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中国20世纪三大考古发现之一,大量宝藏却被这个国家盗走

神秘而古老的黑水

提起黑水城,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喜欢盗墓小说的就比较熟悉了,《鬼吹灯》里就有关于黑水城的描写,藏宝无数,机关重重,很多人丧生在这里。

黑水城,又被称为“死亡之城”,远处眺望黑水城外围高大的城墙,虽然历经了岁月的风蚀,却依稀可见当年整个城池的辉煌。传说,在这片废墟之下,埋藏着数之不尽的财富……

黑水城是西夏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

黑水城古老的“黑将军故事”

黑水城,又被称为"死亡之城",据说,这"死亡之城"的来历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几百年前,在西夏国的军事重镇黑水城曾驻扎着一位"哈拉将军",同时被称为"黑将军"。这位黑将军武艺出众、骁勇善战,深得皇帝欢心,皇帝于是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

可是,黑将军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屈居人下的驸马爷,他还有着更高的政治野心。但是由于实力较弱、影响力还不够,所以黑将军选择了暂时韬光养晦、按兵不动。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终于,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此时,他也可以一展作为了。于是,黑将军开始公开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企图一统天下,称孤道寡。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黑将军的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水城,悬赏捉拿黑将军。但是大军对黑水城久攻不下,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水城围困起来。为了攻克黑水城,西夏皇帝请来巫师卜卦,巫师说:"黑水城地高河低,围城官军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肯定有暗道通水,如果将这条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西夏士兵用头盔盛着沙土,在黑河上游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截断了城中水源。没过多长时间,城中储水耗尽,士兵饥渴难耐,只好在城的西北角打井求水,不料却滴水未见。黑将军看到城池危在旦夕,失败已成定局,决定与对手进行最后的决战。战前为防万一,他把库内所存的80余车黄金连同其他难以计数的珍宝全部倒入这口枯井中,又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儿。一切处理停当之后,黑将军便在城西北侧破墙打洞,率领士兵倾城出战,身先士卒直冲敌营,经过殊死拼杀,终因众寡悬殊全军覆没,最后黑将军自刎而死......

黑水城的消失

西夏立国之前,这里就已经筑城,但是规模较小,西夏立国以后,意识到这里的重要性,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后来蒙古崛起,攻打西夏,首先攻下的就是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也意识到黑水城的重要性,也加强建设,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并前迁移来了大量的各族人民来才定居。

好景不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黑水城又来了这么多人,当地的生态无法支撑,黑水城沙化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了一座废城。

风沙填埋一座城市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隋朝时,有一天天气显得十分怪异,忙碌的人们虽然在心里嘀咕,但都无暇深究,在 沉闷的城中往返穿梭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并高声叫卖他背的枣梨:“枣梨!枣梨!”虽然老人叫卖得非常起劲,但由于他的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当时驻守此城的隋朝大将韩世龙闻听此事觉得十分蹊跷,百般思索之后恍然大悟:“枣梨不正是早离吗?”遂果断地率领全城军民离开黑水国。果然,在人们离开不久,狂风大作,风沙从天而降,整个城池很快被沙掩埋……这一传说还有史料记载,说韩世龙“去后一夕被沙掩埋”。

被沙掩埋的不仅仅是一个城池,连同黑水国一同沉睡在沙海之中的还有无数珍贵的文物

发现黑水城

几百年后,人们在勘探黑水城的时候,发现城墙遗址中竟然还嵌套着一个更古老的小城,原来这才是西夏时期的黑水城,而套在它外面的是元代的亦集乃城。不知在什么时候蒙古人扩建了黑水城。127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这里,他看到的是一个绿洲之中生机盎然的城市。

从1372年开始,由于黑水河被人为改道,致使古居延海急剧萎缩,黑水城渐渐变成了一座空城。沙漠终于围拢过来了,每当狂风大作,数以吨计的浮沙便倾泻而下,这里竟成为沙尘暴袭击下一个目标的中转站。黑水城在消失,明天人们会通过什么渠道找寻它呢?

