上再无他们归来的身影。
蜀道不再是路,而是变成了一种畏难而上、打不烂、压不垮的精神,它浇铸出了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
(三)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一条普惠民生的“新蜀道”
每到了关键时刻,“蜀道”总会被向前推进,让川人穿越千山,让四川迸发生机。
1980年,在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诞生了一个新的时代篇章,人民生活从此走上了“新蜀道”,而这个篇章的起始竟然要从四川向阳镇的两块牌子说起。
四川向阳,牌子的更替代表了新篇章的翻开。(图片来源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一个早晨,公社社员出工时经过公社门口,还看见那“人民公社”的牌子端正地挂着,等他们中午回家时,却发现人民公社的牌子已被“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取而代之。没有剪彩,没有鞭炮,没摆宴席,敢为人先的向阳人就这样悄悄地完成了一次大变革,成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源点之一。
安徽小岗村、广东深圳、四川向阳,三地山高水长,相隔千里,但人们心中却树立起了同样的信念:穷则思变。自此,一张巨大的决战路线图,铺开在中华大地上,当时图上满是问号,现在,问号变成了叹号。
成都天府新区南新村现貌。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摄
在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有两位“外人”将改革开放图纸上叹号的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高永静是成都天府新区南新村村民,几十年前,她从雅安嫁到了南新村。当时的南新村只是一个叫“毛家坝”的荒坡,居住条件差,农民收入靠天吃饭。但近些年来,通过政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住上洋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交通便利,随时可以回雅安探亲都成了现实,南新村的发展让高永静打心眼儿里觉得来对了地方。
肖灿在为记者讲述友谊村的变化。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摄
如果说高永静不算标准的外乡见证人,那肖灿就是真真正正的四川女婿,扎根西南十年,他把父母都接到了这里。“大学毕业后不想回老家,也不想去发达的北上广,一心想要支援西部大开发,另外也是因为爱情。”说到这,肖灿冲记者们憨憨一笑。这位直爽健谈的小伙子是四川广汉三水镇的副镇长,这些年来,国家级最美渔村友谊村的发展变化之路,他算得上是第一见证人。“刚来这里时,觉得这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整个渔村是完全没有路的,全是泥巴坑。”但是仅仅过了几年,友谊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湿地画廊、樱花长廊、龙井竹溪……友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区。另外,为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友谊村按照“一清二改三统四发”的思路将土地回收,集中统一发展,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民变成了股民,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坏,体现在是否能留住人、是否能让人有家一样的归属感,改革开放之路正如一条“新蜀道”,从过去到未来,始终在向前延伸,更多外乡人被吸纳为“自家人”。
友谊村的道路干净整洁。中国军网记者 赵松岩 摄
蜀道代表厚重的过去,因为漫长的历史浓缩于这里,无论何时它都在提醒我们不能忘掉根之所在。
蜀道更代表蓬勃的未来,包容、奋进、创新,它接纳着一切可能,等待着所有未知。行走蜀地,我眼中的四川变得真实具体起来,更触碰到四川的心脏,在永不停歇地跳动着……
作者:赵松岩
Hash:13d9a5158125924a626424cc621f626b5278eee3
声明:此文由 海外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