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 历史上济南的千年古刹,您都知道么?

历史佛教文化的数次繁荣给济南这座古城留下了数座千年古刹。济南曾经是北方佛教文化重镇,除了已经荒芜的开元寺之外,济南城内外还留下了为数不少保存完整的古寺,这些古寺有的在历史上一度香火鼎盛,有的至今还绵延着袅袅香火。

兴国寺

千佛山首刹,至今香火鼎盛

兴国禅寺坐落在千佛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寺院为千佛山主体建筑,青瓦红柱,花窗棂扉,殿宇亭廊结构错落,院内植有银杏红枫、翠柏、椿树。兴国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宋代时,兴国禅寺又加扩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曾经大规模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明朝刘敕的《咏兴国寺》一诗生动描绘山色古寺的优美:“数里城南寺,松深曲径幽。片湖明落日,孤蜂插清流。云绕山僧室,苔侵石佛头。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

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整个寺院殿宇亭廊错落有致,苍松翠柏储绿泄润,钟声盈耳,香烟缭绕,大有深山古刹之妙趣。

自元代始,千佛山每逢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后,更是成为香火胜地。

灵岩寺

名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灵岩寺在历史最盛的时期,天子封禅泰山,也要先到灵岩寺拜佛;相传高僧玄奘、义净亦曾到此讲经说法。

晋代时,灵岩寺就开始有佛事活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年-525年)再兴。正光元年(520年)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最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蔚为壮观。

灵岩寺位于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峪方山之阳。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神通寺:

曾经是山东的佛教中心

神通寺位于南部山区柳埠,古谓朗公寺,始建于东晋初叶,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最早的佛教寺院,从东晋到隋唐一直是山东的佛教中心。

神通寺的创始人是朗公,因此隋代之前神通寺又称朗公寺。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说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宣扬佛法。朗公之后,寺院由朗之高足僧意任住持时,朗公寺可谓盛极一时。

盛唐时期神通寺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据唐《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寺立以来,四百余载,……天下崇焉。”经过唐宋五代的社会大动乱以后,神通寺便走向衰败。金代末年狼烟四起,神通寺地处战场,破坏尤甚。元代中叶,随着佛教的兴盛,神通寺又重新得以恢复和发展。直到明朝天启(公元1621年)以后,随着明王朝的危机四伏,神通寺也再度衰败下来。清朝乾隆年间,寺院住持兴寿和尚,无视佛祖之清规戒律,“放荡淫逸,无所不至”,将寺产大肆挥霍,当卖土地近三百亩,盗卖树木不可胜数,神通寺愈加败落。

庆幸的是,几经兴衰的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保存下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了后人研究佛教在山东的发展史、研究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艺术美术、建筑等丰富的实物宝库。

兴福寺

依传统古建筑格局而建的古寺

地处济南西客站北侧的兴福寺同样历经千年沧桑。清乾隆版《历城县志·古迹考》记载:兴福寺“肇于宋,毁于元季兵,我朝僧修忍等复修之,弘治乙卯秋七月立石”。从寺院内遗留的唐代柱础等实物和残存的碑刻题记中推断,该寺应初建于唐代,宋初大殿有过重建,金末元初又有过再建,元代中期有过较大的重建。

济南西城片区的道路中,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叫兴福寺路,命名来源正是位于兴福寺路与齐州路路口处的兴福寺。大殿前的两棵上千年的古树,彰显着巍然的气度。兴福寺建筑群按照中国传统古建筑格局而建,以中轴线次第排序,两侧对称,极为规整。按照中国古建筑等级:屋顶形状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兴福寺前殿、后殿都为庑殿顶形式,规格较高。大殿建于高台之上,使人须仰视观赏,显得颇有气势。寺院的浮雕和彩绘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曾经一度小规模兴盛过的兴福寺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寺院内一些建筑被拆,曾经有过的十几棵古树大部分被砍伐。前几年兴福寺得到重新修缮,木质仿古寺门和牌坊也得以重建。

来源 | 济南时报

Hash:5cd910115106fc8bd4e504db50fc0110d722ecd1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