大量文物宝藏被俄罗斯盗走

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是第一个来到黑水城的现代人。他在额济纳河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黑水城遗址。他的到来揭开了一个古国文明的神秘面纱,但也给这里带来了灾难。1908年,俄国人科兹洛夫来到黑水城,买通当地王公,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围绕着黑水城的近千年的佛塔80%就这样在一个考古强盗手中毁于一旦。这并不是考古式挖掘,而是破坏性挖掘,而且科兹洛夫只选择最珍贵的带走,带不走的,就进行破坏,大量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科兹洛夫从黑城盗掘的文献有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达8000余种,征用了近百峰骆驼才得以把这些文物运走,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器、铁器、织品、雕塑品和绘画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文献数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是研究西夏王朝甚至于和西夏王朝同时的宋、辽、金王朝,还有元朝历史的“无价之宝”。

科兹洛夫将这些典籍运回了俄国彼得堡,分别珍藏于俄国科学院亚洲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轰动了全世界。科兹洛夫为了炫耀他到中国“探险”的功绩,写了本名为《蒙古、安多故城哈拉浩特》的书,书中写道:“(他)赠送给探险队一大批收藏品,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纸卷、手稿,约有300多幅画在亚麻布和纸上的佛像……体现了不同文明程度的金属铸像和木雕泥塑、画板、塔的模型和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哈拉浩特(即黑水城)遗址度过的几天中,探险队总计得到下列各种物品:书、纸、金属钱币,妇女装饰、若干家庭用具和日用品之类的东西;在数量上,我们收集的考古资料装了10个普特重的邮箱。”1普特相当于16公斤,也就是说,科兹洛夫第一次发掘就盗掘了160公斤重的我国西夏文物。

这笔文献,俄罗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整理,直到最近才接近尾声,截止到今天俄国方面出版的文献13册,仅是价值相对较小的一部分,大量珍贵的黑水城文献俄国至今尚未出版。

科兹洛夫在黑水城的盗宝之举吸引了更多的盗宝者来到这里,以各种名义挖掘地下深埋的宝藏。从此,黑水城就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盗掘之中

1915年,英国人奥莱罗·斯坦因率领中亚探险队以“探险”的名义来到黑水城盗宝。经过了一番挖掘之后,他和他的探险队发现230册珍贵的汉文古籍和西夏文书。1923年,美国人兰登·华尔纳、雷勒斯·杰恩又在黑水城进行了10天的发掘工作。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带领的中德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黑水城掘得一部元刊本《大藏经》。1930~1931年,中德西北考察团发掘出10000多枚居延汉简,现在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就这样,一座反映西夏古代文明以及周边国家文明的巨大图书宝库被瓜分了。

中国20世纪三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笔文物的出土催生了一个学科诞生,西夏学,黑水城遗址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并称中国20世纪三大考古发现,但是这三大考古发现的文物却没有全部在中国,敦煌艺术和黑水城西夏文化绝大多数都在国外,让人心痛,中国人研究自己的文物及文献还要到国外去,这真是巨大的讽刺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西夏历史文化,1982~1983年,我国专门组织了联合考古队,正式对黑水城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这次挖掘中,考古学家们根据黑水城的遗址摸清了城市布局,并发现了大量文书和其他文物。这些文书汇聚了我国的许多民族语言,包括汉文、西夏文、蒙古文、藏文、古阿拉伯文等各种民族文字,反映了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在黑水城遗址,我国发现了最多、最完整的西夏文书资料,如西夏的《天盛改定新律》、《官阶封号表》、《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通过对这些西夏文献、文物的整理研究,历史学家发现了很多有关西夏历史、文化等的重要信息,为研究西夏、元朝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文物有国界,文化研究无国界,经过这么多年中国考古人和文化界人士的研究,无论是敦煌学还是西夏学,这些研究还是中国的最好。

中国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文物在国外,但是学术在中国。我们还是仍然希望有一天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回到祖国怀抱。

大家对此怎么看待呢?

Hash:8be4b250cf277742fada22a39b936ade29cfaae5

声明:此文由 中原大话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