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新校门,帅!透过校门,一起重温百年学府的历史

7月22日上午,经过政府、施工单位、学校等各方紧密协作、艰苦努力,一中沿江路新校门终于落成并正式启用。这标志着一中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校门,作为学校的重要建筑物和重要标识之一,它承载着学校的沧桑风雨,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变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为迎新时期,求得新发展,一中新校门,正以它饱含寓意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耒阳一中新校门,具备唐末宋初南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校内杜工部祠及提质改造后的体艺馆遥相呼应,寓意千年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名由北大原校长周其凤题写,饱含着周其凤先生对未来一中人才辈出的良好祝愿。

仔细观看牌匾上的朱红色大字,我们会发现——“第一中学“这四个字较前面“耒阳市”三个字字体略大,并且在视觉上呈整体上升趋势。这其实不是失误,恰恰是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它寓意着耒阳一中将节节高升,走入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一座校门,就是一段历史,她记录了一个故事,诉说着一段沧桑,不妨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年,我们的校门吧。

第一代校门

耒阳一中第二届毕业生在老校门处留影

珍贵老照片

据已退休老教师回忆,一中校门最早设立在一间名唤“柏庐”的房舍旁边 ,那时的校门朴素,但承载了老一辈的青春记忆。(因为年代久远,图文资料甚少,欢迎校友在后台留言,并提供相关图文,小编不胜感激哦)第一代校门,透露着古朴的气息,谱写了新时代公办教育新华章的序曲。

第二代校门

该校门建立于1990年,算是正式意义上的校门啦,这座校门一直使用到2002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如今,校门内墙上部悬挂着一中历年所获的各类奖牌,它们共同见证着一中沧桑风雨史。内墙下部镶嵌一块汉白玉石碑,其中“杜陵书院“这块碑文是清代文物,它由光绪年间湖南学政江标题写,年代久远,字体为小篆,古朴典雅。第二代校门巍然伫立,象征着我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和乐融融的青春奋进史。

第二代校门不知留下了青葱学子多少身影

如今,它成了校友回到母校合影留念的最佳处

第三代校门

校门正面图

2002年,为迎接省重点中学验收,一中于老校区西南角与新扩建运动场西北角之间设立新校门,此道大门沿用至今。

第三代校门留下了包括小编在内的许多80后记忆。犹记得第一天从此门进入来到一中的情景,那时年少的我们踏入一中校门,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想到未来三年将要在此度过美好的高中时光,既紧张又兴奋。

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新校区建好后,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学校在新校区增设了一道大门。自此,新老校区各有一道大门,第三代校门亭亭玉立,正体现着学校开放、兼容并包的人文气韵。

第四代校门

由于修建新大桥,原进入第三代校门的主要道路成了单行道,致使一中出行变得十分艰难。恰逢省十三运会篮球比赛将在一中举行,借此东风,一中向政府申请在沿江北路设立新校门,以破解出行困局。这就有了现在的唐末宋初风格新大门。新大门的落成,预示着耒阳一中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中人砥砺奋进,必将撑起耒阳公办教育的一片蓝天。

来源:耒阳一中

Hash:f82878812b05e6261b270e6e3f042e66a5fe9b9e

声明:此文由 看见耒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