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偶然挖到文物,此人重金买下,百年后捐给国家,现为一级国宝

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政权,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共经历了近28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周朝也被称为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关于西周所留下的资料不是太多,文物就成了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从古至今,很多墓地都被盗墓贼所盗掘,里面的文物下落不明,这无疑是难以挽回的损失。然而,也有一些珍贵文物,躲过了盗墓贼的魔爪,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被收藏于博物馆中,世人有机会一睹其芳容。

公元1849年,陕西郿县礼村的一位姓郭的农民,在地里干活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青铜器。当时侍读学士的潘祖荫,同时也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得知此事后非常兴奋,以重金将它买来。经过研究得知,此青铜器为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重量超过150公斤。

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属于青铜器中的精品。更难得的是,大盂鼎的内壁有不少铭文,记载了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是研究周朝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其价值不言而喻。

大盂鼎铭文

从此之后,大盂鼎一直被潘氏家族所收藏,虽然也有不少人打过它的主意,却因潘祖荫位高权重,大盂鼎一直被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潘祖荫去世后,他弟弟将大盂鼎从京城运回了老家苏州,并将它视为传家宝,非常关系很好的朋友,一般人想看大盂鼎一眼都不可能。

光绪年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做梦都想得到大盂鼎,但潘家无论如何都屈服。民国时期,曾有一位美国人找到潘家的后人,希望以重金收购大盂鼎,却被潘家人一口回绝,认为此乃国宝,不论多少钱都不会出售。就这样,大盂鼎在此躲过一劫,依旧被潘家所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州沦陷之前,潘家人为了防止大盂鼎落入日本人之手,就将它深埋于大院之中,然后就到其他城市避难。不久后,日军就来到潘家搜查,却没有发现大盂鼎的踪迹。建国后,潘家人回到家中,将大盂鼎挖出,并捐给了国家,起初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送到国家博物馆收藏。

现如今,大盂鼎已成为一级国宝文物,由于其价值太过珍贵,并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客观来说,大盂鼎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潘氏家族有着不小的贡献,当时也为潘家的献宝壮举,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考古

Hash:1afdb4a30219b3b0a3056fda37dfb8fbf83f65d1

声明:此文由 开心的葛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