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趣生境∣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验收报道

近日,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接受验收,此次参与验收的国家专家组成员有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燕伟、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田昆、 原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赵仁友等。

野趣生境为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提供了科普宣教系统建设、验收咨询等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初秋的南门峡湿地公园,凉风习习,清澈的流水,倒映着蓝天、碧树、山峦,层次分明令人心旷神怡。园内的一切都显得生气蓬勃,仿佛等待受阅的战士一般。

园区实景

园区实景

专家组首先巡视了保育区,对保育区保育现状、本地资源、开展的植被恢复、湿地巡护等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

保育区实景

保育区实景

紧接着,专家们巡视了观鸟塔,看到湿地公园内鸟类生境现状(尤其是黑鹳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社会组织(观鸟协会等)积极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专家们表示了高度赞扬。

鸟类监测点

黑鹳

随后专家们巡视了科普宣教中心(自然教室),教室内自然教育机构的老师们正带领学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专家们在一旁听课并与学生们互动,学生向专家们提问,专家们通俗易懂的回答使整个课堂别有一番趣味。

自然教育活动

课后合影

科普宣教系统是游客了解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最直观的途径,它承载着科普教育功能,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野趣生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科普宣教,在此次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户外宣教系统的规划中,深度挖掘公园的宣教资源,设计出的标识牌样式特色鲜明且与公园主体环境相融,标识牌画面及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趣味宣教牌

趣味宣教牌

不仅如此,野趣生境创新求变,依托于多孔隙结构,设立了一面“昆虫生境墙”,使其承载标识功能的同时更为微生物和昆虫提供了生存空间,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成为了一种创新的自然教育道具。

昆虫生境墙

昆虫生境墙

专家组在昆虫生境墙合影

最后是验收会议

会议现场

专家组表示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定位明确,湿地生态系统比较自然,较好的把握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同时燕伟副司长也对园区的后期建设提出了五个建议:一是建议提高站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上级部门加大关心和重视,落实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加大与县内各部门的联系。三是建议加深、加宽合作,后续增加昆虫监测等。四是建议湿地公园范围往北延伸,扩大湿地公园范围。五是保育区允许适度开发,但要做好相应的导视系统。

最后,专家们肯定了互助县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水源保护、植被恢复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果,并希望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继续发扬青海省“生态立省”的理念。

Hash:af39506c31220cec059a0380f89191b63b320bbb

声明:此文由 野趣生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